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小樓
去年,有一句詩火遍了網際網路,它就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緣起是一從頭再來網友在微博發出這句詩徵集下文,引發了全民創作熱潮,短短三天時間,轉發超10萬,評論過2.3萬,閱讀超300萬。
在下方的評論和回復湧現無數佳作,其中點讚數最高的是下面三首:
@夜帝王NW: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裡,贈飲天下人。@翩竹: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裡經年少,乍醒華發生。滄浪星野闊,月湧浮騷聲。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馬旗3: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腳踏星漢履,漫步上崑崙。望眼不見仙,低眉嘆伊人。卻見春枝裡,斜倚桃花君。
還有一些惡搞的續作,如:
回到這句詩,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原句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出自韋應物的《簡步陟》
簡盧陟韋應物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餘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天涯孤旅中的所感所想,表達出詩人在人生旅途中歲月蹉跎知音難覓的苦悶,最後只好瓢濁酒,自慰平生。
葉嘉瑩先生說過,古詩詞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表達出了人類感情的一些「基型「與「共相」。古往今來,每一個人都會經歷過一些生離死別,每個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到物質或精神上的不滿足,每個人都曾感受過人生的失意與孤寂,詩人將這些人類情感的「共相「表達出來,吟成詩篇,當我們讀到這樣的詩,自然會激發我們的情感共振,引起我們內心的鳴。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這句詩之所以會火,就是因為它擊中了我們深藏於內心的孤寂之感。
現代社會,通訊發達,各種社交工具都可以加強我們與他人的聯繫。但是人的外在聯繫加強了,可人與人之間的內在隔閡卻越來越深,很少有人會願意作深入的內在交流,所以,現代人的內心往往都是孤寂的。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當我們找不到一個可以深入交流的朋友時,就只好自我撫慰孤寂的內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