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得名千年進化史|進化|禎州|宋仁宗趙禎|惠州

2020-11-25 騰訊網

公元1020年,宋天禧四年三月,東京城裡春光明媚,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大筆一揮,同意將嶺南禎州改名「惠州」。至此,惠州一名沿襲千年。

為何要改名?原來,這座距離京城千裡的禎州與太子趙禎撞名了,按照古人的規矩,必須「讓道」。而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歷史上有名的「寶藏皇帝」。他勵精圖治,網羅人才,開創了一個文治盛世。在他治下,惠州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文氣興旺,宋代共培育出54位惠州籍進士,遠超歷朝歷代。

揆諸歷史,正是這位「寶藏皇帝」,拉開了惠州得名千年進化史,開啟了惠州的千年榮光。

改名

或有一場美麗誤會

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和1000年得名史,這是惠州厚重的歷史家底。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的「乳名」是鵝城,傳說有仙人乘木鵝船至此而眷戀不去,遂得「鵝城」一名。

惠州的「曾用名」也很多,有梁化郡、循州、海豐郡、博羅郡、禎州等,勾勒出惠州悠久的歷史。

恩格斯曾說:「有了人,我們就開始有了歷史。」根據考古發現,在四五千年前,惠州地區就有人類活動。這些土著初民為東江河畔帶來了人類文明的曙光,特別是傳說中的縛婁古國,為惠州先秦時期的文明增添了一道亮色。兩晉以來,惠州更是人文氣息濃厚綿延、文化教育長盛不衰,葛洪在羅浮山行醫煉丹、建庵著述,開一邦風化。

公元590年,隋開皇十年,隋文帝派東萊郡公王景持節巡撫嶺南,百越皆服,於是在惠州梌山(今惠城區中山公園一帶)設立循州總管府,這是惠州建城之始。當時整個廣東僅設廣州、循州兩個總管府,循州總管府成為粵東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循州建置歷經300多年後,至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改循州為禎州。

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北宋名相陳堯佐任潮州通判權知惠州,建野吏亭並對惠州的湖光山色多有題詠,禎州一名已小有名氣。

20年後,即1020年,宋天禧四年,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父親在賀蘭山以東新建興州城,為李元昊立國備就了都城。而宋真宗獲悉嶺南禎州與太子撞名,按照避諱慣例,將禎州改稱惠州,惠州一名從此出現在中國版圖。

為什麼要用「惠」來代替「禎」呢?這可能源於一場美麗的誤會。

「古時州縣大多以當地山川命名,當時以循江(今東江)命名的循州已給龍川,故禎州更名時只好用淮水(今西枝江)命名。」在惠州市嶺東文史研究所副所長何志成看來,西枝江古稱「懷水」,後又諧稱「淮水」,當時的禎州知州是個外地人,「淮水」發音成了「惠水」,就用「惠州」上報戶部,最後入了宋真宗趙恆的法眼。

標名

與寶藏皇帝的故事

很多惠州人還不知道,宋仁宗與惠州關係非常,僅文教方面就給惠州帶來了無窮裨益。這位寶藏皇帝與惠州之間有著不得不說的故事。

給惠州改名的宋真宗趙恆,曾寫有著名的《勵學篇》詩歌,勸誡兒子趙禎和廣大臣民好好讀書。「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佳句成為古代讀書人的心靈雞湯。

趙禎接過大宋江山後,知道自己寫詩寫不過父親,於是大力改革科舉制,具體做法有並多科為一科,使考試科目簡單化;確定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考試分州試、省試、殿試三級,特別是殿試,把省試合格的考生變為「天子門生」,為朝廷儲備人才。

趙禎即位第二年,出現了「千年最厲害科舉榜」。榜單上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和曾鞏,還有「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學創始人張載,以及宋代理學奠基者程顥,還有王安石變法的核心人物呂惠卿、章惇等。

這串閃亮的名單中,惠州人最熟悉、與惠州關係最大的,是蘇軾。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寓居惠州兩年零七個月。

在惠州的東坡先生,不僅在惠州西湖把酒高歌留下千古佳話,更留下為民造福的諸多善舉。他寫下詩文無數,題詠惠州風物,惠州由此聲名遠揚,飲譽四海。

此後,楊萬裡、劉克莊、文天祥等一批名宦重臣、文人學者相繼踏足惠州,為惠州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構成了惠州文化的獨特內涵。

翻閱清代《惠州府志》可以發現,唐代惠州地區出了3名進士,宋代進士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共出了54名進士,是惠州歷史上中進士最多的朝代,比明朝44人還多10人。

這說明,千年前惠州得名這個時間節點和宋仁宗趙禎改革科舉制度以來,惠州大力發展教育,興建書院,為惠州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起了重要作用。

盛名

嶺東雄郡開新境

明代,惠州府衙門前建有石牌坊,兩邊分別書有「嶺東雄郡、梁化舊邦」八個大字,堪稱惠州歷史地位的「八字真言」。

明清時期,惠州軍事重鎮的城市功能日益凸。1370年,明洪武三年,惠州知府萬迪率軍民在北宋惠州府城的基礎上擴築城牆。15年後,為抵禦外侵,明太祖派花都司到惠州平海建造城池,後設立守御千戶所,隸屬惠州衛,平海成為海防軍事重鎮。

清代,惠州的版圖空前,地位再提升。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惠州府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龍川、興寧、長樂、和平、永安、長寧10縣及連平州。1662年(清康熙元年),廣東提督府移駐惠州,拱衛省城。

至近現代,惠州軍事地位更顯重要,因其易守難攻,而有「南中國第一天險」之稱。辛亥革命前,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將惠州視作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之一。在他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中,三洲田起義和七女湖起義發生在惠州,其中的三洲田起義,史稱惠州起義、庚子首義,是孫中山領導和打響的反清革命第一槍,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向前發展。

937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由惠州大亞灣登陸入侵華南,佔領惠州、廣州、香港。期間,日軍四進惠州城,大肆屠殺惠州人民。惠州人民不畏強暴,奮起還擊,曾生、王作堯領導名震中外的東江縱隊,開創了華南抗日根據地。

新中國成立後,惠州行政區劃及其隸屬多次調整。1970年10月改稱惠陽地區,下轄縣級惠州市和惠陽、東莞、寶安、博羅、惠東、海豐、河源、紫金、龍川、連平、和平、龍門、增城13個縣。1979年,深圳從惠陽地區行政區域分割出來,惠州為深圳特區的設立做出了特殊貢獻。1988年,伴隨改革開放的澎湃春潮,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改為地級市惠州市。從此,惠州的社會經濟等方面建設協同並進,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

穿越千年歲月,仙人木鵝的傳說伴著縛婁古國飄來的雲煙,還有蘇東坡在西湖留下的故事,依舊在這個古城飄蕩。東江邊的古碼頭早已改變模樣,當年的木船已然不見蹤影,一艘艘油輪在南海之濱、大亞灣之畔揚帆遠行。

從宋代的「遠惡軍州」到明代的「嶺東雄郡」,從清代的「華南鎖鑰」到民國的「革命名城」,再到如今朝著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奮力前行,一千年的歷史演進,讓惠州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之地,演變成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一員。

嶺東雄郡競一流,灣區時代看惠州!經歷千年演進後,惠州繼續傳承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脈,擦亮「嶺東雄郡」城市品牌,緊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朝著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繼續奮力前行,再鑄輝煌。

歷史連結

1

嶺東雄郡

惠州地處五嶺之東,故有「嶺東」之稱。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稱惠州「東接長汀,北連贛嶺,控潮梅之襟要,壯廣南之輔扆,大海橫陳,群山擁後」,把惠州「粵東門戶」的戰略地位闡述得極為精闢透徹。

明清時期的惠州稱「嶺東雄郡」,惠州一旦失守,廣州立馬無險可守,必定失陷。明弘治年間嶺東兵備道陶魯視察惠州城時,認為惠州「郡城三面濱江,一面臨湖以為險」,意識到惠州西湖是拱衛省城的關鍵,說「向使此壤不湖,萬兵可屯,為受敵之地」。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朝叛將李定國在廣東攻城略地,鄭成功又以臺灣為「東都」出兵廣東沿海,廣東軍務日益緊張。為有效控制戰局,清廷「命廣東提督駐紮惠州府」,加強和協調廣州東部地區軍事海防力量,節制全省水陸軍事。

歷史證明,清廷讓惠州成為廣東提督駐地是明智之舉。清初時期清軍與鄭成功勢力的反覆拉鋸,基本上都發生在惠州轄境,直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8年)才由清軍平定戰局。

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清廷將原屬廣東提督的水師析出,添設廣東水師提督一員,駐紮虎門。此後廣東提督更名「廣東陸路提督」,節制全省陸路各鎮軍事。道光年間惠州知府江國霖贊曰:「國家定製,以陸路軍門駐紮郡城,自嶺以東鎖鑰寄焉。」

2

鵝城傳說

惠州市區,南湖西面,有一座高70多米的小山坡,鬱鬱蔥蔥,山脈翔翥,形似飛鵝張翅,因而得名「飛鵝嶺」。這座奇特的山嶺,還與一個上千年傳說密切相關,連接著惠州這座城市開埠的歷史。相傳當年謝靈運來到廣州,「夢遊」羅浮,乘坐木鵝船逆龍江(即東江)而上,抵達惠州這塊「仙源福地」,環視四周,江湖相連,水天茫茫,謝靈運只得在小船裡過夜。第二天,木鵝船化成一座小山頭,謝靈運就在山頭上羽化升天(實則在廣州被誅,後人諱言其事)。這座小山就是惠州城南的飛鵝嶺,惠州城也因此而得名鵝城。

鵝城傳說的故事正式出現在文字記載中是在北宋紹聖三年,在這一年的秋冬之交,貶謫惠州的蘇軾寫就一篇《白鶴新居上梁文》:「鵝城萬室,錯居二水之間;鶴觀一峰,獨立千巖之上。海山浮動而出沒,仙聖飛騰而來往。」從此,惠州的古稱「鵝城」才正式出現在文字記載中。

3

惠陽八景

入宋之後,「鵝城萬室,錯居二水之間」,惠州城人口日益稠密,人們築堤截水,「湖溉田數百頃,葦藕蒲魚之利」。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陳偁出任惠州太守, 陳偁經劃豐湖、整治湖山之舉,不僅修築了平湖堤、拱北橋這水利工程,還在西湖修築孤嶼亭、湖光亭、芳芷亭等,著意營造西湖的景點,增加西湖的人文內涵,西湖的水利和遊覽設施雛形初現。

陳偁這位鍾情於惠州西湖的太守,最早提出了「惠陽八景」,分別為「鶴峰晴照、雁塔斜暉、桃園日暖、荔浦風清、豐湖漁唱、半徑樵歸、山寺嵐煙、水簾飛瀑」,這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批城市八景之一。

陳偁的這一行動極富有開創意義,「惠陽八景」被惠州文史界認為是惠州西湖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比起惠州西湖的實體建設,在人文層面對惠州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從此,惠州西湖不單純是一項水利工程,而是凝聚了惠州人的靈性和智慧、涵載著惠州人文歷史的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與鵝城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

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曠世文豪蘇軾貶謫惠州,寓惠兩年七個月,以生花妙筆題詠惠州風物和西湖,使得惠州一名揚名華夏,惠州西湖足並杭州西湖,正在開啟了惠州的文化盛況。

到了南宋,王象之在《輿地紀勝》記述惠州西湖景觀時稱,「臺榭二十餘所,亭館為廣東之勝。」惠州人文風景之盛,可窺一斑。

網友說

「世間」:梁化郡、循州、海豐郡、博羅郡、禎州等,都是好名字,但惠州一名更好,惠風和暢、秀外惠中、惠民之州……正是千年等一回。

「羊羊」:宋仁宗趙禎改革科舉,網絡人才,與惠州關係最大的蘇軾,曾經參加殿試中進士,名列「千年最厲害科舉榜」。蘇軾在鳳翔履職的第三年,宋仁宗就駕崩了。蘇軾對這位於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仁宗皇帝評價很高。後來,蘇軾貶謫惠州,此地因宋仁宗之名由禎州改惠州,歷史有太多的巧合和偶然。

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相關焦點

  • 惠州為什麼叫惠州?或因一場美麗誤會......
    惠州古今交融。為何要改名?原來,這座距離京城千裡的禎州與太子趙禎撞名了,按照古人的規矩,必須「讓道」。而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歷史上有名的「寶藏皇帝」。在他治下,惠州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文氣興旺,宋代共培育出54位惠州籍進士,遠超歷朝歷代。揆諸歷史,正是這位「寶藏皇帝」,拉開了惠州得名千年進化史,開啟了惠州的千年榮光。- 改名 -或有一場美麗誤會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和1000年得名史,這是惠州厚重的歷史家底。
  • 惠州之名如何得來
    在一千年前,公元1020年,惠州由原來的禎州改名惠州,自此誕生「惠州」之名,沿用千年至今。今天我們就從「惠州」這二字的由來,探尋惠州千年文明的演進與發展。在五代十國時期,循州改名為禎州並一直沿用到了宋代。當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即位後,「惠州」之名開始真正走上歷史舞臺。
  • 惠州:千年前的一場誤會到底有多美?是時候揭開這個秘密了!
    原來,這座距離京城千裡的禎州與太子趙禎撞名了,按照古人的規矩,必須「讓道」。而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歷史上有名的「寶藏皇帝」。他勵精圖治,網羅人才,開創了一個文治盛世。在他治下,惠州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文氣興旺,宋代共培育出54位惠州籍進士,遠超歷朝歷代。
  • 惠州名稱來源揭秘!這得從1000年前,一個太子開始說起了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演員王凱飾演的宋仁宗趙禎圈粉無數,但你知道嗎,宋仁宗和惠州還有一段淵源呢!這故事,就要從一千年前開始講起了……避「禎」為惠千年惠州就此開啟公元1020年,當時僅有十歲的宋仁宗還是太子,為了避諱他名字中趙禎的「禎」,禎州改名惠州,從此誕生「惠州」之名。
  • 惠州得名,源於千年前一場美麗的誤會
    大家知道嗎,我們生活的惠州,這個城市名字已經有1000年咯。公元1020年,宋天禧四年三月,東京城裡春光明媚,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大筆一揮,同意將嶺南禎州改名「惠州」。至此,惠州一名沿襲千年。 其實惠州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它的曾用名有:梁化郡、循州、海豐郡、博羅郡、禎州等。
  • 十一張廣東惠州歷朝行政區劃圖,從古老的博羅到現在的惠州
    秦朝南徵平百越後,在惠州這一代置有博羅縣,當時的惠州地區均屬博羅縣管轄。博羅縣的行政建制基本沒中斷過,傳承至今,是廣東地區最早的縣城之一。根據《續漢書 ·郡國志》 記載:「有羅浮山,自會稽浮往博山,故置博羅縣」。
  • 惠州千年重大歷史事件/人物評選開始
    惠州日報訊 (記者龔妍)公元1020年,北宋天禧四年三月,為避太子趙禎(宋仁宗)諱,禎州改名惠州。2020年,是惠州城市得名1000年。值此重要的歷史時刻,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梳理出惠州得名後1000年來的100件大事,以及100位歷史名人。
  • 嶺東雄郡——惠州歷史脈絡和建置
    原標題:嶺東雄郡——惠州歷史脈絡和建置   自先秦縛婁古國形成及秦平嶺歷後,惠州先後有博羅、欣樂、懷安、梁化、歸善、循州、禎州、惠州等建置名稱,歷史脈絡延續三千年 自先秦縛婁古國的形成及秦平嶺歷後,惠州先後有博羅、欣樂、懷安、梁化、歸善、循州、禎州、惠州等建置名稱,歷史脈絡延續三千年。特別是入隋後,分五嶺以南為嶺南、嶺東、嶺西三個總管府,由朝廷直轄和委派總管府總管。其中嶺東為循州總管府,府治設在惠州梌山。就這樣,一座新興的、集軍政大權的歷史城市在東江河畔崛起,雄鎮嶺東!
  • 千年惠州城市得名十大活動啟動
    時光迴轉至公元1020年,北宋天禧四年三月,為避太子趙禎(宋仁宗)諱,禎州改名惠州,而今年距惠州城市得名正好1000年。記者從今(15)日舉行的「雄郡千年,青春惠州」——惠州城市得名1000年十大活動發布儀式上獲悉,值此之機將舉辦惠州千年重要歷史事件人物評選、歷史文化手信產品發布推廣、探幽千年惠州等十大活動,從而點燃全市上下幹事創業、共同助力打造國內一流城市的激情。
  • 惠州的歷史和名字由來
    惠州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簡稱鵝城。今有「惠民之州」的美譽。惠州從隋庸時期起就已是「粵東重鎮」,至今千餘年來,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 水口仔,你知道以前的惠州府城和縣城在哪裡嗎?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早期歷史進程中,境內產生並留下許多地名,大都沿用至今。這些地名,含義深刻,互為關聯,為歷史刻上痕跡,為歲月留下印記,具有惠州獨特的人文地理特徵。 伍 歸善·惠州 惠州得名已999年,而歸善與循州以「循善」之義建縣立州,凸顯州縣「同城同義」特點 據史志記載,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
  • 評說宋仁宗——趙禎
    大宋「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字天聖,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初名為趙受益,天禧二年((1018年)九月,被立為皇太子,賜名為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趙恆駕崩,年僅13歲的皇太子趙禎即帝位,1023年改元天聖。
  • 項目項目項目 十億百億千億 惠州惠州惠州
    7月15日,惠州和國機集團籤約,共同建設惠州灣產業新城。新城起步區約19平方公裡,分三期建設,總投資2000億元以上。10月28日,正威(惠州)新材料製造產業園動工,計劃總投資150億元。項目一期計劃建成世界單體最大銅杆製造基地、世界單體最大鐵路導線基地,二期計劃建設矽晶圓片項目。至此,正威、恆力等中國民企前8強投資惠州,民企製造業前4強重倉惠州。
  • 惠州千年20件大事
    1 1020年(北宋天禧四年三月) 惠州城市得名 為避仁宗趙禎名諱,以《漢書》「恩惠卓異」之意,改禎州為惠州,惠州之名自此正式出現在中國州縣名列。
  • 「千古仁君」-宋仁宗 趙禎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宋真宗趙恆第六子,宋朝第四位皇帝,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宋仁宗 趙禎趙禎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於外表,深得宋真宗趙恆喜歡。
  • 千古帝王之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第四任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公元1022年-1063年在位)共在位四十二年。宋仁宗出生的時候叫作趙受益,母親是當時並不得寵的李宸妃,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趙恆)就悄悄的把趙受益送給了當時得寵的劉氏,也就是後來的章獻明肅皇后,這也是民間故事狸貓換太子的原型。
  • 狸貓換太子——宋仁宗 趙禎
    《中國帝王奇聞趣事》狸貓換太子——宋仁宗 趙禎 宋仁宗趙禎(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原名趙受益,立為太子時改名趙禎,宋真宗趙恆第六子。這個孩子便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李妃因生下怪物而被趙恆打入冷宮,直到後來包青天包拯偵破此案,還原真相。劉太后羞愧不已上吊自殺,宋仁宗趙禎與雙目失明的生母李妃相認。 而在周杰版《少年包青天》中,劉皇后與李妃同時懷孕。劉皇后因懼怕李妃生下皇子威脅自己兒子的皇位,便使用狸貓代替李妃先生下的兒子,並把李妃的兒子投送出宮。直到後來包拯查出一切真相,卻也不能影響劉太后和趙禎的地位。
  • 【惠州文脈·故事】蘇軾在惠州期間交遊圈超過百人
    除奇異的惠州山水、豐腴的惠州物產,親切的惠州士人和民眾也是吸引他留下的一大因素。專家介紹,東坡寓惠千日間,與他直接交往的惠州人物不下百名。在東坡的心中,他們亦師亦友,極富人情味。民眾助東坡辦成好事善事「蘇轍說東坡在惠州『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東坡也說自己在惠州『杖履所及,雞犬皆相識』。」
  • 宋仁宗趙禎臨《蘭亭序》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歷史上被稱為最厚道的皇帝。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就是這位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徵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為帝的業績。史家把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 在宋仁宗這一朝,出了許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
  • 蘇東坡的惠州
    這次受貶惠州,他有所預感的,長途趕路他腰駝了,原本微胖的他幾個月來風餐露宿,權當一次減肥運動吧。蘇東坡的惠州,其實是一段苦難的生活奮鬥史。北宋的惠州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條件艱苦。然而蘇東坡憑著他一如既往的樂觀和開朗,把困窘生活過得滋潤。在他的心目中,清風明月儘是寶藏。「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正因為胸懷的博大,他才能在各種壓力和迫害中保持超凡脫俗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