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點臺灣腔:你聽過臺灣的相聲嗎?

2021-01-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相聲作為中華傳統曲藝形式,廣受兩岸同胞歡迎。相聲在臺灣的發展,要從1949年說起。號稱「人間國寶」的吳兆南等北京相聲演員隨國民黨當局退至臺灣,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臺主持相聲節目,讓相聲進入了臺灣人的生活。

臺灣相聲曾經歷低谷,原因與大陸大同小異。當時,臺灣可供現場表演相聲的場地越來越少,而1962年島內電視臺的開播,更給了所有戲劇曲藝表演一記重擊。1960年代後,臺灣民眾僅能在國民黨當局組織的勞軍活動或大型晚會上,見到一些「歌功頌德」類的八股相聲。導致當時臺灣人看電視,一看到相聲就直接換臺。自此,臺灣相聲發展進入二十餘年的低潮期。但是,在長時間的低谷中,魏龍豪、吳兆南等老一輩藝術家,收集資料灌制了「相聲集錦」「相聲選粹」以及「相聲拾穗」等唱片,在寶島為相聲保留了火種。

臺灣相聲的重振從1980年代開始。1985年3月,賴聲川導演成立表演工作坊,推出舞臺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島內引起轟動。許多曲藝團體也在此時紛紛成立,如今臺灣觀眾耳熟能詳的「相聲瓦舍」,便是由馮翊綱、宋少卿於此階段組成。這一階段臺灣相聲的重振,將舞臺劇融入了傳統相聲之中,讓本身顯得有「老氣」的相聲,成為了可以被年輕人欣賞的新興藝術。

新世紀以來,大陸相聲收復失地,改變了觀眾「一看相聲就換臺」的習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也給臺灣相聲打開了新的大門。相聲、評書兩門抱的「大姐大」葉怡均活躍在兩岸舞臺上;朱德剛、樊光耀等人登上了大陸春晚;美女相聲演員姬天語加入過德雲社演出隊。兩岸曲藝交流如膠似漆。

從舞臺劇與相聲的融合可以看出,臺灣相聲題材新穎,製作不受思路限制,形式上雜糅百家、不拘一格。而大陸這邊,則因為名家師承未斷,表演技法更為豐富,演員的基本功也更出色,舞臺的感染力更強。

兩岸參差共美,互通有無,是兩岸相聲之福,也是兩岸觀眾之福,也是兩岸文化交流之福。臺灣名角朱德剛說得好:「對我們臺灣相聲演員來說,兩岸交流真的很重要。」

策劃/牛寧

文案/鄭雲天

主播/鄭雲天

後期/趙壹晨

相關焦點

  • 臺灣人在大陸:在北京聽相聲最享受
    中新社發 毛建軍 攝     中新網11月19日電 臺灣《旺報》刊載了來自臺北的曾令潔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表達了對北京相聲的喜愛,通過北京相聲,作者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同時作者也提出,「國粹」是中華文化的驕傲,期待兩岸在藝文活動能夠有更多交流。
  • 金星:身為臺灣人,你咋沒有臺灣腔呢?王耀慶:你是在誇我嗎?
    王耀慶,1974年出生於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院影像傳播系學士。很多臺灣的演員,拍戲時都會帶有臺灣腔,但是王耀慶卻沒有,反而說的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在《金星秀》中,王耀慶曾被問到「你這個臺灣腔怎麼去掉的?」王耀慶說:「你是在誇我嗎?」他表示自己去中戲上過三四堂臺詞課,但最主要還是拍戲的環境練就的。對於王耀慶,你有什麼看法呢?網友表示:「不管演什麼我都覺得他很有錢!」「只能說長了一張高級臉,就像海龜有錢人!」
  • 聊點臺灣腔:臺灣為什麼這麼多機車?
    來源:海外網任何對臺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機車大軍」。據統計,全臺機車牌照登記已超過1500萬輛。連臺灣民眾的口頭語裡,機車的存在感都很強——「你很機車哦」。臺灣的氣候確實適宜騎摩託車。在臺灣,不論何時都可以戴上頭盔跳上機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兜風。如果是在東北的冬天,零下的氣溫,結冰的道路,騎摩託車就有諸多不便了。臺灣機車文化的形成,也與歷史息息相關。1960年代,臺灣對進口汽車課以重稅,島內汽車行業產能又低,汽車價格高不可攀。所以,機車就成了臺灣人出行的第一選擇。
  • 聊點臺灣腔:兩岸經濟有來往,臺灣福氣又安康
    今年,臺灣經濟發展遭遇了不少挑戰,臺灣產業界人士難免擔憂。疫情以來,島內民生問題凸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反映了臺灣民眾的消費不振。根據臺當局統計部門的數據,臺灣放無薪假的職工人數自從疫情暴發就一直居高不下,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有錢的人不敢花,沒錢的人沒法花,消費需求自然下降。
  • 臺灣相聲的鄉愁:廣播裡傳出的純正"京片子"
    「我早先也聽說過侯寶林、馬三立這些相聲大師的名字,但是當時在臺灣根本聽不到,不知道傳統相聲是怎麼回事,我是從這兩位先生口中第一次聽到了《黃鶴樓》這樣的傳統段子,特別好聽。」賴聲川對童年時代的那些相聲如數家珍,「除了老段子,這兩位先生還善於創新,我是在上世紀80年代聽過大陸老段子後,才發現當年他們在相聲裡加入了一些反映臺灣社會現實的東西,讓人覺得很親切。
  • 聊點臺灣腔:沒了淘寶,臺灣買家先不幹了
    來源:海外網臺當局24日表示,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限期6個月內撤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所謂「國家安全」的理由外,民進黨當局還用了一條很奇怪的藉口,就是淘寶臺灣壓制了臺灣電商的發展。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淘寶壓制了臺灣電商的發展,還是臺灣電商領域的落後給了淘寶進軍臺灣的空間?自從淘寶2010年進軍臺灣市場之後,對許多臺灣同胞來說,用淘寶變成了一項技能。有臺灣網民表示,自從學會淘寶之後,錢也省下來了,心情也愉快了,不用擔心被黑心商家騙錢了。
  • 臺灣腔歷史變遷的背後原因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兔兔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相信看過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一定對電影中的吃兔名場面中的這句臺詞印象深刻。其中散發著濃濃的臺灣腔,聽起來矯揉造作,配合著當時的場景,讓人忍俊不禁。但是在上個世紀,瓊瑤作品的流行和普及,加之臺灣影視劇和綜藝風靡,臺灣腔一度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
  • 看了「臺灣腔表情包」灣灣囧了:我們講話有這樣嗎
    【環球時報-環球網 記者 莫然】在今天的總理記者會上,一位來自日本經濟新聞的記者全程使用中文進行提問,被李克強總理誇讚「普通話講的很好」,這位記者不好意思地說,「一開始在北京學的,在臺灣待過,有點臺灣腔」。
  • 從三立的「北京腔」看臺灣媒體亂象
    所謂三立新聞的「北京腔」一說,即所謂的凡是非臺灣本省口音者都非我族類,就是跟大陸有關,從而無限上綱抹黑成為「大陸同路人」,進而醜化大陸。如此邏輯在過去2014年「反服貿運動」時就上演過,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只因操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就被直指是「北京腔」,但真正純正的「北京腔」並非如此,特別是大江南北腔調都是我們中國人說的普通話,從三立新聞的這則假新聞又再次凸顯臺灣島內部分人士的狹隘。
  • 能打敗東北話的,只有臺灣腔
    跟臺灣同胞吵架?不敢不敢害怕笑場想起臺灣腔就想起40歲林志玲姐姐的經典臺詞。臺灣腔之所以那麼好辨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口音實在是太嗲、太軟了,就像時時刻刻在跟你撒嬌。不過,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為何會「無中生有」這種嗲嗲的口音呢?是土生土長還是後天形成呢?為什麼臺灣腔聽起來很怪,在腔調上與大陸普通話有明顯區別呢?
  • 為什麼越來越多臺灣樂隊開始唱大陸腔?
    外型上,蔡維澤又像唱說唱的韓星,深色的寬衣、寬褲、一對耳環圈,眼睛細長,眯起來時讓你難以辨認他的視線方向。當他說自己接下來想做一些 Chillwave 、City- Pop 的音樂時,你感覺到複雜的文化訊息在他的身上流竄。
  • 臺灣腔大戰東北腔,你猜誰會贏
    臺灣女生說起普通話來,直男基本沒有什麼抵抗力吧,嚶~不管是臺偶看多了,還是跟臺灣小夥伴在一起玩嗨了,尤其是女生,大概會不經意冒出幾句臺灣腔吧。所以……普通話終極版是東北話mix臺灣腔?那要是臺灣人遇到東北人,文化差異hin大的雙方,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
  • 國產沙雕「熱血」電影,當東北話遇到臺灣腔,你瞅啥?就你!
    推薦理由:光看東北話和臺灣腔對罵我就能看兩個小時你信不信!夏宇豪小哥哥去《越界》之前的故事。東北男主還挺無辜於是,東北話男主和臺灣腔男主的大戰正式拉開!然後你就會看到,兩種語言碰撞在一起多麼的有趣!臺灣男主小弟找事兒插隊?
  • 特搞|為什麼越來越多臺灣樂隊開始唱大陸腔?
    「若有人說你們有大陸腔,你會怎麼回應?」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啊,就有啊。」   萬能青年旅店襲來   對於大陸文化影響感到理所當然,是90後臺灣青年的共同狀態。他們和蔡維澤一樣,接觸到的資訊流更大,他們看抖音、玩吃雞,大陸的網絡流行語,隔天就能在臺灣社交平臺上引爆。
  • 臺灣相聲瓦舍團長馮翊綱:相聲劇裡的文化經
    第1頁:臺灣相聲瓦舍團長馮翊綱:相聲劇裡的文化經 第2頁:談相聲:我們老家的方言還能這樣玩 第3頁:談戲劇:中國歷史是我的題材寶庫 第4頁:談相聲瓦舍:我們的票房一直極好 第5頁:談創作:奧秘就在於「人物」  他是會演話劇的相聲演員,會講相聲的說書先生,在這些角色之外
  • 聊點臺灣腔:從臺灣網紅登陸,看兩岸年輕人之間的親近感
    來源:海外網「2020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自8月29日啟動以來,已有上百位兩岸青年主播報名,其中有許多來自臺灣的青年。一位「臺青」說:「希望借大賽的東風,在直播電商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在B站、微博、抖音等平臺上活躍的臺灣網紅不少,其中新浪微博是臺灣青年使用最多的大陸社交媒體平臺,註冊用戶數超過500萬,月活躍人數上百萬。他們中有的是在島內闖出名氣之後「登陸」,有的則是在大陸的平臺揚名。網紅「登陸」,不但為臺灣新媒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也是兩岸年輕人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 臺灣行紀(二):嗲嗲的臺灣腔
    提起臺灣腔,我們會立刻想起志玲姐姐的招牌娃娃音。在大陸人的印象中,臺灣女生說話都是嗲嗲的。而我到了臺灣,發現不僅是女生,男生說話都很「嗲」。我們在大巴車上遇到兩個去墾丁海洋館秋遊的臺灣小男生,問我:」姐姐,你怎麼笑得這麼大聲?「弄得我很不好意思。說到聲音低,我還會想起日本。滿滿當當的地鐵中,幾乎聽不到說話和交談的聲音。沒有人大聲地聊天接電話,沒有人開公放看抖音看視頻,沒有大聲吃東西的人:一句話,沒有人在侵犯別人的領域。
  • 你造嗎?為啥遠隔千裡,「臺灣腔」可在京浙蘇贛蒙找到「知音」
    大陸的通用語言叫做普通話,臺灣的通用語言叫做國語,這是沿用民國時期的說法。國語和普通話,其實是非常接近的,因為國語和普通話都是以北京方言為基礎,融合北方一些方言。當然臺灣人說國語的時候,受到閩南語等方言的影響,有一些獨特的臺灣腔。例如說話結尾哦、列、ho、耶等結尾。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些詞彙的讀法跟大陸是不一樣的,比方說「法國」臺灣人讀作fà國。
  • 聊點臺灣腔:臺鐵之父變成日本人?問過劉銘傳嗎?
    來源:海外網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正式開園。在博物館的介紹中,「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論篡改歷史,民進黨當局堪稱「專家」。在臺教科書中,「臺灣跌路之父」的稱號,原本屬於1885年至1891年的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長谷川謹介,則是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長,他規劃的鐵路在1908年通車,可是,劉銘傳興建的鐵路早在這之前20年就已經通車。強調「過去許多文獻都如此稱呼」「劉銘傳的鐵路後來被拆」,無疑是強詞奪理。
  • 沒有臺灣腔的臺灣演員 高富帥人設專屬 怒懟主持人:臺灣不可分割
    沒有臺灣腔的臺灣演員,高富帥人設專屬,怒懟主持人:臺灣也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好,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願大家都有好心情!今天我們來了解下這樣一位「高富帥」演員,他扮演的角色基本都是高富帥,還是霸道總裁的那種,他本人也是高大有型,正氣凜然,長相說不上多帥,但給人感覺就是出身良好,有家教,修養極高那種海歸類型的「高富帥」,說到這,你有沒有想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