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七裡坪成立,總兵力共4.5萬人,聲勢逐漸壯大。商潢戰役後,鄂豫皖蘇區周圍的國民黨軍處於守勢。皖西地區國民黨軍第46師等部6個旅共12個團,自六安沿淠河東岸經蘇家埠至霍山構成一線防禦,並以蘇家埠為樞紐,企圖阻止紅軍向東發展。
蘇家埠是六安西南大鎮,為出入大別山重要通道。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根據皖西國民黨軍防區遼闊,兵力薄弱,其淠河一線後方有很大空隙,利於攻殲等情況,決定發起蘇家埠戰役,並計劃以地方武裝從西面襲擾、迷惑敵人,紅軍主力渡過淠河,從側後分割包圍蘇家埠、青山店等據點,求殲蘇家埠地區的國民黨軍。
3月21日晚紅四方面軍主力第10、第11、第73師在地方武裝掩護下,自青山店以西的兩河口秘密渡過淠河,向國軍發起攻擊,至23日,將國軍共計6個團分割包圍於青山店、韓擺渡、蘇家埠據點內。因為這些據點寨高壕深,工事堅固,即使強攻勉強拿下,也會付出很大代價,所以紅軍決定改變策略,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吸引六安、霍山守軍出援予以各個殲滅。
31日,由六安南援的第136旅等部共4個團,分成前後兩個梯隊直逼蘇家埠地區。紅軍第10師1個團和第11師主力從東西兩面對其實施夾擊,殲其1個團,另1個團竄入韓擺渡。第二梯隊見勢不妙,也倉皇退回六安,國軍虎頭蛇尾的出援即告收場。在六安國軍出援時,青山店守軍以為機會來了就組織突圍,誰知紅軍早有準備,除一小部竄入蘇家埠外,其餘全部殲滅,青山店也隨之被紅軍佔領。
六安、霍山方向的敵人出援幾次,都遭受到紅軍毀滅性打擊,從此再也不敢輕易出援。蘇家埠、韓擺渡守軍被圍困月餘,糧食極缺,軍心動搖,眼看撐不了幾天了。蔣介石於是任命第7師代師長厲式鼎為皖西"剿共"總指揮,率領13個團2萬人,自合肥大舉西援,企圖再次解救蘇家埠、韓擺渡之圍。
徐向前指揮紅軍早就在等這一天了,提前在國軍來援的必經之路戚家橋、樊通橋以東陡拔河兩岸地區進行了戰場準備,制定了詳細的打援作戰方案。
5月1日,援軍先頭部隊與紅軍誘敵分隊接觸,被逐漸引至預定伏擊戰場。由於紅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國軍援軍遠道而來,建制雜亂,士氣低落。經過激戰,國軍2萬餘援兵除少數漏網外,幾乎被全殲。蘇家埠、韓擺渡守軍見外援斷絕,只好繳械投降。
蘇家埠戰役歷時48天,共殲國軍3萬餘人,俘總指揮1人、旅長5人、團長12人及營以下1.8萬餘人,繳獲長短槍1.5萬餘支、機槍250挺、各種炮44門、電臺5部,擊落飛機1架,佔領了淠河以東廣大地區。 這次戰役是紅四方面軍圍點打援的經典戰例,是鄂豫皖蘇區紅軍的空前大捷,也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成功的戰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