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原文回放
■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複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深化對內經濟聯繫、增加經濟縱深,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在內外貿、投融資、財政稅務、金融創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更加科學的管理體制,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務實合作。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
建設中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進一步辦好深圳經濟特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起點上,深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重託,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努力率先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健全對外開放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對外開放「硬體」基礎先行
海、陸、空、鐵15個一類口岸,既是深圳對外開放的窗口,又是深圳經濟發展由「內」轉「外」的親歷者,更是開放的中國擁抱全球的歷史見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在『內外貿』『出入境』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更加科學的管理體制。」深圳市口岸辦主任王守睿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深圳口岸未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賦予了深圳口岸新的使命和任務。
他表示,深圳在推動「兩個循環」格局形成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深港口岸要通過口岸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創造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關條件,促進內循環、帶動外循環,使兩個循環結合更加緊密,運轉更加順暢,能級進一步增強,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員、貨物等各類生產要素流動提供更加優質的通關服務保障。
目前,深圳正大力推動深港口岸規則對接,探索更加便利的口岸通關模式。深港將進一步在口岸通關信息共享、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等方面建立高效、可持續的合作機制。「深圳口岸以特定人群、特殊區域為突破口,積極探索『一國兩制』條件下最大限度便利的深港口岸新型通關模式。」王守睿說。
「深圳海關紮根特區、與特區血脈相連,將義不容辭扛起政治責任、勇擔歷史使命。」在慶祝大會現場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後,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他表示,深圳海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在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上,深圳海關將勇當先行者,持續推動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促進內銷便利化、支持綜保區發展等措施落地落實,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與安全貢獻力量。」
經濟對外開放「成色」十足
40年改革潮湧,深圳外貿行業不斷「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在深圳,誕生了全國第一份外資企業營業執照、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第一個出口加工工業區等。今年,深圳在國際經濟不景氣及全球疫情影響的大環境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貿「成績單」——今年前8個月,深圳進出口1.88萬億元,增長2%,其中出口1.04萬億元,規模繼續穩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顯示出強大的經濟韌性。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企業成為深圳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疫情期間,深圳外貿企業表現不俗。今年前8個月,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1.13萬億元,同比增長6.1%,佔同期全市外貿總值的60.2%。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進一步擴大開放,將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加快三地人力、資本、技術、規劃等一體化步伐,推動形成完善而強大的生產和服務供應鏈。」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賈興東表示,下一步將支持企業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歐美等各地區市場的合作,推動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
事實上,憑藉多年來形成的優質營商環境和良好投資氛圍,大批國際知名企業、機構紛紛加碼深圳,有力推動了深圳的對外經濟發展。自去年以來,空中巴士、埃森哲、波士頓諮詢、開市客、戴爾等知名外企陸續入駐深圳設立創新研發機構或零售總部。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2000家,吸收合同外資近8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超40億美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外商在深直接投資的項目累計已超過9.4萬個,合同外資金額超過296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累計超過1170億美元。」深圳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
近日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將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深圳依法發起設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深圳依法合規獲取支付業務許可證等,種種舉措,將為深圳經濟的對外開放水平增添更多亮色。
以開放胸襟納全球優質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複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圳市委外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趨勢下,構建起更寬領域的城市對外交往格局。其中包括發起成立世界創新城市合作組織,集聚全球資源,推動深圳打造成為「國際創新中心城市」;推進新形勢下對重點國家和地區的交往合作,加快推動英國ARM公司、德國費勞恩霍夫協會、法國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等重大合作項目等。
為推進新一輪國際營商環境改革,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當前的深圳正積極對標世界一流城市,力爭打造「國際人才高地」。
來自深圳市人社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深圳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181萬人,技能人才總量390.7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1萬人,佔技能人才比例為34.6%;累計認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7224人,比「十二五」期末翻了兩番。
據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市將制定《深圳市高端緊缺人才目錄》,堅持高端化引領,圍繞光明科學城、鵬城國家實驗室、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平臺,靶向引進全市重點產業和領域發展需要的「高精尖缺」人才,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提供人才支撐。
「要堅持國際化導向,創新國際人才服務機制,探索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稅務、建築、規劃等領域專業人才在深能夠便利就業執業。」上述負責人表示。
堅定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 爭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劉國宏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清晰地傳遞了中國的堅定態度——「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圳40年發展雄辯地印證了,唯有開放才有更大的市場空間,釋放勤勞致富、價值創造的巨大潛力;唯有開放才有更深的分工合作,獲得迭代升級、創新發展的無限生機;唯有開放才有更多的文化融合,孕育更具平等性、包容性的現代文明。
劉國宏表示,展望未來,深圳必須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謀劃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城市,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實現更大範圍、更高能級的創新發展,更好服務新時代國家戰略和開放大局。
「一是率先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他說,當前,全球以關稅、配額等經貿邊境規則正在向標準、監管等經貿境內規則拓展,我國加快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標準、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知識經濟時代不同於工業經濟時代的是,規則和標準越來越疊加上專利技術,成為國際市場準入的門檻和市場競爭的基石。40年來,深圳已完成從引進模仿到開放創新、從外向驅動到內外並舉、從低端代工到高端創造的巨大發展飛躍,一些領域甚至具備引領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的實力。
他表示,未來深圳要順應全球經貿規則演化和全國開放重點變遷的歷史大勢,著力完善市場機制、創新機制以及政府協調機制,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積極探索外資外貿、對外投資、財政稅務、區域合作等領域更高水平的開放制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對內經濟聯繫,增加經濟縱深,力爭在更廣領域實現標準規則跟隨者向引領者角色轉變。
二是率先打造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體系。劉國宏說,40年來,深圳作為我國首批經濟特區,率先實施改革開放,率先融入國際市場,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崛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奇蹟,全球知名《經濟學人》雜誌譽為「全球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中的頭號成功典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示範效應。「深圳與之開展經貿合作、科技合作、國際交流,以及向其提供可資借鑑的特區建設服務和智力支持,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條件。」
他建議,未來深圳要發揮經濟特區典範的獨特優勢,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更加主動布局友好合作城市、經貿合作園區等戰略節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港口、機場等戰略通道的建設和運營,培育發展「產、學、研、資、介」等跨境服務體系,務實合作一批多層次、多領域的標杆性項目,複製「經濟特區模式」,釋放「中國經濟力量」。
三是率先建設開放相關風險防範管控體系。劉國宏表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全面擴大開放必然會伴隨有風險與成本,必須提前予以防範和考慮,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穩定發展。
「未來深圳要完善『引進來』『走出去』風險保障機制,以市場機制分擔開放風險,以價格信號反映開放成本,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深度、厚度和韌性。」他說,深圳要發揮前海深港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戰略開放平臺功能作用,按照國際經貿規則發展演變新趨勢和新要求,積極開展金融、信息、醫療、教育、執業資格等領域的開放探索和風險壓力測試。同時,加強政府開放風險監測、國別風險評估、相關風險預警及突發性事件處置等領域的公共服務供給,探索建立容錯和救助機制,前瞻性管控可能發生的風險。
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關鍵一招」 全面深化前海開發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推進前海開發開放,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重大舉措。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自2010年設立以來,在深港合作、服務業集聚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已成為我國發展最快、質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區域之一。站在新起點上,前海深入貫徹、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前海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把前海建設成為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磅礴偉力的重要踐行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大優越性的新標杆。
深化改革開放新探索。前海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這個「關鍵一招」,全面深化前海開發開放,爭取出臺新時代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實施新一輪總體發展規劃,推動前海合作區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雙擴區」,打造全面改革創新試驗平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多策劃戰略戰役性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力爭打造出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力作和制度創新成果,努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重要窗口。
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間。前海將牢牢扭住對接香港這個重大政治任務,實施提升前海深港合作水平、拓展前海深港合作空間行動,推出「1+1+6+2」重大項目,鼓勵引導香港同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打造深港文化廣場、前海深港合作基金、深港產業六大小鎮(前海深港文創小鎮、專業服務業小鎮、商貿物流小鎮、未來產業小鎮、青年創新創業小鎮、產學研創新小鎮)及兩個創新港(前海深港金融創新港、智慧創新港),推動深港兩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前海學習、就業、生活,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讓香港元素、香港概念、香港特徵成為前海的鮮明標識、鮮明招牌,努力實現對港供地、投資、吸引港企等快速倍增。
服務深圳特區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圳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高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前海將深刻領會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意圖,堅持追求卓越、全球領先,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擔使命、砥礪奮進,不斷推動前海開創新局面、再創新優勢、鑄就新輝煌,勇當先行示範區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尖兵中的尖兵」,持續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窗口、高質量發展的窗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的窗口。
彰顯新格局中的新作為。前海將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努力建設成為具有世界水平、中國氣派、現代風格的國際化城市新中心,不斷提升城市新中心發展能級和對外輻射力,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內容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張程 吳德群 張智偉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
「i深圳」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深圳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