「數字經濟時代的資源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2020-12-16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達了資助批准通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依託中南大學申報的「數字經濟時代的資源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中心」)獲立項資助,項目直接經費5000萬元,實現湖南省在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上零的突破。

  11月28日上午,中心學術委員會成立暨學術研討會在中南大學科教南樓四會議室舉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朱忠明出席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謙院士、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大方、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院士、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胡文瑞院士在會上致辭。彭蘇萍、周建平、歐陽曉平、謝和平、王浩、袁亮、桂衛華、黃維和、聶建國、趙文智、金智新、李家彪、盧春房、範國濱、王振國、董爾丹、唐立新、柴立元等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人民政府相關負責同志,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團隊成員及相關單位諮詢專家參加會議。中南大學副校長周科朝主持會議。

  會上,侯增謙、胡文瑞、楊列勳、田紅旗、陳曉紅、劉合為中心揭牌。朱忠明、張大方、田紅旗、侯增謙、楊列勳、胡文瑞、歐陽曉平、劉和、陳曉紅、童旭東等人分別向受聘為中心學術委員會、管理委員會、首席科學家、諮詢專家的中心成員頒發聘書。謝和平、趙文智、王浩、王安建等專家分別作主題學術報告。

  陳曉紅院士對中心建設的基礎、內容、方向和目標進行全面闡述。與會院士專家圍繞國家基礎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的建設以及如何推動中心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自由發言研討,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據了解,中心立足數字經濟時代大背景,以資源環境安全為主線,重點研究礦產資源管理理論與應用、能源資源管理理論與應用等四個方面主要內容。中心的建設,將推動形成「原創性的科學理論」「突破性的技術方法」「國家級的決策平臺」「國際級的智庫」「交叉型的新型學科」「世界級的人才隊伍」,構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資源環境管理理論方法體系,實現資源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總體國家安全觀下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為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迄今為止定位最高的科學基金項目,項目定位於打造「學術高地、人才高地、智庫高地」,旨在瞄準國際科學前沿,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具有顯著的戰略引領力、科技原創力、前沿突破力,在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推進中居於重要地位。

相關焦點

  • ...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啟動會在中南大學...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達了資助批准通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依託中南大學申報的「數字經濟時代的資源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中心」)獲立項資助,項目直接經費5000萬元,實現湖南省在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上零的突破。
  • 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院士牽頭的國家基礎科學中心獲批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下達通知,由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教授牽頭申報的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數字經濟時代的資源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正式獲批,成為湖南省首個國家基礎科學中心。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迄今為止定位最高的科學基金項目,項目定位於打造「學術高地、人才高地、智庫高地」,旨在瞄準國際科學前沿,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具有顯著的戰略引領力、科技原創力、前沿突破力,在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推進中居於重要地位。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分中心)揭牌儀式暨...
    楊振斌在致辭中指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是基金委迄今為止規格最高的科學基金項目之一,具有顯著的戰略引領力、科技原創力、前沿突破力,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中心落戶交大對學校主動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
  • 中國海洋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
    日前,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多場多體多尺度耦合及其對海工裝備性能與安全的影響機制」(以下簡稱海工裝備基礎科學中心)正式獲批實施。該中心由學校李華軍院士作為負責人,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共同申報,經過通訊評議、網絡答辯、現場考察等評審程序批准立項,資助期限5年,直接經費6000萬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
    央廣網上海1月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今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復旦大學召開。不久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獲批立項。瞄準國際基礎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原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為特點,以功能介孔材料精準合成、功能設計、結構調控為基礎,以發展新一代介孔分子篩工業催化材料、實用高性能介孔儲能材料、新型生物醫藥功能材料等相關應用為出口,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致力於通過從理論研究到新材料創製,再到實用工業化應用技術研究的一體化研究隊伍的建立,完成功能介孔材料理論、合成與應用知識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我國在功能介孔材料基礎和應用領域的領先水平
  • 中南大學商學院李大元教授獲批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字...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評審結果,中南大學商學院陳曉紅院士團隊李大元教授主持申報的「數字創新驅動的新企業創業模式研究」獲得立項資助。
  • 我校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揭牌儀式
    12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揭牌儀式。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定位最高的科學基金項目,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是首個落地江蘇省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1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於傑作者 嚴常坤)12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揭牌儀式。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定位最高的科學基金項目,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是首個落地江蘇省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南京郵電大學 | 從生產流水線向管理流水線升級——數字經濟時代...
    雖然我們已經走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信息的零邊際成本規律與工業經濟時代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完全不同,但是當前大部分企業的管理理念、方法還停留在工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的流水線理念和方法在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升級延伸到管理,實現從生產企業向服務型企業延伸;從生產流水線到管理流水線的升級。
  • 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徵集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立項建議—新聞—科學網
    ,進一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對科學基金的工作定位以及「聚焦前沿、突出交叉」的要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從2016年開始試點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以下簡稱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關注丨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這些行業和領域有福了
    創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可以加快形成和提升創新平臺、人才團隊、開放合作、成果應用的能力和水平。國家非常重視基礎科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大技術創新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根本原因是基礎科學以及數學基礎跟不上。
  • 關於發布2020年度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管理科學專業評審會議專家組成...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系統預測研究中心」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立項資助,成為首個落地江蘇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基礎科學中心是2016年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開始試點建設的迄今為止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研資源,致力科學前沿突破,產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2019年,全國共有13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
  • 福州數字經濟領跑 向「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邁進
    張斌 攝目前,福州積極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呈現了快速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引人注目的是,福州已打造大型超算、人工智慧、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創新和服務等五大創新平臺;全面布局「新基建」,在福建率先實現主城區、縣城所在地5G信號全覆蓋,開通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和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落地首批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和國家國土資源大數據應用中心。
  •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制勝的命脈不在管理,在於戰略(1.6萬字重磅長文)
    貿易戰背後是各國科技、經濟實力的競爭  經濟環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加之眼花繚亂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民企退場論」,讓2018年的商業環境變得愈加不確定,這就是我們現在面對的環境。現在的熱門話題是中美貿易,領導人說:中美貿易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它對我們這個數字經濟時代的影響非常之大。
  • 丘成桐:中國科技依然落後美國,應注重基礎科學教育
    要看政府用人用經費,處置得當,短期內可以在很多項目上,挑戰其他國家的科技成就。」 而對於什麼項目最容易超前這個問題,他非常同意楊振寧在20多年給出的答案——數學,並且認為放在今天,這個說法依然成立。 中國基礎科學教育薄弱 長久以來,丘成桐批評中國大學的基礎科學教育薄弱,他曾表示理論數學的水平跟不上,一直制約著中國數學的發展。在FT中文網的採訪中,他說:「現在是很薄弱,但是比以前好得多了」。「所有具有深入和長遠前景的科技,必須要有理論的支持。中國對於理論的投入還是不夠。」
  • 管理的未來:新基建時代管理理論的數位化革命∣企鵝經濟學
    新基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將加快經濟的數位化轉型,進而推動管理理論的數位化革命。圍繞這一前沿話題,騰訊研究院資深專家、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博士應邀在《清華管理評論》2020年第9期撰文《管理的未來:新基建時代的數位化革命》。
  • 吳立峰: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生產資料是數據資源
    觀點丨吳立峰: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生產資料是數據資源中國政法大學吳立峰在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表示,在防範金融科技風險的過程當中,首先要防範的是科技金融的風險。安全的核心是數據,在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生產資料和未來的基礎就是數據資源。
  • 2019中國數字經濟與區塊鏈應用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據此,安徽省人民政府在2018年10月23日印發了《關於支持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為深入貫徹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數字江淮" 決策部署,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 光明日報:數字經濟的理論、實踐與未來發展
    3.數字經濟領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理論內容  主持人:從個人感受來看,數字經濟是具體的、微觀的,比如某個領域、行業或者某個應用軟體。但我也能感受到,數字經濟蘊藏著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層面來看,發展數字經濟有哪些意義?  馬慎蕭:數字經濟的發展契合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