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迎著冬日的暖陽,全市147名新任縣級領導幹部帶著新的使命步履堅定地走進報告廳。在履職履新之際,他們懷著飽滿的學習熱情和滿腔赤誠,在延安幹部培訓學院萬花基地進行了為期5天集中系統的培訓,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增強黨性修養、提升能力素質。
6場專題教學課、2場現場教學課、2次交流研討、2次現場參觀、3次分組集中學習……5天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9點,每天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5天來,通過專題講座、視頻教學、現場教學、交流研討、分組學習等方式,學員們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延安精神,把歷史和現實、理論與實踐、嚴肅與活潑辯證結合,把信念堅定、政治過硬、本領高強貫通起來。
「這是一次堅定信仰信念的集中學習,一次各抒工作己見的交流交心,也是一次鍛鍊過硬本領的自我提高。」市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處副主任杜耀華在交流發言中表示。
學員們紛紛認為,這次培訓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加深了對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的認識,讓大家更加堅定了政治立場,認清了工作方向和任務要求,增強了助推延安新時代追趕超越的責任壓力與使命擔當。
用新思想武裝頭腦
「在發展的新階段、新格局、新理念、新任務的要求下,延安要打造一支與形勢和任務相適應的幹部隊伍,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在第一天的開班儀式上,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杜金根給學員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他指出,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要堅持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打造一支勝任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幹部隊伍。講話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是一堂凝心聚力、砥礪奮進的生動黨課,深深地烙在了每位學員的內心裡。
在5天中,學員們通過學習專題課《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黨章,做新時代「四講四有」合格黨員》、視頻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總體解讀和「十四五」規劃亮點和重點》,貫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內在邏輯和內核價值,不斷增強政治意識,進而牢記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5天的時間,我們深入學習思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延安精神、黨章以及杜部長對黨員幹部提出的新要求,大家收穫頗豐。」黃龍縣政府副縣長孫芳霞表示,將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和延安精神,堅持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實幹擔當的作風,紮實做好各項工作。
新時代提出新課題,新課題催生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實踐。「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自身的差距以及理論基礎的薄弱,希望藉此機會繼續加強自我學習,用新思想不斷武裝頭腦,從而提高工作能力,做勝任新時代發展的人民幹部。」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宣傳法規處處長黃卉青在討論中說。
「本次培訓班既有專家引領教學,又有學員互動研討,內容豐富、層次鮮明,實現了深學、細思的有機結合。」在認真聆聽專家輔導講課,尤其是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四五」規劃、延安精神等進行系統闡釋和解讀後,延安旅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秦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受到了深刻的影響。「這讓我們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感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我們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奮力追趕超越的過程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幹部要成長起來,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理論的關鍵在於用心體悟,集中封閉培訓使學員們排除了外在幹擾,全身心投入學習,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從中感知核心要義、感知真理光輝,政治意識、政治覺悟、政治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學員們通過專題課《毛澤東處理重大事件的策略與藝術》《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以及助推延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交流研討,聚焦主責主業,不斷增強為民服務意識,提高帶隊伍本領,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特別是疫情之後,黨中央更是一再強調『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市植保植檢站站長潘懷良說,要保證糧食安全、基本農田,守住耕地紅線,藏糧於技,藏糧於地,更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發展綠色農業,服務於產業,減少農藥用量,減少土壤汙染,為延安人民提供優質健康的農產品。
「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全黨上下統一了思想。」市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馬力瑞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市委副縣級督察專員宗毅說,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將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陝考察講話,特別是在陝甘寧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和中央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相結合,進一步挖掘延安能源優勢,發展特色文化,發展旅遊業和紅色培訓;利用城鎮建設後發優勢,建設新型城鎮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大數據、5G技術;在生態上補齊短板,堅定不移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將「兩山理論」實踐好,助推延安高質量發展,從容應對新時代新挑戰。
「三農改造、鄉村振興。如何實現產業興旺,達到生態宜居?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政協延川縣委員會副主席肖海洋表示,首先要搞清楚「振興誰」「誰來振興」的問題,農業發展要做到科學規劃,做好上層定位,因地制宜,促進城鄉互補,深化改革,破解難題。
「學然後知不足。」通過5天的學習培訓,大家紛紛表示,既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壓力,又看清了方向、明確了方法,必須變壓力為動力,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改革發展穩定中衝在前、幹在前,在助推延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
以新作為展現大擔當
夜晚的校園裡,分組研討的教室裡依然燈光明亮,每個人都分外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時間,大家有觸動、有感悟,暢談工作、分享體會。在12月10日晚上的分組研討中,學員們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如何弘揚延安精神,助推延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展開了激烈的交流研討。
「通過20年的努力,延安缺水問題逐步得到緩解,當下如何把水庫餘量資源盤活好、利用好,用於蘋果等農業發展灌溉,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值得我們探討與深思。」在分組討論第五組會場,延安水務環保集團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引平拋出的問題,引起了同組成員的強烈共鳴。
「糧食安全問題很重要,但農業卻是弱勢行業,尤其是真正用在農業灌溉中的水源量非常少。農業發展要謀劃,不能單打獨鬥,張總提到問題如果真正能夠落實落地,那對我們農業發展必然能帶來積極的影響。」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副站長李潔接過話說。
「我們還可以收集公路路面水源,用於農業灌溉,既不需要耗費飲用水,又能達到灌溉效果……」市公路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成偉也提出建議表示支持。
……
學習期間,像第五組這樣「頭腦風暴」式的討論時時在上演,課堂裡、飯桌前、房間中、小路上……大家把延安的發展大事刻在心上,在互動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共識共動,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以知促行。
「杜部長在開班式上講,凡事要出於公心、事業為上,用大格局大境界做到大擔當大作為。」甘泉縣政府副縣長王華說,作為農業大市,延安要藉助新時代步伐,帶動群眾學會宣傳和品牌建設,積極融入長三角、大灣區、珠三角區域經濟圈和延安周邊的關中經濟圈、湖廣鄂豫經濟圈,不斷推動延安高質量發展。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是我們的主要工作,如何實現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黨委委員,魯藝文化園區黨工委副書記、園區辦主任劉妮表示,將依託魯藝的文化內涵,做好文化產業,用一部部作品凝聚精神力量,跳出固有思維,聯合大品牌做宣傳、做產業,講好延安故事,繁榮文化事業,做好文化產業,增強文化自信!
政協延安市委員會機關黨組成員、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主任王燕說,人民政協要積極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找準履職的新方位,深入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並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積極融入有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及時把黨的聲音和溫暖送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使政協工作與人民群眾的貼合更緊密。
5天的封閉學習,學員們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中,堅持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積極為延安未來發展建言獻策、獻計出力。短暫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習永遠在路上。徵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相信他們將會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再接再厲、積極作為,為譜寫延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貢獻。(記者 李星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