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即將於9月17日上映。這部擁有172位明星加盟的超豪華陣容影片自開拍就備受矚目,昨日該片在京舉行試映會,揭開了神秘的面紗。132分鐘放映過程中,87位明星先後出現在銀幕上,引起觀眾一陣陣的驚呼和笑聲,毫無主旋律電影常見的沉悶氣氛。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人物形象塑造也有全新突破,展現出他們的內心情感和胸襟氣度。
國共雙方形成鮮明對照
《建國大業》講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發生的系列故事,以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籌備為主線,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風雲歲月。國民黨最終失敗,共產黨贏得勝利。片中涉及國共雙方的情節交錯出現,形成鮮明對照。國民黨部分從開頭華麗的重慶會場及南京總統府,到最後蔣介石敗逃臺灣,氣氛越來越悽涼。與國民黨日趨衰微對應的是,共產黨朝氣蓬勃,在戰爭中節節獲勝,並與民主黨派共商建國大業。
片中有不少宏大戰爭場面,如三大戰役均有涉及,但都處理成黑白畫面,給人一種紀錄片的真實感。片末毛主席西苑閱兵的場景,也顯得氣勢宏偉。除了全景式大場面,表現國共雙方及民主黨派的細節場景也處處可見。比如蔣介石、李宗仁、蔣經國等人之間的戲份,細膩入微,毫不臉譜化。又如宋慶齡看見寧可睡在上海街頭也不擾民的解放軍,感動得熱淚盈眶。
領袖形象塑造有全新突破
與以往主旋律影片不同的是,《建國大業》在領袖人物塑造上有明顯突破,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把領袖還原成普通人。他們不僅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智慧,還有許多讓觀眾感動的趣味生活細節。比如,中共政治局夜裡開會,毛主席把蠟燭吹滅了,然後說要留著半截蠟燭用作後半夜寫文章,還笑稱「咱們真成開黑會了」。又如,淮海戰役捷報傳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五人當晚興奮得喝醉了,幾個人摟在一塊手舞足蹈高唱國際歌。
影片還通過不少細節表現領袖人物的內心情感。周恩來經常倒茶遞水,形象儒雅而親和,但當得知馮玉祥在船上被大火燒死後,忍不住大罵工作人員的疏忽。毛主席在得知馮玉祥之死的消息,氣得一腳踢翻了洗腳的銅盆。影片把領袖暴躁的一面展現出來,這在以前的影視作品中是沒有的。又如片中毛主席西苑閱兵時,還特意插進井岡山、長徵的黑白畫面,表達其時他心中複雜的感情。類似的細節,使觀眾覺得領袖形象更真實可信。
眾明星輪流出場逗人樂
《建國大業》最受關注的當屬明星陣容,172位明星加盟,但最終只有87位明星在片中亮相。除了主演唐國強、張國立、劉勁等人之外,很多明星只有短短一場戲或一句臺詞。明星集中出現的場面主要有兩次,片頭國共和談的酒會上,由於角色眾多,一下子出現十幾位明星,令觀眾目不暇接。影片最後在政治協商會議上,明星也是密集出現,像章子怡、趙薇、馮鞏等人都只有一句臺詞。很多大牌明星都只有一次露臉的機會,比如李連杰演的國民黨軍官、葛優扮演的解放軍團長,每人臺詞不過三句而已。
提到明星們的演技,首次扮演蔣介石的張國立心理刻畫細膩,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馮小剛在片中的造型和演技更是得到觀眾一致認可,他飾演的黑幫老大杜月笙形神兼備,一出場就引得觀眾笑聲不斷。孫紅雷、成龍兩人在片中都扮演記者,造型和提問都令觀眾發笑。範偉扮演為毛主席做飯的炊事員,戲份不多,但差點笑翻全場。郭德綱扮演的攝影師,只有一句無關緊要的臺詞,同樣喜感十足。甄子丹出演田漢,功夫明星演文人,形象反差令人忍俊不禁。姜文、陳道明扮演國民黨特務,又酷又帥的形象令女性觀眾大聲驚呼。
除片中亮相的明星之外,片尾字幕還把一些參演但未出現的明星都列出來了,其中就有吳宇森、侯勇等人的名字。對片中雲集的明星,有觀眾坦言:「在一個電影裡看到這麼多明星還真不容易,好多大牌都演小角色。」一些觀眾則提出,影片不該限制時長,好多明星一閃而過,都還沒看夠。也有觀眾反映,看電影時數明星都數不過來,分散了對劇情的注意力。
相關新聞
《建國大業》已收回海外版權費三千萬
本報訊(記者周南焱)依靠宏大題材和明星陣容,《建國大業》在商業上顯然是成功的,光海外的版權費就已收回3000萬元,國內高額票房指日可待。導演韓三平也自稱,該片必將成為中國電影製作和經營的一個突出案例,或許也將開創一種電影製作模式的先河。
作為一部獻禮片,《建國大業》既要承擔主流歷史觀的普及,又要證明「主旋律」也能取得好票房。如何讓電影被市場接受,成為主創團隊必須解決的課題。用明星來吸引觀眾成為共識,因此才有了172位明星參演且不拿片酬的現象。這對於當前電影觀眾尤其大多數是青少年觀眾來說,具有極大吸引力。「放棄原先組織觀看主旋律電影的強制手法,轉而利用明星效應和市場機制,這是主旋律自我進化的表現。每個明星背後都有粉絲團隊,而他們可能就是主旋律電影的票房基礎。」文藝批評家朱大可認為,從商業的角度看,這當然很有創意,但從藝術的角度看,這種做法未必完全合理。韓三平稱,如果《建國大業》票房超過2億,將可以按市場價支付明星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