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哪家強?他登報搞罵手海選,最後被罵急了:誰再罵我我也罵他

2020-12-11 出欄

1920年前,男女不分、人獸共用一個「他」字,從這一年開始,女性有了「她」,動物有了「它」。

發明這兩個字的是劉半農。

說是「發明」也不確切,「它」早就在用了,只是意思為「蛇」。古代蛇多,人們見了面常問「無它乎」?沒碰到蛇吧?沒事吧?大致這意思。

中國古典文獻裡也有「她」字,但不念「tā」,念「jiě」,而且這是一個早已廢棄不用的字。劉半農想到了借用「她」來代指第三人稱女性,「他」則由男性專用。

這事在當年轟動一時,很多文化人寫文章罵他:你丫有病!老祖宗不用這個字,不照樣寫文章?現在不是有「伊」嗎?

劉半農本來也就那麼一提,這幫貨一罵,他反而鐵了心要推廣。雙方一場混戰,魯迅先生在《憶劉半農君》說到了這事有多熱鬧:「他(劉半農)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簧信,『她』和『牠』字的創造,就都是的。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

1920年,劉半農寫了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詩,1926年,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給《教我如何不想她》譜了曲,傳唱大江南北。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詩和歌傳唱開後,大家都想當然的認為寫這個的,一定是個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才子。有一次在一學校的音樂會上,劉半農被請上臺跟觀眾見面:這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者劉半農先生!

臺下一片無比驚訝的「啊」,然後是一片無比失落的「唉」。劉半農臨走時還聽到一位年輕女子嬌滴滴的感嘆:「原來是這樣一個老頭兒。」回家他就寫了首打油詩:「叫我如何不想她?請來共飲一杯茶。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劉半農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語言學家,還提倡「俗文化」。試問,這世上什麼語言最鮮活最通俗啊?罵人的話啊。

李敖有一套罵人理論就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三種,第一,他跟你罵我;第二,你跟我罵他;第三,我跟他罵你!」既然三人行非罵不可,在語言上博學一點絕對不會吃虧。很多年前,我就在深圳的公交車上見到過一次「國際語言對罵大賽」。

雙方參賽選手先用普通話對罵,再用方言補充,後來競爭進行到白熱化程度,其中一個看來出過國,也真沒白出去,衝著對手來了幾個英語單詞!你看如今研究中國文學的也削尖了腦袋要出國深造還是有其道理的吧?

另一個可能打小兒就是個「愛國者」,那麼多英語單詞一個「有用」的沒記住,眼見對方洋洋得意,於是大吼一聲:「還會放洋屁,八格牙路你!」憑良心說,「八格牙路」的廣泛流行電影「功不可沒」。

雖然嘴上不罵,那不儒雅,很多文化人其實都對罵人感興趣,比如被魯迅罵慘了的梁實秋就定過一篇《罵人的藝術》。

梁實秋這個屬於「理論研究」,實戰性不行,所以罵不過魯迅。劉半農更講究嘴嘴到肉的「實戰」,一天,他突發奇想:我要編一本《罵人專輯》!分「國罵」和「地方罵」兩冊。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國罵」,就像國旗國徽國歌國道國花國鳥一樣少不了。「國罵」沒有誰去立法規定,它完全是古今中外廣大人民群眾最直接最上口的「智慧結晶」,比如咱們中國人那三個字的「國罵」,就乾脆利落,老少鹹宜。

至於「地方罵」,那就更是千奇百怪英才倍出了,一代代後人們又總是自發的、不懈的在「修訂補充,發揚廣大」,中國地大,當年又沒網際網路,要想把各地的罵法都精熟,實在是門精深的學問。

劉先生對自己這個偉大選題很興奮,為了最快徵集到各地的罵人方言,他立馬在《北京晨報》上登廣告,海選罵手。罵人不眨眼的,潑婦刁民型的,都來吧,我要以身試罵!罵得好的,擇優收錄!

第二天早早的,朋友周作人來了!

劉半農從來就沒見過這麼興奮的周作人!!!

周先生一點時間沒耽誤,操著紹興土語,興高採烈眉劈頭蓋臉地對著劉半農大罵了半個時辰!口乾舌燥了,這才意猶未盡地推門而去。我操!原來唾沫橫飛、無所顧忌的當面罵人這麼爽啊!周先生臨走眉開眼笑,連呼「痛快」——你要有需要,明兒我還來啊!

劉半農對自個兒這「壯舉」的兇險嚴重估計不足,耳朵還嗡嗡作響,門「咣」一聲又有人衝進來了,趙元任聽聞消息也興致勃勃摩拳擦掌地殺到。

唉呀,搞了這麼多年的語言研究,今兒可算能真刀真槍的大幹一場了!趙元任比周作人還狠,分別用湘川皖魯等各地方言大罵一通。

太!爽!了!趙先生過足癮,也心滿意足地撤了。臨走眉開眼笑語重心長地表示才疏學淺罵得還很不夠——不是我想罵你啊,我這是無私的幫你,咱們誰跟誰呀,這麼多年的研究成果都共享給你了。

趙元任一走,劉半農趕緊鎖門:太狠了!第一天就來這麼一撥,指不定還有多少人正興衝衝走在罵人的路上。得了,不在家待著等罵了,給學生上課去。

劉半農實在是低估了同志們對罵人的濃厚興趣,在家好歹那是「一對一」,而此時,學校裡有幾十張嘴在等著他。

從來沒有哪天,學生們是這麼望眼欲穿地等著老師進門。

這天,劉半農授課的這間教室簡直「不堪入耳」!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山東河北……學生們用各地方言痛罵不止,下課了沒一個走的:老師,讓我們再罵會兒吧!我還有絕活兒沒罵呢。

下課!!!

劉先生撒腿就跑,半道給章太炎堵住了:「聽說你在找罵,哈哈太好了!我罵幾句你聽聽?來吧親人,咱到路邊慢慢罵!」

章太炎本來就因為學術分歧跟劉半農不對付,這回可算是逮著個罵人不負責任的好機會,他又有學問,簡直是超時空痛罵。

漢代吧,一般是這麼罵——@#¥%……&*&%¥,這個罵法出自哪本哪本書;

唐朝吧,嗨,有創新,是這麼罵——%¥##@*&%¥#@#@&*……這個罵法出自哪本哪本書;

宋朝吧……元朝吧……明朝吧……清朝吧……噢,漏了個五代的,補一下!還有三國的,各國我分開給你演示一下啊!

劉半農恨得牙根癢——你快點拉倒吧!感謝你八輩祖宗。

自己挖的坑,流淚也得跳。打著無私提供資料的旗號,章太炎引經據典,把劉半農祖宗三代罵了個遍,還沒停的意思。

看看章瘋子這回算是真瘋了,跟劉半農一起的人實在聽不下去了,只得出來給章太炎作揖說:「麻煩老師這麼久,該吃午飯了,現在我們要告辭了。」

章太炎痛快得都不行了,縱聲長笑:走啊?好吧,那我站這兒罵幾句給你們送行。

劉半農趕緊走,這穿越時空的罵才算了局。

這尼瑪也太刺激了!這學術研究能要命!真是自做自受啊,我腦袋一定被門擠過。

看看罵手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劉半農不得不得新登報聲明罵人素材已經足夠得不要不要的——「如若再遇惡語相加,鄙人當奮力駁斥為警。」

格老子的奶奶個熊奶奶個嘴王八犢子王八蓋子狗日的王八蛋,誰TM再敢罵我絕對還嘴!老子可是在罵聲中成長起來的,能罵到你瘋!

被罵了好些天,那本血淋淋的罵人指南最終也未能面世。

用魯迅的話說,劉半農有點「愣頭愣腦」,他這樣比較過劉半農與陳獨秀和胡適:「如果將韜略比做武器倉庫的話,陳獨秀的風格是倉庫門大開,裡面放著幾隻槍幾把刀,讓別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則豎一面大旗,旗上寫著:『內皆武器,來者小心!』胡適的做法,是庫門緊關,門上貼一張小紙條,說「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兩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見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劉半農沒有什麼韜略,他沒有武庫,就赤條條的一個人,衝鋒陷陣,愣頭愣腦。所以,陳胡二位讓人佩服,劉半農卻讓人感到親近……」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罵人高手李敖都罵過誰?他如何評價善於罵人的魯迅?
    (說歷史的女人——第1386期)如果評選誰是文壇罵人高手,恐怕大家首先要想到魯迅。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有人曾經做過統計,他在文章中罵過的人超過了1000個。包括作家、學者、政客、軍閥等,看不慣誰罵誰,毫不留情,從而使自己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化鬥士。當然,從另一面看,他又被說成是一個刻薄的人,不容易被接近和接受的人,從而又被不少人抨擊和罵。
  • 罵遍高官的他卻平步青雲,明朝皇帝為何能容忍這位「罵神」?
    本來是為了震懾文官們夾緊尾巴老實聽話,沒想到明朝言官罵人的風潮,越演越烈,言官紛紛以罵為榮,不惜丟官棄爵挨板子。只是罵人並非言官的專屬技能。明代中葉,出現了一位堪稱「罵神」的人物,雖非言官出身,但罵人範圍之廣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連言官都不敢觸他的黴頭。
  • 我是一個網絡名人,也就是簡單打打人、罵罵人,誰會把我怎樣?
    這地方從清代早期就被奉為「龍興之地」,封閉了200年,誰都不讓進,就是不能冒犯先祖的神靈,直到清中後期才允許一些山東人到這拓荒,因此這地方的人很純樸。齊某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到處講自己是快手上的「名人」,一時把當地的人弄「蒙圈」了,加上有人也真看到他在快手上不時」嶄露頭角「,都懼他三分。名人嘛,誰能惹起呢?
  • 王朔回擊李敖:我敢罵能讓他坐牢的人,他敢罵能讓我坐牢的人嗎?
    李敖一生,據說罵人超過3000,憑著一張利嘴,李敖博得無數讚譽,當然,也引起一些爭論。贊之者以為痛快淋漓,直擊要害,也說了很多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人以真話目之。貶之者認為,罵人顯得小家子氣,你一個大師,有失修為啊。而且,罵人又耗費精力,罵來罵去你的建樹呢?
  • 網站專營代罵業務 推出罵人寶典教會685段髒話
    記者近日發現,這家自稱「中國代罵旗艦網」的網站正在大肆招攬代罵生意,號稱:「可以提供職業罵手,通過各種手段用下流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經記者舉報後,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已介入調查。  簡訊轟炸 罵到對方換號  記者通過QQ,聯繫到了網名為「希」的該網站2號業務員。對方馬上向記者推薦了「效果最好」的簡訊轟炸業務。他稱,只要記者每天付50元的費用,他們就可以用網絡電話向「目標人」發送簡訊,直到對方放棄這個號碼為止。
  • 大公網:春哥京罵物以類聚 只許我罵人不許人罵我
    不就是為了罵這幾句嗎!這話雖然顯得偏激,卻能夠代表一些球迷的心聲,生活在首都的人民平時承受的壓力(交通壓力、財政壓力等等)都比較大,而看球就是一個發洩的機會——反正大家都在罵,也不差我這一嗓子。而且,將「傻X」二字定義為京罵似乎也有不妥,這個詞在中國早已進化為「國罵」。北起東三省,南至廣東,遍布著這樣的聲音,只不過在其它地方,我們聽到的往往是「國安傻X」。
  • 禰衡罵人罵出名,曹操和劉表放過了他,最後被黃祖所殺
    ,而且他膽子也是大,基本上把很多人都罵了一個遍。,但是竟然不受到重用,他自然心裡頭很不開心,也很不爽快,然後就把別人給罵了,最後又因為罵人弄得她人緣特別特別不好。然後誰知道禰衡回答的非常難聽,他說他怎麼能和屠夫和賣酒的打交道呢,這句話就特別侮辱了別人。大家應該都知道陳群一家子都是當官的人,怎麼能夠說人家是屠夫呢?
  • 他是民國狂人,罵光緒,罵袁世凱,唯獨不敢罵蔣介石
    而小編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則是民國第一狂,逮著誰罵誰!吳稚暉是江蘇武進人,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後也曾考為舉人。1905年,吳稚暉在法國參加同盟會後就開始鼓吹無政府主義,之後吳稚暉參加國民黨,且一生追隨蔣介石。雖然吳稚暉在民國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但卻是一個狂熱,愛罵人。一個不小心讓吳稚暉看你不順眼,他就能罵你個狗血淋頭。
  • 非罵不可時,如何讓罵人也顯的高雅?
    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罵人的人。罵人就是有道德觀念的意思,因為在罵人的時候,至少在罵人者自己總覺得那人有該罵的地方。——梁實秋《罵人的藝術》梁實秋先生認為:罵人的前提是能夠辨別是非,這個判斷標準是符合道德的;此外,罵人也是情感發洩的的有效途徑,若不能罵出來,可能會憋出病來。
  • 三國三大「罵人狂」:一位罵遍曹營,一位狂噴蜀漢,最後這位更狠
    三國三大「罵人狂」:一位罵遍曹營,一位狂噴蜀漢,最後這位更狠三國時期,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耀眼的一刻,奇謀和詭計並出,英雄與梟雄鬥法。哪怕是罵人,這種上不來臺面的事,竟也罵出了讓人嘆為觀止的技巧和高度,如陳琳的一篇檄文,「治」好了曹操頭疼病。不過話又說回,罵人如此凌厲的陳琳,卻還達不到「罵人狂」這地步。因為他跟這三位一比,就出現了明顯差距。
  • 紅樓夢十大角色罵人,好笑又符合人物性格,賈政罵寶玉最感動
    最有意思的是,曹雪芹在裡邊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罵人話,有的粗俗,有的文雅,太有意思了。一,賈母罵人:「爛了舌頭的混帳老婆,誰叫你來多嘴多舌的!」二十五回賈寶玉和王熙鳳被五鬼魘了,眼見不行了,趙姨娘多嘴,氣的賈母張口罵趙姨娘!賈母的罵,符合老年人的罵,不太罵髒字,卻有力度。罵賈璉也只是:「下流東西,還不去挺屍去」,溺愛的成分更多於罵的內容!更多是擔心心痛。
  • 明朝「罵神」的自我修養
    本來是為了震懾文官們夾緊尾巴老實聽話,沒想到明朝言官罵人的風潮,越演越烈,言官紛紛以罵為榮,不惜丟官棄爵挨板子。只是罵人並非言官的專屬技能。明代中葉,出現了一位堪稱「罵神」的人物,雖非言官出身,但罵人範圍之廣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連言官都不敢觸他的黴頭。
  • 李敖罵人罵了一輩子,卻唯獨沒有罵過他,理由揭開,讓人佩服!
    讀懂名人恩怨,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罵過誰。而李敖卻恰恰相反,同時代的人裡,他幾乎都把大家罵了個遍。別的名人找他罵過誰,很容易,但是但了李敖這裡,卻要找他沒罵過誰。李敖一生從政界罵到商界,最後娛樂圈也開始罵過了,想找一個李敖沒罵過的人很難,但並不是沒有,只是大家可能都想不到這個人會是胡適。胡適是李敖為數不多的還有點敬意的人,細想起來,這李敖也確實從來沒罵過胡適。
  • 大嫂罵我媽,我一生氣打了她一個耳光!大哥反而罵我!我怎麼做?
    這句話我送給你,你在心裡先默念100遍,然後再來看我接下來要寫的內容。1.矛盾的處理也是有界限的你大嫂罵了你媽,你心疼你媽,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女有這樣的情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你要為你媽出口氣,我覺得你沒有錯。但是,你在處理這個矛盾的時候做錯了一點。
  • 魯迅罵人無數,卻從沒罵過這三人:慈禧、袁世凱和老蔣!為何?
    魯迅先生眼裡揉不進任何沙子,看不慣的他就說,就罵,不管對方是誰,有何權力和背景,統統不管,該批就批,說罵就罵,毫不留情,酣暢淋漓。魯迅的弟弟周作人曾寫文章回憶其祖父周介孚,說他脾氣乖張、極善罵人。罵人是周介孚的家常便飯,上至皇帝老子下至自己的兒孫們,都被他罵遍了。他罵慈禧是「昏太后」,罵光緒帝是「呆子」,罵自己的夫人是「王八蛋」等等。周介孚罵人是達到一定境界的。他罵起人來,「明示暗喻,備極刻薄,說到憤極處,咬嚼指甲戛戛作響,乃是常有的事情。」
  • 美國黑人罵中國人,我是美國人想罵就罵。堅決抵制「洋垃圾」
    9月13日據網友爆料,一黑人男子在商場辱罵收銀員二十多分鐘,被路人制止後口出狂言,還說自己是美國人,對方是中國人,所以想罵就罵。美國黑人:下次別管閒事。勸阻者:你一直在說髒話罵人。美國黑人:沒錯我就在罵人,因為我是美國人,而你是中國人。
  • 職業代罵人江湖:簡訊罵人一天50元 不少於20條
    「罵到他懷疑人生」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寫代碼是姜宇臣的強項,但他的「嘴上功夫」一直很差,所以當他對一個鹹魚賣家特彆氣憤卻又說不過對方時,朋友建議他去找個「代罵」。「竟然還有這種業務?」半信半疑的姜宇臣讓朋友幫忙聯繫了一個專業「罵手」。
  • 德雲社郭德綱曾因罵人惹爭議,他師父生前卻說,我恨他罵得太輕了
    許多人可能都知道,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他的師父是侯耀文,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郭德綱其實還有一個師父,就是金文聲。因為金文聲是郭德綱評書門的師父,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可是金文聲當年可是天津衛響噹噹的人物。老先生的藝術水平有多高,講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 「你女兒罵我媽,打她活該,」「離婚,你就是給你媽遭罵的?」
    看到這一切,張燕是惱羞成怒,她連忙把李輝拉開,對他好一聲埋怨,在指責的過程中,她罵了李輝幾句,這下李輝惱了,我管教孩子,你還罵我,他就把張燕給打了。張燕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於是她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回了娘家。
  • 魯迅祖父:罵皇帝,罵太后,罵老婆,罵孫子,唯有不罵牢頭與強盜
    周福清性情耿直,誰不順他的心就懟誰。他的頂頭上司是江西巡撫李文敏,比他高好幾級,周福清毫不畏懼,照樣頂撞,把李文敏氣得鼓鼓的。周福清在家裡也嘴巴不饒人。周福清的原配夫人孫氏,給他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就是魯迅父親周伯宜,周伯宜還很小時,孫氏病逝。周福清續娶蔣氏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