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發完十月份廣州高三市調研中部分名校的成績,順帶展望了一下本屆新高考的白老鼠們。沒想到當天直接就丟下一個大瓜:教育部通知,2021年實施新高考的八個省份,將在2021年的1月23日~25日進行高考適應性考試,坊間統稱「八省聯考」。
八個省份包括:河北、湖北、遼寧、湖南、廣東、江蘇、福建、重慶,具體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適應性考試命題將嚴格按照新高考的工作模式執行: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生物等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題,全省統一改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統考統改,各省統一划線之外,模擬高考進行適應性錄取工作,即考生也要像高考一樣模擬填報志願,模擬錄取。
因此,一般定於每年一月的廣州市調研考(零模)將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這個參考價值非常大的高考適應性考試。
作用巨大的「八省聯考」
比起震撼的八省統考,網友們暢享的名校神仙打架,廣東的同學們要則淡定許多。因為這次考試的意義,並不是「武林大會」,而是適應於定位。這有點像奧運年之前在主辦國主辦的各個項目的奧運測試賽。除了是運動員們的一次奧運會模擬,也是主辦方的一次實戰檢測。
對本屆學生而言,這是一次檢驗自己的絕佳契機。過往市調研的對象只是學生,這次擴展到全省,會有一個更貼近實際的劃線。與此同時,按照教育部的說法,除了劃線外還將進行模擬志願填報,實在太棒了!這無疑為同學們最後一個學期衝刺定位的發力方向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另外,由於各省選科比例不盡相同,學生水平也有差異,這會對賦分結果造成怎樣的影響,同樣值得留意。
對老師而言,新高考改革,在具體的命題趨勢上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是否還會維持過往的形勢,還是有所改變,能否敏銳地抓住這些細微的變化,調整教學策略,這次適應性考試同樣能提供答案。比如二選一的首選科目(物理、歷史),四選二的次選科目(政治、地理、生物、化學)的考試時間定為75分鐘,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些變化對備考帶來的影響可能就是我們吃瓜群眾所看不到的。
對教育部門而言,命題難度怎麼把握,怎麼把改革的目的體現在命題上,由各省自行命題的科目,尤其是賦分的四門學科,能否儘量做到公平,這些同樣是相關人員需要煞費苦心的。
總而言之,安排這次適應性考試,是一個非常好的決定,很值得期待。
義務教育的答卷——中考
在為這個安排喝彩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既然高考能夠如此透明和人性化,那中考呢?小升初呢?
廣州的應屆初三學生,將在本學期末迎來可能是最後一次,對中考而言最有參考價值的考試——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而這次期末考僅僅是一次區統考。
之所以稱為最後一次,是因為初三下學期的一模有一些學校是不會參加區統考的,而很多家長想像的市統考更是不會發生。因此,對於部分學校而言,本學期末的區統考將是最後一次統考,而此時初三的內容還沒學完,考試內容也大部分也只是九年級上冊的內容,試卷含金量可想而知。
另外,就算參加了區統考,你也只會有一個分數,至於排名,別說整個區的排名,很多時候就連年級排名也諱莫如深。
換言之,大部分學生,很難在中考前了解自己的真實定位。要知道,中考是考前填報志願的。
當然,有一部分學校的學生對自己的情況還是知道的比較清晰的,這種困惑對他們而言相對較少。於是,把時間往回撥,這就非常考驗家長和孩子的重視程度,和小升初時候的擇校選擇了。哦對了,現在還包括運氣,畢竟搖號嘛。
迷途中的小升初
儘管掌握的信息有差異,獲得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但好歹中考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畢竟大家都憑著分數升學,分數不說謊。但是小升初,卻依然在探索中前行。
小升初江湖,變化非常快,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之前的文章講過很多次,一些城市2020年民校100%搖號,若干年後回顧,很可能是一次重大的轉折事件。
當然,對此我是支持的,有文章為證:上海民辦初中「勸退信」引熱議,民辦100%搖號是撥亂反正之舉
(內心os:各位領導別請我喝茶,我只是塵世中一個迷途小老師)
這篇文章提到小升初,只是想在信息透明這個層面上來和中考,高考對比一下。沒有經歷過小升初擇校的,估計不知道下面這些「暗號」,網上一搜就出來了廣州版暗號:
為了安全,這部分就不給答案了
至於為什麼要有暗號,權當是因為樂趣吧。
或許,什麼時候不需要暗號交流了,才是大部分人期待的「公平」到來的時候。
讀書人,不簡單,望子成龍的家長更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