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及」唐僧取經「這個話題,大家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可能就是經典影視劇《西遊記》中的場景:玄奘受觀音菩薩點化,受唐太宗所託,帶領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從西天取回真經。
《西遊記》中的故事情節都是以歷史上著名的「玄奘取經」改編而成,很多人認為,兩者的唯一區別就是《西遊記》中增加了許多神話色彩。而事實上,《西遊記》中的「唐僧取經」和真實的「玄奘取經」有太多的不同點
其一:出身
《西遊記》中唐僧的出身頗具悲劇色彩,父親早奸人陷害、一命嗚呼,母親忍辱負重,在生下唐僧後將其和一紙血書一起遺棄。唐僧長大後成為得道高僧,並憑藉血書最終扳倒惡霸。而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大師根本不是這樣
玄奘大師出生於洛州緱氏縣(現在的河南偃師緱氏鎮),他是父母晚年所生,因此,備受疼愛。在《續高僧傳》中記載,玄奘大師出生時家境殷實,其父陳惠曾是當地的縣官,他的母親是隋朝長史宋欽之女。但遺憾的是,自從玄奘母親在他5歲時去世後,陳家就開始衰敗。
其二:出家
《西遊記》中唐僧出家是因為小時候被高僧所救,長大後就一直宣揚佛法,可事實上也並非如此,玄奘出家是受其家境和家人的雙重影響
玄奘家裡最先出家的是他的二哥,真實姓名已經無從查起,只知道他的法名叫做「長捷」,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為僧。玄奘經常跟隨他二哥學習佛法,在玄奘13歲那年,也毅然剃度出家。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都認為玄奘出家是出於對佛法的熱衷,但在《續高僧傳》中卻記載,玄奘出家的原因是「少罹窮酷」。也就是說,是家境沒落太很,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家謀生;
其三:取經的原因
《西遊》中唐僧取經的原因除了受觀音菩薩點化外,還受到唐太宗的委託,故而才不遠萬裡前往西天。
而事實上,在玄奘之前,已經有不少僧人前往天竺取經,最出名的就是東晉僧人法顯,他不但取回許多經書,還根據自己的見解寫下《佛國記》一書,在佛界備受推崇。玄奘正是受這些人的啟發,才決定仿效他們前往天竺;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需要注意,那就是同一篇教義,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闡述卻完全不同,玄奘在拜讀經書時經常產生困惑,為了讓教義統一,只有拿到更經典、更權威的佛法才能有說服力,因此,他才下決心前往天竺;
其四:取經的阻礙
《西遊》中唐僧取經的最大阻礙就來自於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好在幾個徒弟忠心耿耿,一路也就有驚無險。可事實上,唐僧取經面臨的困難除了路途遙遠、生活艱辛之外,唐朝才是他最大的阻礙
《西遊記》中唐太宗對唐僧寄予厚望,也鼎力相助,可歷史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唐太宗時期,唐朝剛剛建立不久,邊境地區戰亂不斷,為了防止其他國家的入侵,唐朝不允許國人離境。玄奘多次申請所謂的「通關碟文」都沒有得到批准,於是,他決定私自偷偷出境。這在當時是「通敵」的重罪,但玄奘大師為了完成夙願,決定以身試險,後來混在災民隊伍中才僥倖西行,可在涼州卻遭到堅決抵制
涼州是西北重鎮,為了防止突厥的入侵,朝廷再三命令涼州都督李大亮封鎖邊境、禁止外出。李大亮也聽說過玄奘大師的名號,但是,聖旨在那放著,他也不敢違抗。後來,玄奘還是在涼州一位高僧彗威的幫助下,才被李大亮暗中放行,踏上西行之路。
那一年,玄奘只有27歲
這樣的行為還可能有「公費」嗎?別奢望了!那玄奘大師是靠什麼生活的呢?當時佛教不僅在中國十分盛行,在玄奘大師西行的路上也都備受歡迎,因此,玄奘每到一處就開壇講學。就這麼周而復始,一直穿越20餘個國家,最終到達了天竺的佛教聖地爛陀寺。在這個世界上最具權威的寺廟裡,玄奘一學就是十年時間。在此期間,在當地戒日王組織的一場佛法辯論上,玄奘力壓群雄、一舉成名,成為被天竺國承認的得道高僧
其五:歸國
《西遊記》中唐僧是駕著七彩祥雲歸國的,而事實上,玄奘大師是被護送回國的,誰護送?沿途的國家。
當時玄奘大師已經聲名顯赫,歸國時每到一國就會受到極其隆重的招待,列國國王都會邀請玄奘開壇講佛,玄奘大師也一一應允。因此,在玄奘大師離開時,各國都會譴專人將他送至邊境,而下一國的使者往往已經在此等候,就像接力賽一樣
貞觀十九年正月,玄奘終於回到長安,史書中記載:「道俗奔迎,傾都罷市」,場面空前,唐太宗也接見了這位大唐高僧,並勸其還俗輔政,但玄奘大師一心佛法,急於翻譯帶回的經書,就婉言謝絕了太宗的好意
玄奘大師一生翻譯了近80部佛教經典,此外,他還根據一路見聞寫下了《大唐西域記》,記載了西亞和南亞等國的風土人情,成為當時唐朝了解外界的權威之作。
雖然《西遊記》是根據玄奘生平經歷改編而來,雖然《西遊記》成為無數人抹不去的回憶,但是,《西遊記》中的情節與真實的「玄奘取經」還是有很大的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