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際網路服務: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的成功案例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消費習慣與網際網路的互動愈加頻發,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涉足網際網路產業,轉型已經刻不容緩。但是,在小編與多家傳統企業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企業還是停留在網際網路只是工具的這樣一個認識層面,更多的認為是一個消息化工具、一種渠道的延伸以及正常營運之外的一種補充。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如何將產品開發、用戶體驗、網際網路營銷、內部組織管理作為重要的突破口,運用網際網路去加上任何一個行業就可以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顛覆消費市場和消費習慣的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誠品書店:實體書店開闢另類網際網路營銷方式
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臺灣的誠品書店卻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的典範和標杆。多年來,憑藉著專業、獨到的選書能力,以及多元通路和文化創意活動平臺的整合經營能力,豐富了讀者閱讀和生活面,漸次發展出以顧客為核心的一體化服務多元化經營模式。
誠品書店運用網際網路的營銷思維去指引產品,通過體驗式、參與式的營銷方式,將書店與百貨和餐飲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休閒與娛樂,保留了書店難能可貴的文化氣息。誠品書店通過改變用戶單一純粹的看書方式,構建書和生活並存的形態,產生書和非書以及相關服務(餐飲)的書店文化消費方式,從而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以及產業模式。
誠品書店再繼營銷模式與用戶體驗不斷的進行迭代和升級,已將誠品書店的生活態度融入到客戶體驗之中,向用戶提倡和傳遞品牌價值 ,營造用戶的文化認同感。與此同時,互動體驗的營銷方式佔比越來越多,根據用戶需求而設計的產品也越來越多。誠品書店從線下出發,如今已實現了應用網際網路營銷思維經營流量的傳統書店的變革。大陸第一家旗艦店蘇州誠品和上海中心誠品,於2015年開幕。誠品將扮演以閱讀為出發之文化創意產業整合經營平臺,在這兒閱讀的不只是書,更是人。
第一資產:打造企業內部管理層的扁平化、年輕化
提到扁平化管理,不得不說這是網際網路公司的特點,也是優勢。網際網路本身就注重實效性 和直接性,快速對市場作出判斷,直接對用戶體驗得到反饋,這些都需要一個精幹簡練的團隊去執行去操作,而相對於傳統企業複雜的管理模式,組織架構,這種迅速的效果是很難達到的。
第一資產,從最初的物業服務開始,逐步打通生活、辦公、金融、空間、科技服務等五大領域,成為中國最大的社區入口級運營商。發展至今,已成立下轄多個子公司。一個傳統的物業服務的公司,是如何在短短的十幾年,進化成一個估值三個億,擁有3000多員工的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集團型公司。「作為一個傳統型起家的公司,我們一直都在和市場和消費者一同成長」,第一資產董事龍晗曾提到。
在第一資產的管理團隊中不難看到,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85後,管理層核心的平均年齡也都是在85後左右,管理層與中堅層的年齡分布也都趨於年輕化,各個項目負責人都集中於80.90後的這個市場的消費主流,其實這可以從第一資產目前的業態發展就能看出,VR/AI產業,VR人才培訓、旅遊民宿、空間孵化、二手回收等領域都是基於傳統+網際網路的創新形式。
其次,是公司的組織架構沒有層級,在這點上,第一資產積極向網際網路企業學習,在優化組織架構以及精簡專業人才方面,進行了扒皮刻骨的內部轉型,各個創業的團隊都有各自的掌舵人,對產品、技術、營銷、運營,一竿子插到底的執行,大家都是在各自的領域中積極發力,帶領自己的團隊把項目做好。這種去層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發揮和刺激了第一資產員工以及管理團隊的創意和潛能,是他們能夠迅速應對網際網路大潮,在一篇紅海中開闢自己版圖的關鍵所在。
百麗:電商渠道的攻守兼備
百麗連續十二年在中國女鞋銷售中居榜首,在全球鞋類零售商中居於主導地位,但在近幾年,來自電商的壓力也使百麗開始擔心時尚類商品店面是否會被電商所打敗。
百麗進行了積極的評估後,發現自己在電商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優勢,首先百麗旗下擁有多個品牌,除了百麗自己的幾大女鞋品牌外,還代理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其次,行業普遍認為女鞋的品牌和品類,在線上比線下渠道擴張更容易;同時百麗還擁有資金優勢,這有助於其打敗許多必須依賴資本的類似垂直電商;最後百麗的供應鏈優勢突出,採取縱向一體化的業務模式,包括產品設計和開發、生產、營銷和推廣、分銷和零售,這種模式讓百麗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供應鏈,快速的反應能力、勻速的節奏。
在傳統產業網際網路變革的影響下,百麗建構了一個銷售平臺,實現O2O模式的轉換,重新搭建線上與線下供應鏈條。開發手機APP,組建物流軟體開發團隊,啟動了線下店鋪POS系統,覆蓋全國153家倉庫的物流倉儲配送系統軟體以及全國18000家店鋪的設備實施,確立了百麗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業務形態,幫助百麗從傳統品牌企業實現O2O模式的轉身。
這是一個跨界的時代,不管你是否認同,也不管你是否接受,網際網路已經改變了我們。剛剛結束的雙十一也都從曾經電商大戰變成了全民的購物狂歡,整合、升級、轉型、創新是一個企業的基本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