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藏辛亥革命檔案公布 清廷密追孫中山(組圖)

2021-01-17 搜狐網
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對留日學生的演講辭。 新華社發

清宮保存的秋瑾一案專檔《浙江辦理女匪秋瑾全案》。 新華社發

袁世凱關於保留皇室優待條件的手跡。 新華社發


  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推出大型檔案文獻《清宮辛亥革命檔案彙編》。這是清宮所藏辛亥革命檔案首次全面系統公布。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明清兩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檔案的保管基地。此次公布的辛亥革命檔案總量達5700餘件,是此前公布的清宮辛亥革命檔案總量的3倍。始自興中會成立前的1892年,止於張勳復闢的1917年,涵蓋了辛亥革命整個過程。

  檔案中有很多有關辛亥革命的重要記載。譬如1905年9月24日,光復會成員吳樾在北京正陽門火車站謀炸清政府出洋五大臣的案卷;1911年11月27日,暫署四川總督端方被起義新軍在資州處死內情;1912年1月16日,袁世凱在北京東安門遭炸彈襲擊的原始記錄等等。

  清廷收買線人密追孫中山

  反映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檔案有140餘件。其中有孫中山擬於1905年8月27日在東京舉行題為「列強能否瓜分中國之問題」演說會的公告;楷書謄寫的孫中山對留日學生暢談革命的演講詞;清廷查得孫中山組建中國同盟會的情況;探明孫中山赴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的行蹤;孫中山為革命籌集資金、購置軍火武器的記述;孫中山聯合興中會、同盟會革命黨人,發動廣東惠州、江西萍鄉、湖南醴陵、湖南瀏陽等地方起義的重要史實;檔案更反映了晚清政府視孫中山為「大患」,在恐慌和防範中,收買線人密追孫中山的行蹤,並許以重金緝拿孫中山,以及與英美等國相勾結在海外驅逐孫中山。

  這些檔案充分印證了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坎坷歷程和艱辛奮爭。

  徐錫麟親筆寫的革命宗旨

  清宮檔案的案卷中,設有《徐錫麟案專檔》,內有參加光復會的革命黨人徐錫麟相關檔案290餘件。其中有徐錫麟親筆寫下的誓死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宗旨,更有檔案詳細記載1907年7月6日安慶巡警學校舉行畢業典禮,安徽巡撫恩銘到校檢閱,徐錫麟等持槍猛射,與官兵交戰數小時,徐錫麟等先後被捕而被處以極刑。

  秋瑾被捕後的供詞

  1907年7月13日,清兵包圍紹興的大通學堂,革命黨人秋瑾被捕就義。清宮保存的秋瑾一案專檔《浙江辦理女匪秋瑾全案》,有浙江巡撫張曾敭、紹興知府貴福、山陰縣令李鍾嶽、會稽縣令李瑞年等為審理秋瑾一案往來的函電稟文,以及秋瑾與大通學堂被捕人員的供詞,節錄的秋瑾親筆字據等,這是清政府留存的秋瑾一案的原始卷宗匯集。

  清廷緝拿黃興的密旨

  在整理過的清宮辛亥革命檔案中,有黃興等人在越南聚眾,清政府請法國使臣轉飭越南嚴加捕剿之事;黃興在上海組建革命軍政府的情況;清政府為偵緝黃興而頒發的秘密旨令;特別是黃興率革命黨人於1911年4月27日在廣州城突然起義,兩廣總督張鳴岐奏報朝廷的電報記錄十分詳細。

  黃興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收殮烈士遺骸72具,遂有今天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清軍密探關於武昌起義的奏報

  清宮藏有武昌起義檔案220餘件,具體記載了起義發生的詳細過程,以及起義軍與清軍輾轉交戰的情況。其中有革命黨起義前被清軍密探發現,臨時司令部被搗毀,革命黨人被捕的情況;起義軍先後佔領省城、楚望臺、軍械庫,與清軍激烈交火的慘烈戰況;總督瑞徵、提督張彪臨陣倉皇出逃情景;清廷文武大員為平定武昌之變,紛紛出謀獻策的奏議;清政府調派集結各省船艦、軍隊、武器,分赴鄂省圍剿起義的情況等。

  隆裕太后頒布的「退位詔書」

  大量檔案顯示,武昌起義後,圍繞國體的確立和皇室的去留,革命黨、立憲派、袁世凱、晚清皇室之間展開了錯綜複雜的博弈,最終達成妥協。

  檔案中有工商婦女各界人士和美國在華教士等要求溥儀皇帝退位的電文。1912年2月9日南京臨時政府提出的《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由汪精衛主要負責起草,經臨時參議院修正,其中開列了保留大清皇帝尊號以及溥儀小朝廷暫居紫禁城等八項內容。此次影印公布的檔案,既有「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原始抄本,還有袁世凱關於「所有優待各節無論何時斷乎不許變更」的手跡。《軍機處上諭檔》內保存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布的「退位詔書」,則成為兩千年封建帝制的休止符。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UN602)

相關焦點

  • 清宮所藏4500餘件甲午戰爭檔案全面公布引關注(組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7月25日電(張湘憶) 為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對清宮甲午戰爭檔案進行了系列開發。近日,該館將清宮所藏4500餘件甲午戰爭檔案全面整理公布,影印出版《清宮甲午戰爭檔案彙編》50巨冊,並為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歷史不能忘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展》提供40件甲午戰爭時期的檔案。據悉,這批清宮甲午戰爭檔案的編纂公布有三大特色,一是系統全面、二是史料翔實、三是保持原貌。
  • 7件甲午戰爭珍貴檔案公布 甲午戰後清廷曾努力保臺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之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公布了清宮所藏4500餘件甲午戰爭檔案,以下是其中精選的7件: 檔案一:清廷的宣戰諭旨斥責日本「不遵條約,不守公法」   1894年7月23日,日軍佔領朝鮮王宮,囚禁了朝鮮國王李熙,隨後組建了親日傀儡政權
  • 孫中山設計的辛亥革命紀念郵票
    當我們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時候,讓我們走近一樁鮮為人知的史實孫中山先生親自設計的「辛亥革命紀念郵票」,並賞析這兩枚珍貴的郵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孫中山先生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即政府決定發行紀念辛亥革命的「中華民國」郵票兩種。孫中山很重視此事,親自動手設計紀念郵票。
  • 一批辛亥革命珍貴史料發布 含孫中山葬禮等(圖)
    內容涉及孫中山早年海外革命足跡  本報訊 (記者 張炯強)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今天上午,復旦大學歷史系、復旦大學近代中國人物與檔案文獻研究中心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在復旦大學舉辦「民國人物的再研究與再評價」學術研討會。
  • 辛亥革命成功的關鍵:孫中山
    現當前,有不少人在討論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但是現在來看,各種莫名其妙的回答出現了,有的說辛亥革命最大貢獻者是袁世凱,有的說,雖然革命者是導致辛亥革命成功的關鍵因素,但孫中山並不重要。可以說,提出這些問題的,都沒有從大歷史角度,來看待這場革命。
  • 大連秘檔:辛亥革命首封密電碼電報發自大連
    他犧牲後,孫中山發來唁電和撫恤金,其遺體被運回家鄉安葬。  連承基和徐鏡心在革命風浪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共譜了辛亥革命中一曲壯歌。正是在他們謀划起義期間,盟友從大連發出一封密電碼電報——據現有史料,這算得上是辛亥革命期間的第一封密電碼電報。
  • 上海現辛亥革命珍貴史料 四大家族研究成果公布
    民國檔案是胡佛特色  在昨天的研討會上,蘇薩公布了一批珍貴的歷史老照片。其中包括辛亥革命時革命軍的軍營照片、孫中山先生葬禮的影像資料等。「胡佛館藏的1949年前的中國資料,是胡佛最大的特色之一,是我們比美國其他檔案館和圖書館強的優勢」。
  • 陝西辛亥革命珍貴史料:孫中山密令
    一份見證陝西辛亥革命歷史的孫中山手跡密令,在建立國家館藏文物信息資料庫過程中於陝西省寶雞被發現。這封密令一直藏在趙西山之女趙玉華家中存放鞋樣的夾子裡,直到1980年,70多歲的趙玉華老人才將其捐獻給了鳳縣文化館。
  • 辛亥革命志士後裔上海檔案館重溫孫中山「足音」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四日電 (記者 許曉青)李烈鈞之子、楊杏佛之子、陳儀的外孫等辛亥革命志士的後裔,今天一同走進上海市檔案館,重溫偉人孫中山生前在上海留下的珍貴「足音」。——文物文獻檔案展」今日正式公展。
  • 辛亥革命後,為什麼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總統是孫中山呢?
    1911年的時候,清廷已經對全國失去了掌控,武昌起義就在這一年爆發了,武漢三鎮宣布了獨立。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公布甲午戰爭4500餘件檔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再現」甲午戰爭全面公布所藏4500餘件檔案據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崔清新)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之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對清宮甲午戰爭檔案進行了系列開發,將清宮所藏4500餘件甲午戰爭檔案全面整理公布,為正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歷史不能忘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展》提供40件甲午戰爭時期的檔案,影印出版的《清宮甲午戰爭檔案彙編》50巨冊也即將面世。
  • 孫中山親自設計的辛亥革命紀念郵票
    主圖是孫中山頭像,頭像上方寫有「中華民國元年」字樣,頭像下方是法文的「中華民國」(法文是萬國郵聯約定的公用文種),郵票右側是「光復」二字,左側是「紀念」二字。郵票的四個角分別用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寫著「叄」、「分」、「3」。
  • 周鐵農開講國圖: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數千年封建帝制,打開了進步的閘門,使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辛亥革命是劃時代的偉大歷史事件,而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在辛亥百年之際,怎樣看待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關係,如何評價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如何評說辛亥革命的功過是非,看起來像是老問題,實際上卻是新問題。
  • 辛亥革命百年:華僑助力孫中山推翻舊制
    正值辛亥革命百年,後人以此懷念孫中山和革命先行者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下的豐功偉績。   百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其中,革命領袖孫中山以及在背後默默支持的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日前,來自僑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和僑務工作者齊聚北京,追憶歷史。會上,新的研究發現和成果向人們揭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 辛亥革命的悲壯序曲,孫中山盛讚其為「驚天地,泣鬼神」
    甲午戰爭以後,清廷敗給了彈丸島國日本後,曾被人寄予厚望的「洋務運動」正式破產,東西方列強們加緊了瓜分中國的步伐。在這一歷史興衰的關鍵時期,一大批仁人志士湧現在中國的大地之上,他們以救國為己任,思考著如何才能將落後的中國帶入富強、先進的國家之列。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公布7件甲午戰爭珍貴檔案
    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之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公布了清宮所藏4500餘件甲午戰爭檔案,以下是其中精選的7件:  檔案一:清廷的宣戰諭旨斥責日本「不遵條約,不守公法」  1894年7月23日,日軍佔領朝鮮王宮,囚禁了朝鮮國王李熙,隨後組建了親日傀儡政權。
  • 一個「皇族內閣」一條經濟政策,清廷兩個大失誤直接爆發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隨著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辛亥革命全面爆發。時至今日已105年,但關於辛亥革命為什麼會發生,人們還總是歸於歷史的必然性,講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選擇。但如果當時清廷的政治改革當中,不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能辛亥革命不會這樣發生。
  • 孫中山和辛亥革命帶來了什麼?
    1950年至1958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攻讀本科和中國近代史專業研究生課程,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廣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前身),從事中國近代史──特別是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研究工作。  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它是一次偉大的革命,  因為它在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為後來的鬥爭開拓了道路,是一次劃時代的偉大革命。  孫中山的定語是什麼,過去很明確,就是民主革命先驅者,因為他領導了辛亥革命。孫中山最偉大的貢獻是辛亥革命,當然他晚年推動了國共合作,也推動了北伐戰爭和國民革命。但是他最重要的功績,毫無疑問的是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大總統,竟然不是全票當選?
    武昌起義之後,短短一個月內,全國13個省宣布獨立,辛亥革命運動被迅速推向高潮。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 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藏600餘幅照片裡都有誰? 來辛亥革命紀念館...
    主辦方供圖金羊網訊記者黃宙輝,通訊員鄭春林、黃暉報導:6月22日,由辛亥革命紀念館和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聯合主辦的《心繫家國胸懷天下——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藏照片展》在辛亥革命紀念館1號特展廳開展。該展展出百餘幅照片及輔助展品,將展至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