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作家李敖18日上午去世
新華社臺北3月18日電 臺灣著名作家、評論家、歷史學家李敖於18日上午10時59分在臺北「榮總」醫院去世,享年83歲。
臺北「榮總」醫院當日上午代家屬發出說明稿表示,李敖於2015年7月因步態不穩至醫院求診,經診斷為腦幹腫瘤,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接連度過難關。2017年10月1日,李敖因肺炎入院,治療後感染病況穩定。今年1月底起,李敖病況急速惡化,於2018年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離世。
說明稿表示,家屬感謝各界的關心與慰問。
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於哈爾濱,吉林省扶餘縣人,1937年遷到北京,1949年隨父母到臺灣,曾先後在臺灣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就讀。李敖曾因發表抨擊當政者言論等於1971年3月被捕,判刑10年,於1976年11月出獄,總計入獄5年零8個月。李敖除研究、寫作、教學外,還積極從事公開演講、時事評論等,並曾當選臺灣民意代表。李敖反對「臺獨」,支持兩岸統一,其主要著作包括《李敖大全集》、《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等。(來源: 新華網)
臺灣作家李敖病逝 曾發公開信邀友人仇人見面告別
臺媒資料圖。
人民網訊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榮民總醫院今天發布消息,知名作家李敖過世。家屬的聲明指出,李敖近日病況轉危,今天上午10時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壽83歲。
去年12月,李敖已傳病情不穩,好友陳文茜在微博透露李敖患上腦癌後,稱他「說不了話,寫不出字」,更哀痛地說:「一切都在倒數。」後來李敖病情有新進展,經過三次標靶治療後漸趨穩定。
李敖於去年2月發現有腦瘤,當時他曾表示「壽命剩3年」,其後證實是良性瘤,且接受標靶藥物及放射治療。惟去年5月李敖因免疫能力下降,致肺炎惡化,一度病危,自此健康轉差。
去年6月,李敖曾公開一封親筆信,希望在人生最後時間,「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
身兼作家、政治評論家、學者、前「立委」等多重身份的李敖,所到之處,必有驚人言論,即使如此,他這一生的志業還是寫作,到晚年仍想把「李敖大全集」加編的41至85本完成。
李敖一生多情,談過7段戀愛,有過2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有「臺灣第一美人」稱號的胡茵夢,當年44歲的李敖對26歲的胡茵夢一見鍾情。而這段才子佳人的婚姻羨煞眾人,卻只維持了短短115天便告終。李敖在和胡茵夢離婚時發表了一篇聲明,表示會分開錯全在他,但有一說指胡茵夢當年原是炙手可熱的電影紅星,婚後卻遭受冷落,星運大不如前,偏偏李敖又不支持她,讓胡茵夢很沒安全感,後來李敖和好友蕭孟能的財產侵佔官司,更是壓垮兩人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因胡茵夢出庭作證,導致李敖入獄半年,兩人也徹底反目。
後來李敖認識了小他30歲的第二任妻子王小屯,李敖回憶,當年他偶然看到王小屯等公車時在看他的書,清麗模樣讓他驚為天人,馬上展開追求,兩人經過8年愛情長跑,終於步入結婚禮堂,1992年生下兒子李戡,2年後再生下女兒李諶,而王小屯甘願做李敖背後的女人,成為他不可或缺的秘書及助手,一向低調的她,很少公開露面。(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李敖病逝 兒子李戡:不舉行活動一切從簡
知名作家李敖18日上午過世,兒子李戡(右)對外說明,並感謝各界的關心與慰問。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人民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作家李敖18日過世,他的兒子李戡表示,李敖安詳離開,他和母親都在旁陪伴,後續安排將遵照李敖意願及一貫作風,不舉行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李敖2015年7月診斷為腦幹腫瘤,2017年10月再度因肺炎住院,且腦瘤惡化,雖經標靶藥物治療,但今年1月底起,標靶藥效漸失,病況急速惡化,電腦斷層顯現腦瘤病況惡化合併水腦加劇。18日上午10時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壽83歲。
李戡18日下午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舉行感恩說明會時表示,他感謝醫療團隊對父親的照顧,也感謝這段時間所有關心的朋友。「關於他之後的安排,一切遵照他的意願,還有他的一貫作風,不舉行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從李敖生病以來,屢傳死訊;但李戡說,關於李敖的傳聞很多,但狀況變糟是最近1、2個月的事情,去年一整年雖然幾次情況不好,但都是可以清楚和人溝通、意識清醒。
李戡說,從去年5月至今將近一年時間,他和父親有很多交流,父親也跟他分享很多東西,但他現在心情沉痛,希望好好休息、陪著母親,過段時間再跟大家報告。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李敖是「生命鬥士」,在做醫病溝通時都是以正向的方法討論疾病和治療,這2年多來他們也建立非常好的關係,照顧李敖也非常順利,但是很不幸,腦腫瘤惡化以後就是會有生命的期程,雖短暫經標靶治療,但再跟家屬溝通後,採安寧療護。
媒體詢問李戡,父親選擇不插管離開人世;李戡說,李敖一直是堅強、樂觀的人,不怕任何痛苦,從來沒有幹涉醫師做任何治療,全權相信醫師的判斷,也感謝醫療團隊,讓他父親一次次度過難關。
王署君表示,李敖是罹患腦幹腫瘤,變化不大,但有併發症,在疾病惡化後,也短暫用過標靶治療,但病情還是惡化。罹患腦幹腫瘤者,視腫瘤惡性程度影響壽命,短則幾個月,李敖生病至今過世「算久」,因腦幹為生命中樞,當初處理就是保守療法,不會開刀。
王署君也說,李敖在意識清醒前還會跟醫療團隊開玩笑,「真的熱愛生命,也非常積極解決自己身體病痛」。(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再見李敖 再無相見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罹患腦瘤不治,於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離世,享年83歲。他的最後一條微博停留在2018年2月1日,是為慶祝《李敖自傳》的出版發行。這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在簡介中寫道「這可能是他最後一部自傳」,現在,「可能」二字被划去。
李敖之子李戡在微博上公開表示,父親是安詳離開的,他和母親都在身旁陪伴,並表示將遵照父親意願及他的一貫作風,不舉行告別式、追思會等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李敖1935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時「九一八」事變不到4年,為了不做亡國奴,全家遷至北平,然而不久又是「七七事變」,最終於1949年舉家遷臺。80歲的時候,李敖說:「我立志要活到一百歲;但可以前瞻一百,總結八十……我要用我的八十定性、定位,顯靈給人,使人感到,後世的子孫,很難想像『這世界上曾經走過這樣一位血肉之軀』。」
說李敖「著作等身」不是誇張,他最有名的語錄之一是「500年來中國白話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這一輩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憑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約3000萬字。
臺灣作家楊渡記得,高中時代,在臺中市的街道邊,書店老闆悄悄從柜子底下拿出一本李敖的書說:「這是禁書哦!」那書是黃皮粗紙印製,極其簡陋,名為《傳統下的獨白》以及《獨白下的傳統》,「那書賣得極好,我的高中同學很多人都讀了」。
和微博名「哈囉李敖」一樣瀟灑,《李敖自傳》40多萬字,李敖以幽默詼諧的筆調,筆記體的形式,記錄了一生中的點滴片段:在北京上小學,在臺灣上中學、上大學,談戀愛,追姑娘,寫文章,出書,坐牢,被梁實秋拒絕,被錢穆賞識,受胡適幫助……
《李敖自傳》責任編輯付如初說:「李敖是一個太特殊的人物,他與『五四』時期的人物,比如李濟、梁實秋等都有過直接接觸;與嚴復的孫子嚴僑也關係密切——嚴僑是共產黨,最早在李敖心裡種下了左傾的種子。所以說,李敖是一個銜接,是銜接舊時代和新時代的一代文人,同時又是銜接大陸和臺灣的一代文人。」
楊瀾曾於1999、2001、2010年3次在臺北採訪李敖,「最佩服他的,不是唇槍舌劍,而是做學問的刻苦」。李敖17歲時一頭扎進中國古典著作中,可以挑出錢穆的錯誤,後來又研究西方的文史哲著作,在沒有電腦的時代,對知識的歸納搜索本領達到令人驚嘆的水平。楊瀾在採訪時問過他關於生死的問題,李敖說:「哈哈,我從不傷感。傷感是一種負面情緒,它剛一出現,我就把它消滅掉了!」
去年查出腦癌後,李敖寫下了一封絕筆信,信中透著少見的溫情:「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朋友不多。醫生告訴我:你最多還能活3年,有什麼想做、想幹的,抓緊!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85本的目標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作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再見李敖』之後,再無相見。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本報北京3月18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3月19日 04 版)(來源:中國青年報)
他用一支筆震撼海峽兩岸,用一張嘴影響無數華人
製圖/張繼
晨報記者 徐 穎
罹患腦幹腫瘤的作家李敖,病況轉危,於昨天上午10點59分離世,享年83歲。這個突然的消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曾發親筆信望好好告別
自2017年年初被查出罹患腦瘤以來,李敖的身體狀況便一直備受關注。去年2月,李敖曾稱,醫生說他只剩三年時間,他最大目標是在三年內出齊《李敖大全集》85冊。
去年3月,李敖曾發微博談及病情,稱已做了28次放射治療,天天吃標靶藥、類固醇、止痛藥,「我會笑給中國人看,看李大師多麼從容。閻王老爺敢要我嗎?」去年年底,李敖好友陳文茜曾在微博上披露李敖近況,「如今,他說不了話,寫不出字」,還稱「一切都在倒數。折一個日子,算一個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
去年6月,李敖發布了一封公開親筆信,希望「跟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別」。
新版《李敖自傳》剛出版
就在今年年初,人民文學出版社剛推出新版《李敖自傳》,回顧其一生經歷,這是三年前李敖在80歲時寫的自傳。全書40多萬字,五百多個小節,41幅照片插圖。李敖用幽默詼諧的筆調,記取了一生中的點滴片段。
為什麼要在80歲寫自傳?在「一百歲前的八十感言」一段中,李敖提到寫這部自傳的原因。他說:「因為我立志要活到一百歲,所以在八十歲時寫這本書,好像太早了一點。但是八十總是一個關卡,要定性、定位,總不失為一定局。八十以後,所作所為無非就此定局,錦上添花而已;所以,一百歲以前的二十年,只是花團照眼,其為錦簇,八十以前早定之矣。於是,幾經猶豫後,我還是決定寫這本書,給我一生做一前瞻和總結。」
李敖還直言,「在我的文章和講話中間,有個習慣也可以說是惡習,就是要隨時插播吹噓自己,插播以後,又回入正題,講話與常人無異。」
李敖說:「我要用我的八十定性、定位,使人感到,後世的子孫,很難想像『這世界上曾經走過這樣一位血肉之軀』。」
他的一生是「罵」的一生
李敖出生於1935年,在北京讀的小學,1949年隨父赴臺。曾被梁實秋拒絕,但被錢穆賞識,受胡適幫助,著作等身,才情兼備,著有3000萬字80冊的《李敖大全集》,自詡包攬「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 他坐過牢、愛罵人、愛吹牛,是人人都怕的訴訟大王。而在最後一本自傳的封面上,還寫著這樣一句話:要想佩服誰,我就照鏡子。
李敖生平以嬉笑怒罵為己任,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經他抨擊罵過的超過3000餘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敖的一生是「罵」的一生。他罵古人,罵今人,罵知識分子也罵娛樂人物。儘管他的罵並非不講道理,但臧否人物似乎是他的天性和樂趣。
李敖對自己的雜文最為滿意,曾宣稱「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深信,我這一輩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憑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他的小說《北京法源寺》曾被提名參選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李敖雜文的代表作有《傳統下的獨白》《胡適研究》《胡適評傳》《孫中山研究》《李敖札記》等,所有作品結集出版為《李敖大全集》。
有人這樣總結李敖:他獨坐書齋、獨步文壇、獨立抗爭;他狂放不羈、鋒芒畢露、風流多情;他博聞強識、皓首窮經、縱橫捭闔;他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他用一支筆震撼海峽兩岸,用一張嘴影響無數華人。 A12 :文化周刊(來源:新聞晨報)
李敖生前最後微博推介個人自傳
李敖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臺灣著名作家李敖18日在臺北逝世,享年83歲。他在大陸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是簡體版《李敖自傳》。
李敖於2月1日發布了生前最後一條微博,內容正是與此書有關:「2018《李敖自傳》簡體版將在一月中旬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全國熱烈發行!」
據該書的責任編輯付如初回憶,整個出版自傳的過程中,同李敖的家人、助理和版代進行了密切溝通。「籤合同時李敖先生尚能說話寫字,還給我籤了一本書,上面寫著:『如初一見,一見如初。』拿到的時候我異常欣喜,也深感李敖作為男士、作為作者的風雅有趣。」
作為李敖的編輯,她坦言自己非敵非友,置身事外,體會了他特立獨行的風骨和風範。同時,付如初也直言,他擅長自吹自擂,但又何其清醒。今天在悼念一代知識分子李敖時,該如何給他一個公允的評價和認知,或許還有待時日。
這本李敖在80歲時寫的自傳,臺灣版書名為《李敖風流自傳》,此為首次在大陸出版。全書40多萬字,41幅照片插圖。書中,李敖用幽默詼諧的筆調,記取了自己一生中的點滴片段,從中既能了解李敖八十年人生歲月的主要經歷,也能體會他在特立獨行、嬉笑怒罵、桀驁不馴和愛憎分明之外,還有勤奮、仗義、深情和勇敢的一面。
李敖在北京生活了12年,1949年舉家赴臺,斯時他14歲。在他一生的著作中,代表作之一《北京法源寺》是與北京關係最密切的作品,但他此前並未真正到過法源寺,直到2005年李敖70歲到北京參訪才一償夙願。2015年該作由大陸著名導演田沁鑫改編為同名話劇,搬上舞臺後大獲成功。
對李敖逝世,田沁鑫向記者表示「很傷心,但是有心理準備。」她回憶與李敖2012年相識,2013到2014年有六次往返臺北跟他交流《北京法源寺》這部戲,2017年底《北京法源寺》演到臺北,但是先生已昏迷了。「我們能緣聚法源寺,讓先生的一個文本能以戲劇的形式立體呈現出來。也希望能繼續演下去,讓更多人知道李敖先生的這種精神。」(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李敖病逝:晚年仍想寫書 臺灣網友悼念
中新網3月18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李敖18日上午病逝。雖然身兼作家、政治評論家、學者與民意代表等多重身份,但他這一生的志業還是寫作,到晚年仍想把《李敖大全集》加編的41至85本完成。對李敖的病逝,臺灣網友紛紛上李敖粉絲頁悼念。
李敖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葛鳳章 攝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李敖2017年初被診斷出罹患腦癌,接受放射性治療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急性肺炎,一度病危,所幸最後康復。
李敖經紀人鄭乃嘉在2017年6月13日公開一封李敖親筆信,李敖在信中坦言,想在人生最後時間,和家人、友人與「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
李敖即便生病,2017年2月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談及病情及近況,嗓門仍有力,不過同年6月曾住進加護病房,之後就不再接受媒體訪問。
李敖兒子李戡則在8月、9月回復記者,「(李敖)身體好多了,但還需要再靜養一段時間」,沒料到今天辭世,令臺灣文壇、政界震驚。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李敖病逝的消息傳出後,臺灣網友紛紛上李敖粉絲頁悼念,不少網友說:「以後沒有大師了!」,也有網友說:「臺灣少了一個能說、敢說真話的人。」(來源:中國新聞網)
自稱「善霸」的李敖離世了 朋友追憶生前點滴往事
李敖資料圖。中新社發 袁宏偉 攝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 李敖,生於1935年,著名作家,近代史學者。為人特立獨行、行文嬉笑怒罵。有文字評價稱:他一生做戰士,樹敵無數;一生勤勉筆耕,著作等身,才情兼備。他是一個傳奇,也是一本大書。18日,李敖在臺灣去世,享年83歲,帶著他的傳奇一路遠去了。
「休學」才子
李敖字敖之,著名作家、近代史學者,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大全集》等諸多文章、著作。《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冊,約3000萬字。
1935年,李敖出生。他在北京讀小學,1949年跟隨父母去臺灣,定居臺中。中學時期,李敖休學在家自學,1954年以同等學力資格,考取臺灣大學(臺大)法律專修科(臺大法律系司法組前身),因興趣不合,主動退學,重考進入臺大歷史系,1959年畢業。
李敖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攝
之後,李敖前往鳳山陸軍步兵學校,受第八期預備軍官訓練,後任少尉排長,下野戰部隊,足跡遍臺灣南部。退伍後,李敖考入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一年級後,李敖在《文星》第四十九期發表《老年人和棒子》,不久自動在歷史研究所休學。
此後,李敖進入政壇後,曾任臺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臺灣政壇。
或許是因為批評太多,李敖敵人不少。但問他有沒有罵錯過,他說,「幾乎沒有。我又天才又大膽」。
特立獨行的學者
李敖有才華,曾被贊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在臺灣,他曾一度因故入獄。出獄後大量為雜誌寫文章,「公論所在,蔚為重鎮」。
李敖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李敖的作品以文字尖銳、不留情面著稱,喜愛調侃和幽默。不過,其散文以及評論文章等常常會引起爭議:例如曾評價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這些評價引起的反應不一。
李敖以行為特立獨行出名,他在生前出版的《李敖自傳》中,也對自己做出了總結、評價。讀者可以看到李敖一生的全部經歷:上學、戀愛,被錢穆賞識,受胡適幫助……他說:「我不羨慕別人的年輕,我只羨慕去年的我或上半年的我。」
儘管行為充滿頗多爭議,但李敖為救助臺灣慰安婦,曾拍賣自己收藏的字畫古董,包括胡適曾經送給他的書法作品等,總共捐出一百萬美金,轟動一時。
2017年6月13日,李敖罹患腦瘤,自曝只剩3年可活,又因放射性治療導致免疫力下降,感染急性肺炎住院。在其經紀人公開的親筆信中,李敖提到,想在最後時間,想和家人、友人與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
李敖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潘索菲 攝
回憶:性格可愛的老頑童 自稱「善霸」
李敖的離開,引發諸多懷念。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因為出版過多部李敖的作品,與其交往頗多。在他看來,除了特立獨行,無所畏懼外,李敖聰明過人、時幽默風趣,反應很快,「在與他的接觸中,我發現他是一個達觀、快樂的人,愛開玩笑,老頑童性格。和他在一起聊天,是很開心的事情,總是笑聲不斷」。
對於李敖被認為是吹牛、說大話的一些言論,李昕覺得,有時他的吹牛,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保持自己社會影響力的手段。此外有些時候,李敖的吹牛說大話,只是一種玩笑。
「李敖喜歡開玩笑,不能把他的話句句當真。他說:當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時候,我就照鏡子。這更像是一種幽默,表達自我欣賞態度,也顯示了李敖可愛的性格。」李昕回憶道。
李敖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葛鳳章 攝
的確,李敖的一生,敵人說他:狂妄、張揚、跋扈、難纏、有才無德;朋友說他:義氣、豪氣、俠肝義膽;妻子王小屯說他:相當強悍,任何困難、打擊和爭執,他情緒都不受影響……幾十年來,李敖都因其鮮明的個性和才情活躍在世人眼中。
「李敖為人其實非常仗義,自稱『善霸』。這是李敖自創的一個詞,就是行善到了霸道的地步。」李昕認為,李敖身上有一點中國傳統文人的江湖義氣,一方面敢愛敢恨,嫉惡如仇;一方面知恩圖報,打抱不平,「當李敖看到自己的老師殷海光臉色不好,就逼著他去醫院看病,讓老師跟著他去做檢查。查出胃癌後要給老師治病,他全部買單」。(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病痛中不改幽默:「我叫王八蛋」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李敖18日上午病逝。李敖先前罹患腦瘤,病痛之時不改幽默風格,當護理師讓李敖說自己名字,李敖說「我叫王八蛋」。
李敖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葛鳳章 攝
臺北榮民總醫院今天(18日)發布訊息,知名作家李敖過世。家屬的聲明指出,李敖近日病況轉危,今天上午10時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壽83歲。
李敖罹患腦瘤,去年中還曾因免疫能力下降,得了肺炎,一度住進加護病房。今年1月曾傳死訊,經紀人說李敖住在榮總病房。北榮稍早發出採訪通知,「李敖大師仙逝,家屬感恩說明」。
李敖2003年曾患攝護腺癌,治療後抗癌成功。2015年底因感冒導致肺炎,一度危急,最後化險為夷。2016年李敖因左腿行動不便,起初以為是肌肉萎縮,就醫後才發現是腦部長腫瘤,影響指揮神經功能。
李敖去年2月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他腦部長瘤,自認「不久人世」。電話採訪過程中,李敖聲音聽起來爽朗,李敖則說,這是「迴光返照」。
李敖經紀人曾在去年6月公開李敖的親筆信件,信中寫道,因為腦瘤「身體裡面變得像一個戰場」,醫生告訴他最多只能活3年。
李敖說在最後的時間裡,他想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85本,也想和家人、友人、「仇人」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
李敖的兒子李勘也曾寫一篇《李敖在鬼門關前走一遭》,文章裡提到,在李敖生病時,李戡使勁地鼓勵他,還說了句「爸爸我很愛你你知道吧?」沒想到李敖雙眼睜大瞪他,等到拔掉呼吸管後,護理師讓李敖說自己名字,李敖說「我叫王八蛋」。
這位作家在病痛之時,仍不改幽默,把大家都逗笑了。(來源:中國新聞網)
「他已騎著白馬遠去…」
李敖去世,享年83歲。他已騎白馬遠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榮民總醫院今天(18日)發布消息,知名作家李敖過世。家屬的聲明指出,李敖近日病況轉危,今天上午10時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壽83歲。
資料圖:已故臺灣著名作家李敖。中新社發 羅仰明 攝
李敖2003年曾患攝護腺癌,治療後抗癌成功。2015年底因感冒導致肺炎,一度危急,最後化險為夷。2016年李敖因左腿行動不便,就醫後發現是腦部長腫瘤。2017年中還曾因免疫能力下降得了肺炎,一度住進加護病房。今年1月曾傳死訊,經紀人稱李敖住在榮總病房。
李敖去年2月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他腦部長瘤,自認「不久人世」。電話採訪過程中,李敖聲音聽起來爽朗,李敖則說,這是「迴光返照」。
人物簡介:
李敖,字敖之,臺灣作家、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1935年生,祖籍吉林省扶餘縣。1949年舉家赴臺,定居臺中。
1957年發表《從讀<胡適文存>說起》,引起胡適注意。曾因激烈抨擊與否定中國傳統文化,鼓吹胡適「全盤西化」口號,遭到國民黨策動的文化圍剿,以致對簿公堂。李敖也是著名的「黨外政論家」,包括在與臺灣國民黨外的新生代之間,李敖也不時形成倏聚倏散式的重行組合或分道揚鑣。
而著作等身的李敖以文字尖銳、不留情面著稱,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批評家是人們給他最多的評價。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說到「敢罵」,李敖不是浪得虛名。
經他抨擊罵過的形形色色的人超過3000餘人,在古今中外「罵史」上,大概無人能望其項背。在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掌政的年代,他還因發表抨擊當政者言論而在1970年入獄五年八個月。
李敖也的確是一名「厲害」的罵將。
過去,他批判傳統文化弊病,批判臺灣當局統治,罵得痛快淋漓,也罵得大快人心。因為他往往一針見血,有理有據,用他的話說「不僅能罵你是王八蛋,而且可以證明你是王八蛋」。臺灣作家中,李敖筆鋒犀利如刀,是「戰士」型的作家,文章一度深受年輕人的熱愛。
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不少讀者嗜讀李敖的文章,為他快意恩仇的筆觸而嘆服,也感謝他帶來的思想啟蒙。
26歲的李敖曾撰名文《老年人與棒子》,批評有一種老年人在青年時代做過驚天動地的事業,老年落伍於時代後卻酸勁兒更大,愈發冥頑不靈。對此,有人說:青年時期李敖的這番浩嘆,如今可以原封不動回贈給他自己了。他的驚人之言不復有昔日的犀利獨到,現在更像一個「網絡噴子」。
資料圖:李敖。中新社發 李怡青 攝
而曾屢屢被李敖攻擊的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幽默說到:
「他(李敖)一直罵我,我則保持沉默,這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近些年來,被李敖抨擊過的那三千人事,逐漸從蔣介石、陳水扁等臺灣政治人物過渡為張蘭母子和小S領銜主演的娛樂圈鬧劇,而李敖的態度也從「不懼牢獄之災」緩衝至「有話好好說」。
盛氣凌人還是謙和有禮?
李敖曾經表示自己包攬「五百年來白話文前三名」。部分人士把他與魯迅相提並論,但他卻以為:
「魯迅寫《中國小說史略》不錯,不過他情緒太多,把情緒語言抽走以後就沒料了,你看我的文章,我也罵人,但把情緒語言抽掉後下面是資料」,亦表示過只佩服自己。
李敖在外表現出狂傲不羈,但有私下與他接觸的人卻說他非常「謙和有禮」。
2010年8月底他在上海參觀世博,有媒體記者注意到,無論是誰,包括給他端茶送水的服務員,給他拿過來什麼東西,他都會恭恭敬敬站起來,說:「怎麼敢當!怎麼敢當!」
一位記者在採訪李敖的時候注意到,5分鐘內,李敖一共說了4次謝謝。
資料圖。中新社發 劉舒凌 攝
生活中的李敖如此謙卑和氣好打交道,文字中的李敖卻張牙舞爪盛氣凌人,到底哪個才是李敖的真實面目?對此,李敖笑稱:
都是真實的,因為我在現實生活中,不太跟人家有是非上的爭執,但是寫文章的時候就會發生衝突。
被香港人列為新香江四少之一的馬家輝曾披露,李敖為人仗義,對朋友也細心。
有一次,李敖用馬家輝的筆寫了幾個字,發現筆快沒有墨水了,專程跑到文具店買了一堆筆送給他。可以走機場VIP通道過關的李敖,為了陪朋友,寧願排隊陪朋友走普通通道。馬家輝還透露,李敖對朋友如此,對女人更是如此,要是李敖的女人挑幾件衣服詢問他哪件好看,他定會大手一揮,把這幾件都買下來,讓女人回家再慢慢試。
「沒有別人寫的那麼風流」
《人物周刊》曾問李敖喜歡的女人是哪種標準,他說:「瘦、高、白、秀、幼。」誠然,那些與李敖有過浪漫傳聞的女性,都是百裡挑一的美女與才女。
1979年,文壇才子李敖與胡因夢的戀情曾經轟動一時。胡因夢,臺灣著名電影演員、上世紀70年代的臺灣第一美女。然而,這段婚姻僅維持了3個月又22天。
2013年4月22日是胡因夢60歲生日,與之離婚33年之久的李敖當日通過微博向其前妻送上了祝福。李敖在微博中寫道:
「離婚以後23年,我送她50朵玫瑰,是驀然回首、是生日禮物。10年過去了,多少人非、多少物故。再送60朵嗎?我猶豫說不。花店要收件人地址,我要打聽。輾轉傳來的訊息是:她有遠行、人在大陸。我恍然一笑、欲送還休:沒人看到60朵花謝,豈非禮之大者?驀然回首,眾裡不再尋她,雲深不知處。」
1988年6月,在經歷了漫長的三年愛情長跑以後,李敖和王小屯結婚,1964年出生的王小屯結婚時24歲。
李敖一生風流,最後情定小他30歲的王小屯。1992年8月3日,李敖喜得一子李戡;1994年11月23日又得一女李諶。
眾多周知,李敖女人緣甚好,坊間流傳他很多與女性之間的故事。對此,李敖說:
「《李敖和他的女人們》、《李敖論男女》,這些都是假書,不是我寫的。我跟女人的關係,沒有別人所寫的那樣風流倜儻,我沒那麼風流。」
「他已騎著白馬遠去」
幾個月前,李敖因免疫能力下降得了肺炎,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經紀人鄭乃嘉在2017年6月14日公開一封李敖親筆信,李敖在信中說,想在最後時間和家人、友人與仇人再見一面,做一個最後告別。
李敖說:「不管你們身在哪裡,我都會給你們手寫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來臺北,來我書房」。他想通過這些影片,讓大家再一次見到他,「再一次認識不一樣的我,見證我人生的謝幕。」
資料圖:李敖。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8日報導,日前,著名主持人陳文茜在微博披露李敖近況,「如今,他說不了話,寫不出字」。
陳文茜說,李戡寫了一封信給她,夢見李敖可以出院走路,但吵著想喝飲料,但因李敖還插著鼻胃管而阻止了他,李戡還特別問護士說能否把咖啡倒到鼻胃管裡。
陳文茜看完後就難過到哭了,無奈到哭了,「因為我想要那個笑傲江湖的大哥回來,但他已騎著白馬遠去」。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
部分內容綜合自:人民網、北京日報、重慶晚報、華西都市報等(來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李敖生前經典名言回顧:「我從來不崇拜偶像」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李敖今天(18日)上午10點59分病逝。有臺灣知名補教歷史教師整理了李敖的經典名言,包括「我從來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話…我會照鏡子!」等。
李敖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李敖的經典名言(舉例):
1.「我從來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話……我會照鏡子!」
2.「別人只會罵人家是王八蛋,而我李敖會證明他是王八蛋!」
3.「五百年來白話文寫得最好的三個人,李敖、李敖、李敖!」
世新大學前校長賴鼎銘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不論多少是非,他在我們這一代,留著深深地烙印!尤其《老年人與棒子》這一本書,時刻提醒著我們。「但他欠我們一本說要寫的思想史巨著,看來是空等待了。」
臺灣知名媒體人周玉蔻也在臉書發文說,「哀悼李敖大哥,一代人物!」(來源:中國新聞網)
李敖之子:遵父遺願不舉辦告別式追思會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著名作家李敖18日上午病逝。兒子李戡表示,將遵照父親意願及他的一貫作風,不舉行告別式、追思會等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圖為李敖之子李戡(中)當天下午在臺北「榮總」醫院出席記者會。李戡稱,遵照父親遺願,身後事一切從簡。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李敖罹患腦幹腫瘤,今天(18日)上午10點59分病逝臺北榮總。兒子李戡在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嚴鋒陪同下,向媒體說明父親病情及他的心境。
李戡表示,父親是安詳離開,他和母親都在身旁陪伴。他表示,感謝榮總全體醫療團隊對父親的細心照顧,也感謝所有關心他父親的朋友。
關於李敖病逝後的安排,李戡表示,將遵照父親意願,還有他的一貫作風,不舉行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記者詢問,不舉行任何活動的意思,是不舉行告別式和追思會嗎?李戡回:「是」。
李敖過世前接受安寧緩和治療,放棄插管等急救及維生醫療處置。李戡表示,父親一直都是堅強樂觀的人,不怕任何痛苦,也從未干涉醫師任何治療,全權相信醫師判斷。所以他很感謝榮總團隊,讓他父親一次又一次度過難關。
李敖傳出罹患腦幹腫瘤後,去年不少媒體報導傳聞李敖的病情狀況不佳。李戡對此表示,父親的狀況去年雖一度不佳,但還能清楚溝通,意識也清醒,是到了今年一月後才真正變得危急。
至於父親是否有向他交代任何事?李戡表示,父親去年5月情況一度危急時,和他有很多交流,父親和他分享很多東西,但他現在心情悲痛,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過一段時間後,肯定會再慢慢和大家報告、分享。(來源:中國新聞網)
李敖曾發公開信邀友人、仇人碰面告別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榮民總醫院證實,罹患腦幹腫瘤的作家李敖,近日因病況轉危,18日上午10點59分安然離世,享年83歲。當日下午2點,李敖家屬將出面說明。
臺灣聯合新聞網消息指,家屬發布聲明稱,李敖於2016年因步態不穩至臺北榮總求診,經診斷為腦幹腫瘤,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接連度過難關。
李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2017年10月1日,李敖再度因肺炎入院,治療後感染病況穩定。但隨後腦部磁振造影發現,原先疾病有惡化趨勢,考慮李敖年事已高等身體狀況,因而採取保守支持治療。
自去年11月初起,開始投與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況漸為好轉。但今年1月底起,標靶藥效漸失,病況急速惡化,雖肺部感染在投藥後趨穩,然計算機斷層顯現腦瘤病況惡化合併水腦加劇。近日來病況轉危,李敖於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安然離世,與世長辭,享年83歲。
聲明稱,家屬感謝各界的關心與慰問,銘感五內,現因後事處理在即,諸多事務急需辦理,謹先跟各位親朋好友、媒體先進說明到此。
此前據媒體報導,李敖對於生死問題看得很開,去年4月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他還談笑風生,自稱是個快樂的人,「假如死的話,絕對會很快樂地死掉」。其經紀人此前也曾公開李敖的信件,透露他想在餘生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完成,還想與家人、朋友及仇人做一個最後告別,也想通過電視節目《再見李敖》讓觀眾見證他人生謝幕。(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李戡追念父親李敖
中新社香港7月22日電 題:李戡追念父親李敖:夢見生病晚期的他可以站起來和我散步
中新社記者 曾平
李敖之子、今年25歲的李戡日前第三次到訪香港書展,也是第一次在沒有父親的陪伴下出席香港書展。近日在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他說,自己夢到了已故的父親可以站起來和他一起散步。
最親的人離世,與其傷心不如樂觀面對——受李敖觀念影響,李戡在父親離世後面對媒體時,大多顯得冷靜與克制。不過,他也向記者坦言,父親離開人世4個月以來,他出現過兩次情緒觸動時刻:第一次是父親離世時他在旁邊;第二次是在英國,有一晚突然就想念父親,難過至流淚。
李敖之子、今年25歲的李戡日前第三次到訪香港書展,也是第一次在沒有父親的陪伴下出席香港書展。圖為李戡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夢見父親,情景大多數時候是在父親的最後時光。李戡去年5月在美國參加妹妹李諶的畢業禮期間,接到李敖好友陳文茜的一通電話,其後飛回臺灣陪伴父親走過了人生最後的10個月。
「我夢見他可以站起來跟我一起去散步。」李戡說,夢中所說的話、所經歷的情節與現實存在一點出入。父親經歷過一次起死回生的急救後就已幾乎不能站立,他有四、五個月是可以在醫護幫助下站起來,但實際上並沒法離開拐杖跟自己去散步。
但這個夢又是很合理的。李戡解釋,父親在夢中與自己說話是因為他在住院期間確實向自己講了很多話。夢見一起走路則是因為過去幾年他倆就是這樣相處的:中午吃飯,吃完飯散步,然後逛二手書店買飲品,再去逛咖啡店。夢境實際上是不同時空背景下,現實場景穿插、交織後的呈現。
李敖與李戡相差58歲。用李戡自己的話講,一般人到那個年紀,孩子普遍都已經成年,甚至已有孫輩。即便如此,他和父親的感情依然很好。
李戡從母親和父親朋友口中,聽來很多自己尚無記憶時與父親玩鬧的往事:「他們經常看著我爸爸跟我玩得很高興,就不像是一個58歲、60歲的男人會做的事情」。
而自從他記事以來,也經常和父親玩各種遊戲。李戡憶述,大概三、四歲時,「我喜歡爬他身上去咬他耳朵」;小時候有一輛可以載人的玩具車,父親就坐在車上用腳讓車前進,還可以從後面推車,這樣上街去散步。這種父子、玩伴關係一直持續至李戡上初中。
不過,一貫在子女教育中擔當慈父角色的李敖偶爾也會發脾氣:十一、二歲不愛吃棗泥口味包子的李戡,趁著父親轉身將包子扔進垃圾桶,結果又被父親翻出來,然後叫李戡吃下去。「不過那是乾淨的,垃圾桶也沒有弄髒,但那一次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
在開始慢慢懂事的初中階段,父子倆開始有比較深度的交流,高中以後,就完全是「又像父子、又像師生、又像朋友」的關係。李戡離開臺灣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幾乎每天都會與父親打電話。他課餘外出遊玩到某一父親感興趣的景點時,就會當場打電話給他。
在與記者問答多個問題時,李戡信手拈來、脫口而出曾經與父親交流過的相關看法,「我們覺得」、「我們從來不相信」、「我們看得非常清楚」,這些用詞都是他的高頻詞。
李敖生病晚期,李戡時常在他耳邊講話、鼓勵打氣。父親不能說話,只能向他點頭、眨眼,甚至比劃手勢。「那是一段很難忘很難忘的日子。」他現在還會經常想起。
李戡最近看了很多父親以前的著作。「我認為他很多晚年、中年的思想,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定型了,就是他14歲以前。」他說,父親兒時在大陸生活將近14年,這對他一生的影響非常大。他對中國文化感情深厚,是位堅定的民族主義者,沒有任何個人異議地支持國家統一。
古人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李戡覺得父親在「立德」和「立言」方面樹立了典範。「很多人覺得他過於自大,但他自己很清楚,他並沒有很大的功,畢竟是個知識分子,他確實沒有太大的、像政治人物那樣建立很大的千古功德,但在立德立言上,他是有的。」
正在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系攻讀博士學位的李戡,閒時喜歡在康河撐蒿划船。他經常去倫敦檔案館找資料,博士論文已經完成近半,研究的課題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中國和日本、美國的關係。
在接觸過經濟學、國際關係學之後,李戡找到自己的興趣在於中國近現代外交史,輾轉之後的專攻領域接近父親李敖。他希望畢業後回到兩岸三地的大學繼續學術之路。(完)(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