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瀟青
通訊員 傅春江
鄉村旅遊是我國旅遊消費的重點領域,民宿,被視為鄉村旅遊復甦的「排頭兵」。
受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中國酒店住宿行業整體損失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這樣的背景下,鄉村民宿消費卻年均16%增長,預計到2020年,我國鄉村民宿消費將達363億元,遠高於同期國內旅遊消費年均8%的預計增速。
蛋糕雖大,但入盤不易。中國民宿業經歷著一場蛻變和洗牌,從疫情初期的「全軍覆沒」「整體歸零」到現在的「加速回血」「滿房頻現」,民宿業加快了轉型提升。從國家到省市,對民宿的扶持政策都在出臺,顯然,歷史文化名城紹興也錨定了目標,這塊「蛋糕」得爭。
上午,首屆民宿酒店行業發展峰會暨「9·19」民宿酒店狂歡季啟動儀式在紹興舉行。來自行業專家、知名媒體、民宿酒店頭部企業、重要渠道商、供應鏈服務商以及民宿酒店從業者等約800人同聚紹興,為行業未來的發展策略提供靈感,出謀劃策。
如果說,這次中國民宿酒店行業發展峰會在紹興舉辦,是紹興文旅和民宿酒店產業跨越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和基點。那麼3年前的「閒置農房激活計劃」,是紹興大舉蓄力之始。這三年間,紹興激活農房15364幢,其中,用作民宿的佔了60%,湧現出雪花谷、六和藏院、沙溪生田社、沐格山居等一批優秀的民宿。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許澎介紹,近幾年來,浙江的民宿業發展很快,已成為浙江的金字招牌,全省民宿登記在冊的有近2萬家,就業人數超過了15萬人次,總營收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
在民宿行業,莫幹山品牌民宿發展案例一直是國內廣大民宿經營者「取經」的對象,回顧莫幹山民宿集群的發展歷程,以「民宿+」模式,打造區域品牌民宿集群、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是其成長的一條主線。從2007年洋家樂品牌「裸心谷」創辦到今天,莫幹山已經吸引聚集了上千家民宿,戶外體驗、生態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咖啡廳、茶室等眾多與旅遊相關的業態也應運而生,進而形成了以民宿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
相比之下,紹興民宿行業起步不算早,躋身競爭之中,優勢何在?
「紹興,是首批國家綠色文化名城,新命名的東亞文化之都,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國內外遊客嚮往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峰會現場,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和省文化旅遊廳副廳長許澎都多次提到了紹興的「文化味」。
文化能帶來的競爭優勢大嗎?
9月8日,在2020年全國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賈旭東提到過一個數據,2018年聯合國旅遊組織統計,文化旅遊在所有國際旅遊中佔比為40%,文化產業旅遊或將成為旅遊新亮點。
中國酒店業權威機構「邁點網」營運長羅欽在分享《中國非標住宿品牌發展報告2019—2020》時也提到,疫情期間,很多在度假區的產品,非常受歡迎。言下之意,民宿行業很多品牌、產品越是在旅遊資源、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越是受歡迎,入住率越高且價格也好賣。
紹興要做足文化賦能的文章,走一條文商旅融合的道路,讓這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煥發新時代活力和魅力。
就旅遊「小環境」來看,僅9月17日的浙江省文化和旅遊項目建設暨鄉村旅遊(民宿)發展推進會上,紹興就籤約了4個項目,包括紹興黃酒小鎮開發項目(文旅文創產業部分)、紹興871LOOP全新城市文旅綜合體項目、旅悅集團與柯橋區戰略合作項目、上虞區長塘桃花源旅遊小鎮&雲邑託尼洛·蘭博基尼酒店項目,投資總額158.4億元,項目投資數和投資總額均列全省各地市第一。
從旅遊「大氛圍」上看,「紹興力度」也是史無前例的,總投資1235億元的「三大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始部署實施。根據行動計劃,紹興市將圍繞「重塑高品質城市文化體系、打造最佳旅遊目的地、爭創文旅融合樣板地」目標,全力推進「浙東運河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古越文明文化帶」建設,全域謀篇布局文化旅遊資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精心提煉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串珠成鏈打造文旅融合典範。圍繞古城古鎮、名水名山、故裡故居等關鍵節點,高標準謀劃實施一批文旅項目,設計一批精品遊線,大力推動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為魂,商業為基,旅遊為行。
紹興的文化是滲入城市肌理的,不久的將來,紹興古城區內,書聖故裡、八字橋片區、古城核心文化展示環、魯迅故裡、越子城、陽明故裡等項目將把整個古城圍成一個市區內的漫遊圈,每個旅遊景點都有配套的成熟商圈,可以邊吃邊逛邊玩邊買。
自然詩意的環境、慢節奏的生活理念,加上「一越千年」的獨特文化內涵,如此的紹興民宿行業沒有理由不後來居上。
編輯:徐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