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厚奉」到物慾橫流,宋朝的「高薪養廉」制度為何走向扭曲?

2021-01-12 歷史趣雜談

導語:

有道是「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官場貪腐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議題。無論是王權至上的古代封建社會,還是崇尚自由民主的當今社會,貪腐問題都一直存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領導人們也可謂是絞盡了腦汁,但上千年來卻從來沒人能夠徹底解決這一千古難題。

就我國古代而言,明朝和宋朝都對貪腐問題十分關注,他們一個主張「嚴打」一個主張「高薪養廉」,可偏偏這兩個朝代的貪腐問題都十分嚴重。為何越是大力打擊貪腐,貪腐問題反而越來越遠嚴重呢?接下來我們就以宋朝為例來分析一下。從「厚奉」到物慾橫流,宋朝的「高薪養廉」制度為何走向扭曲?

一、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

眾所周知,宋朝早期的時候國力還是十分強大的。而且宋朝不像其他許多朝代一樣重視所謂的「農本思想」,為了維持自己農業大國的地位而極力阻礙商業的發展。宋朝的商業十分繁榮,發達的商品經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社會的繁榮和富強,但同時也會使整個社會形成奢靡攀比的風氣。

正是由於這種不良風氣,導致了當時的人們無比崇尚金錢。在宋朝之前,人們結清大多看重門第,重視對方的人品和出身。只要對方家世清白,人品貴重,有沒有錢反倒成了其次。但到了宋代,由於經歷了長期的戰亂,以及科舉制度的盛行門閥制度漸漸受到衝擊。此時雙方結親便漸漸從看中對方的出身門第轉移到了看中對方的身家和才華。

在這種奢靡成風的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之下,人們更加注重物質上的享受。而想要肆意揮霍和享受,自然離不開錢財的支撐。而這樣的攀比和揮霍,在「滿朝朱紫貴」的士大夫階層中就更加盛行了。雖說宋朝官員的福利待遇已經算得上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優厚了,但和當前奢靡的社會風氣相比,官員們的收入顯然難以支撐。

這樣一來,無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享受還是為了不在同僚面前落了下乘。官員們都不得不想盡辦法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斂財,長此以往,宋朝官場的奢靡之風自然也就愈演愈烈了。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任何人都會有欲望,但我們必須學會掌控自己的欲望。人一旦無法掌控自己的欲望,便免不了淪為欲望的奴隸。

二、不合理的官員薪俸制度

雖說宋朝一直鼓吹所謂的「高薪養廉」制度,但事實上,宋朝官員的俸祿體系卻存在著很大的弊端。首先就是各級官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巨大,普遍來說,官位越高官員所獲得的俸祿以及國家所補貼的各項福利就越多,而那些低階官員卻只能領著微薄的俸祿。此外,京官的俸祿普遍高於地方官員。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當官員收入出現巨大的兩級分化時,必然會顯現出各種各樣的弊端。

大家都是為國家服務,但最後得到的收穫卻天差地別。那些薪俸低的低級官員自然會有牴觸情緒,而且他們同樣需要維持自己的生活,也同樣在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當國家付給他們的薪俸不能維持他們的支出時,他們自然會一下方設法的從百姓身上搜刮民脂民膏。這個道理放在地方官員身上同樣如此,眼見著京官領著豐厚的俸祿,而自己卻過得捉襟見肘時,他們自然也會想方設法獲取灰色收入。

「高薪養廉」這一政策,它的初衷是好的。但他卻沒能結合實際情況,盲目的高薪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是宋朝官員收入的兩極分化狀態。它的實施導致宋朝是上層官員收入急劇增加,而下層官員依舊囊中羞澀。這樣一來,許多下層官員即使有心清廉為官也會迫於現實而不得不貪。同樣豐厚的薪水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執掌上層官員的野心和貪慾,導致上層官員慾壑難填,從而導致了宋朝官場貪腐之風的盛行。

三、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縱觀整個宋朝歷史,朝廷雖然一直打著反貪反腐的口號。但他們在執行過程中的表現,卻往往差強人意。從《宋邢統》記載中來看,貪腐在宋朝是重罪。宋朝統治者對貪腐問題也十分重視,宋太祖曾說「吏不廉則政治削,祿不充則饑寒迫」。並且為了嚴懲貪腐官員,其曾規定放了貪腐之罪的官員,和那些十惡不赦的重型犯一樣,不在朝廷大赦之列。由此可見,剛開始的時候,宋朝確實大力打擊貪腐。

但到了宋朝後期的時候,統治者們為了博得寬厚仁愛的美名。在打擊貪腐時往往會手下留情,這樣一來,官員們貪汙腐敗所付出的代價就不向法律上所規定的那麼大了。當你或出很小的代價就能獲得很高的回報時,想必沒有人會不動心吧。而「高薪養廉制度」也正是在這樣情況之下誕生的。統治者的本意也是想要通過高薪來遏制官場的腐敗現象,但最後卻事與願違,反倒滋生了官員們的野心和貪慾。

小結:

任何好的想法其實都需要相應的制度來保證它的實施,「高薪養廉」這一制度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它卻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及監督措施。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制度的推行過程中必須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如果一味紙上談兵的話,往往會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宋邢統》

《宋史》

相關焦點

  • 從「厚奉」到物慾橫流,宋朝的「高薪養廉」制度為何走向扭曲?
    為何越是大力打擊貪腐,貪腐問題反而越來越遠嚴重呢?接下來我們就以宋朝為例來分析一下。在宋朝之前,人們結清大多看重門第,重視對方的人品和出身。只要對方家世清白,人品貴重,有沒有錢反倒成了其次。但到了宋代,由於經歷了長期的亂,以及科舉制度的盛行門閥制度漸漸受到衝擊。此時雙方結親便漸漸從看中對方的出身門第轉移到了看中對方的身家和才華。
  • 「厚俸」到「物慾橫流」,宋朝「增俸養廉」制度為何走向扭曲?
    在現代有些國家就在實行高薪養廉制度,希望減少官員腐敗問題。但是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中國就已經建立了比較健全的高薪養廉制度,即為「增俸養廉」制度。雖然增俸養廉可以減少貪汙腐敗行為,但是它決不能徹底杜絕貪汙腐敗問題,這是由於貪汙腐敗的根源是來自人性的弱點,對於金錢權利永無止境的欲望,這並不是某一個政策或者制度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
  • 宋朝的「高薪養廉」制度到底有多誇張?看看包拯的收入你就明白了
    的皇帝們開始另闢蹊徑,他們不再一味的打壓和剋扣官員的俸祿,反而提出了「高薪養廉政策」。也許這樣說大家並不能對宋朝的「高薪養廉制度」有太深的感受。那我們接下來,就以當時著名的大清官包拯一年的收入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想必看完包大人的收入之後,大家就會認識到宋朝的「養廉」制度到底有多誇張了。
  • 宋朝推行「高薪養廉」,月工資高達12萬,為何依然是貪官遍地?
    他們也都採取了各種辦法,其中,就有一個辦法叫做「高薪養廉」。在近代,此法也在不斷被提出。宋太祖在開寶年間就曾提出:「與其冗員而重費,不若省官以益俸。」宋朝時期,為防止官員腐敗,從宋太祖到宋徽宗,都採用了「高薪養廉」的辦法。
  • 我國歷史上兩次高薪養廉,一次在宋一次在清,為何都被中道廢止?
    一旦發放貨幣,導致貪汙腐敗滋生,朝廷便想出一招「高薪養廉」。然而就算是高薪養廉,也未長時間實行,最後中道廢止。俸祿制春秋戰國時期,俸祿制並未完全確立,分封和俸祿並存。一直到秦朝,隨著三公九卿和郡縣制的確立,給官員發放俸祿才固定下來,漢朝走向正規化。
  • 東晉最早使用「高薪養廉」制度,為何還是處處貪官?
    貧窮到這個地步,奇珍異寶自然也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只能有一個途徑——貪。名動天下的陶侃尚且如此,其他官吏更不消說。針對吏治腐敗,東晉其實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富建設性的就是「高薪養廉」。東晉立國之初,百業凋敝,民生凋零,國家財政也嚴重匱乏。
  • 宋朝實行高薪養廉制度,為何會出現反腐越強烈官員越腐敗的現象?
    很多朝代的滅亡跟官員腐敗也是脫離不了關係的,本文和大家探討一下宋代官員在高薪養廉的制度保障下,反腐為何依然會失敗。宋代的俸祿水平達到了歷朝歷代的巔峰朝廷給官員發放俸祿的多少是朝廷管理官員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各個朝代對官員的的薪酬高低也不盡相同。
  • 宋朝的高薪養廉好不好?只產生了一種貢獻,至今受益
    我們知道,宋朝官員的待遇在歷史上數一數二,如果按照銀錢購買力計算,是歷代最高的。儘管宋朝的「高薪養廉」很失敗,有些學者認為,從歷史角度而言,這種舉措產生了一個「意外」的貢獻。
  • 宋朝的高薪養廉好不好?專家:只產生了一種貢獻,至今受益
    我們知道,宋朝官員的待遇在歷史上數一數二,如果按照銀錢購買力計算,是歷代最高的。儘管宋朝的「高薪養廉」很失敗,有些學者認為,從歷史角度而言,這種舉措產生了一個「意外」的貢獻。朝廷認為「增祿不厚,不可責其廉謹」,同樣以「高薪養廉」為目的,出臺了《諸倉丐取法》,提高小吏收入的同時,禁止他們的貪汙行為。
  • 宋朝發高薪,清朝發養廉補貼,最後對反貪都沒什麼用
    其實,此等經驗根本不必到國外學習,「一部二十四史充滿了貪汙的故事」同時,也有著形形色色的反彈經驗,所謂「高薪養廉」也不過是我國古代帝王玩剩下的老招數而已。> 宋朝的高薪養出了包拯但雍正年間實行「養廉銀」制度後,情況大大改觀,多數官員的實際收入都提高到原來的4被,而且官位越高,養廉銀越多。
  • 「高薪養廉」是個偽命題?宋朝俸祿高達60萬,為何還是貪官遍地?
    宋人在宋朝統治者看來,這種"高薪養廉"的方式還是非常值得的,但是,就是在這樣高薪高福利的待遇下,養出了層出不窮的貪官。宋朝科舉制度除了錄取人數,錄取難度也是不一樣的,在唐朝想要中進士的話,至少要考到全國前30名,而宋朝時期則需要考進前500名即可。
  • 雍正皇帝最早實行高薪養廉制度
    為了防止政府官員腐敗,新加坡等部分國家實行了高薪養廉制度,取得了較好成效。其實,早在我國清朝雍正年間,高薪養廉制度就已經存在了,只是當時稱作養廉銀制。清朝建立後,對滿朝文武官員的俸祿進了多次調整,到順治十三年(1656年),基本固定下來。
  • 皆知高薪養廉,明朝反其道而行,不但沒能養廉還給了官員貪汙理由
    唐宋兩朝推行高薪養廉,為何明朝卻反其道而行,助長了官員的貪腐 「高薪養廉」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意思就是說要提高官員的收入,避免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從而達到根除腐敗問題的一種行政機制;這似乎是有道理的,唐宋時期都是推行「高薪養廉」制度,但明朝卻反其道而行,認為「低薪」才能「養廉」;那麼明朝的
  • 宋朝公務員高薪養廉,施行的「職田制」有何利弊?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說到「高薪養廉」,大家一定會以為是現代的制度理念,而且是只有中國香港這樣的制度完善的地區才有的名詞,但是早在五代時期,這種理念就以「職田制」的實施得以付諸實踐,到了宋朝,職田高薪養廉的制度已經發展成熟。
  • 唐宋兩朝推行高薪養廉,為何明朝卻反其道而行,助長了官員的貪腐
    皆知高薪養廉,明朝反其道而行,不但沒能養廉還給了官員貪汙理由「高薪養廉」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意思就是說要提高官員的收入,避免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從而達到根除腐敗問題的一種行政機制;這似乎是有道理的,唐宋時期都是推行「高薪養廉」制度,但明朝卻反其道而行,認為「低薪」才能「養廉」;那麼明朝的「低薪制」真能促進官員廉潔自律,杜絕貪汙的現象,從而催生出更多的清官嗎?
  • 我國為何不能實行高薪養廉?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用過,但卻失敗了
    不過,正是這一提問,讓"高薪養廉"重回大眾視野。一時之間,人人都在討論這個想法的可實施性,人人都好奇"高薪養廉"在中國體制下的可行性。然而不久之後,這個議題就有了結果。經過多方專家的認證和推理,"高薪養廉"在現有的國家體制之下,是不能實施的,就算強行實施,也只會落得個"四不像"怪物。
  • 各個朝代官員工資排行,清朝年薪11萬,宋朝高薪養廉得不償失
    1、秦朝:0.6萬元—11萬元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嫋,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長,11右庶長,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駟車,18大庶長,19關內侯,20徹侯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變法中,商鞅設立的。目的在於提高秦軍戰鬥力。
  • "高薪養廉"是個偽命題?宋朝月俸高達60萬,為何還是貪官遍地?
    宋朝科舉制度除了錄取人數,錄取難度也是不一樣的,在唐朝想要中進士的話,至少要考到全國前可以想像當時宋朝的官員制度有多瘋狂,通常都是好幾個人守著一個職位,並且做官的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尾大不掉的現象非常常見。
  • 既然北宋高薪養廉,那麼包拯的工資有沒有年薪千萬
    北宋的「高薪養廉」制度,就連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都想穿越到這個朝代,足見當時俸祿之誘人。所以,作為二品官員的包拯,年薪千萬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從三個層次來分析這個問題。包拯畫像一、宋朝的高薪養廉制度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到大宋皇帝宋徽宗,曾經多次為百官養廉而不斷加薪,宋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這些官員拿著優厚的俸祿
  • 雍正改革的失敗——「高薪養廉」不養廉
    ,鑑於篇幅所限,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影響深遠的「養廉銀」制度。換句話說,就是「高薪養廉」。雍正皇帝希望,用這個制度減少貪汙的現象。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員的俸祿非常的低,但要和清朝官員的俸祿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