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是管理者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

2020-12-09 人民網

原標題:用人不苦(思想縱橫)

  我國古代一位智者闡釋過這樣一個觀點:用人是件苦差事。意思是說,要使別人為自己效勞,是一件又苦又難的事。此話頗耐人尋味。

  不久前與一位朋友聚會,席間談及這一話題,印證了古人的觀點。朋友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他認為古人的這個觀點尤其適合企業管理,並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講了一些體會。他說,每個管理者都有一段當下屬的日子。當你積累了一定工作業績得到公司擢升,有了新職位和指揮他人的權力,卻發現得不到下屬的支持與擁護。誠心實意為下屬辦好事,別人卻並不那麼領情;費盡心力指導下屬工作,有的人不但不買帳,反而嫌你要求嚴苛,甚至找機會扯你的後腿。職位的提升不僅沒有帶來快樂,反而使他陷入苦境。想起以前當普通員工時,每天興致勃勃地上班、輕鬆愉快地回家,與妻兒老小共進晚餐,可謂優哉遊哉!但自從升職後,這些歡悅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部屬違逆帶來的憤怒和焦灼,甚至回到家裡仍不能釋懷,連家人也常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感染。這時他才深切體會到,伴隨升職而來的苦惱,並非虛名高位所能彌補的。這是朋友從普通職工晉升到企業管理層後感到的「用人苦」。

  客觀地說,這位朋友工作中遇到的煩惱,與封建時代的「用人苦」是不能畫等號的。封建時代,上下階層劃分得很嚴格,身為下屬必須絕對服從。只要是上司的意旨,無論正確與否,下屬都不能提出反對意見。有時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所領受的差事。封建官吏慨嘆「用人苦」,主要緣於他們奴役下屬的貪慾未能得到更大滿足。當今社會,上下級之間僅僅是工作崗位不同,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談不上「以死謝罪」,傳統的控制式管理已失去存在土壤。因此,領導與管理必須講究科學性、藝術性,自然也會讓很多領導者和管理者感到「苦」。

  怎樣才能消除用人上的苦惱呢?朋友以親身經歷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解除這種苦惱最有效的辦法,是從研究人的心理入手,努力做到人性化管理。俗話說:「澆樹要澆根,帶人要帶心。」管理者應摸清下屬的內心需求,並將其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統一起來,這樣企業和職工才能共同發展。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說過,為政之要在於迎合民心。這一觀點不僅適用於治國理政,也適用於現代企業管理。企業是人做出來的,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只有贏得廣大員工的支持,才能順利推動事業發展。

  當然,人的心理是很難捉摸的。有時在實施「新政」之前,管理者本以為會大受歡迎,結果卻遭到激烈反對,給管理者造成很大壓力。因此,管理者在推行「新政」之前,必須審時度勢,一方面謹慎評估可能出現的反應,另一方面做好應對事態變化的準備,及時調整思路和方法。如此堅持下去,應該可以悟到用人的真諦。如果不顧下屬的反應,僵硬地推行「新政」,不僅用力大而收穫小,甚至會導致工作無法順利推進。朋友的企業從小到大、獲得成功,根本原因是找到了用人的核心密碼,就是我們常說的以人為本。

  這位朋友強調,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放到第一位來考量。可以說,尊重人是管理者最需具備的基本素養。有智慧的管理者應不斷創造條件,把人性化管理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使企業成為員工發展和生活的平臺,讓大家把工作當成自己分內的事,同心合力,共同發展。這樣,就不會有用人的苦惱了。

相關焦點

  •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何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那麼什麼是管理呢?我認為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對其所能支配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過程。
  • 管理者角色定位技能之三:管理者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絕大多數管理者都是從以前別人的下屬,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管理崗位。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辭海》對素質的界定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管理者的基本素質是指管理者完成管理工作所必須的基本條件。管理者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需要提升管理時間、授權員工和做好溝通這三方面的基本素質。
  • 職場上,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
    有的人拼命工作,努力表現,使勁渾身解數好不容易混到管理崗位,可還沒坐穩就發現很難駕馭團隊,回頭一想還不如做個基層來得清閒,最後因為熬不住而被迫跳槽,甚至降職。由此可見,並不是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能成長為優秀的管理者。但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否則管理肯定做不長久。
  • 雲南每百人只有6.6人具備基本健康素養 低於全國水平
    原標題:雲南每百人只有6.6人具備基本健康素養 低於全國水平5月30日,雲南省衛計委向社會通報2014年全省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結果。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並應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該指標表明,雲南省平均每100個15~69歲的人群中,只有6.6人具備了基本的健康素養,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具備基本的健康技能。
  • 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的10種基本素質,你佔幾種?
    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的10種基本素質,你佔幾種? 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的10種基本素質,你佔幾種? 2017-12-07 10:24:05  來源:今日頭條就是指一個管理者應具備優秀的綜合能力,才能訓練和指揮自己的員工,掌握合理的工作節奏,以下是10種管理者必備的管理素質。
  • 優秀的管理者,都具備這3種基本能力
    可人們在評價一位管理者的時候,卻往往只有一個維度,那就是能力。 管理能力強的,是優秀管理者;管理能力一般的,是一般管理者;管理能力弱的,是不合格的管理者。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又該如何區分強弱呢?以下,Enjoy:
  • 中層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在團隊中承上啟下,最辛苦的管理者
    文 | 羅sir 對管理者來說,我們一般性地把管理者分為三大角色,分別是初級管理者、中層管理者以及高層領導;初級管理者只需要完成中層管理者交代的任務指標,而高層管理者則在於制定目標,可你知道中層管理者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嗎?
  • 3.27%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 落後西方20年
    本報訊(記者蔡文清)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僅相當於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20年前的水平。今天上午,中國科協公布了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在穩定提升,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不少差距。
  • 調查:中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該怎樣看待這一數據?中國人的科學素養究竟怎樣?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議論。1992年以來,中國科協在參照國際通用調查題項的同時,結合具體國情,在大陸地區對18—69周歲的公眾展開調查,形成了8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數據。
  • 調查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公民比為3.27%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該怎樣看待這一數據?中國人的科學素養究竟怎樣?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議論。
  • 「適宜做管理者的人」十條
    文|華夏基石e洞察  施煒楊杜教授提出「不宜做管理者的人」十條,讀後很受啟發。作為「楊十條」的呼應,我這裡提出「適宜做管理者的人」十條。這裡的「適宜」,意味著自身具備了成為管理者的某些條件。但在現實中能否真正成為管理者,取決於機會、際遇以及其他多種因素。1,有公心的人,適宜做管理者。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淮海控股集團董事長 安繼文1享受行為規範的「利息」要鍛鍊成為一個出眾的管理者,首先需要具備做人的基本素養和一定的專業素養,這是最起碼的要求。管理能力可以逐步培養,但如果沒有人的最基本的素養,沒有先學會做人,幹什麼都是虛的。對我們製造業而言,雖然生產的是產品,但凝聚的卻是人品,有好的人品才能製造出好的產品。一個人的發展,短期看機遇,中期拼實力,長期靠品行。古往今來,人才至上,品行至本;欲成大事,要拘小節、積小善、成大德。畢竟播下行為,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性格;播下性格,收穫人生。
  • 調查顯示10%北京人具備科學素養 居全國第二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次的本市全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其中,市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達10%。本市公民科學素養水平高於全國3.27%的同期水平,但略低於上海,位居全國第二。  北京人科學素養13年增1.5倍  此次公布的是2010年本市全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
  • 郭臺銘:管理者必須具備五項基本能力,否則無法領導任何人
    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後必須做工謀生,沒有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覺只有刻苦耐勞才能彌補不足,這是上帝對我賜福。」在王永慶眼裡「瘦鵝理論」不僅是他成長的理念,也是他培養人才、帶領團隊的秘訣。他說,企業經營不善,問題不全在員工,而在老闆管理方法不當。為此,管理者要把握下面兩個原則。Tip 1:讓下屬充分了解工作的重要性。
  • 報告稱1成北京人具備科學素養 青年人懂科學最多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次的本市全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其中,市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達10%。本市公民科學素養水平高於全國3.27%的同期水平,但略低於上海,位居全國第二。北京人科學素養13年增1.5倍此次公布的是2010年本市全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
  • 基層員工想被提拔,除了努力以外,還需具備這三種能力
    文:職場在線達人(全文約1300字,用時約3分鐘)想了解很多相關文章,歡迎添加關注作為打工族,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升職加薪,但現實職場上,能順利升職加薪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認為想要從基層員工晉升為管理者,單靠努力就行了。在此我想說:「如果光靠努力就能晉升為管理者,那晉升也未免太簡單了,因為打工族就沒有不努力的」,很顯然這是不現實的,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努力是晉升的基礎,每個從基層員工晉升為管理者的人,都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是人在職場走,想要晉升為管理者,除了努力以外,還需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 管理者必備的三種基本能力
    可人們在評價一位管理者的時候,卻往往只有一個維度,那就是能力。管理能力強的,是優秀管理者;管理能力一般的,是一般管理者;管理能力弱的,是不合格的管理者。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又該如何區分強弱呢? 先說後面的問題。管理能力的強弱如何區分,人們基本上有所共識,那就是拿結果說話。
  • 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管理者可以通過改進這些作業活動來提高其工作績效。 在管理人員的工作中,有五項基本作業。 這五項作業綜合起來,就實現了資源的整合,使其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成長中的有機體。
  • 一個成功的企業管理者需要具備什麼素質?
    每個人都習慣自己的溝通方式來接收外界的信息。我們只有了解了不同人的溝通方式,用對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溝通,才能提高溝能的效率!在好課君看來,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溝通。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企業管理都離不開溝通。每一位管理者,都是從管理菜鳥起步的。管理的每一項經驗,都來自於痛苦的經歷。
  • 三國演義:從魏蜀吳領袖看領導應該具備的三種素養,讀後茅塞頓開
    曹魏軍團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流傳最廣和普及率最高的文學著作,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的故事分析領袖性格,具備很強的代入感因為孫權是守成之主,家大業大,經營風險最小,只需謹小慎微,合縱連橫就能在兩強之中漁利,與曹操、劉備的辛苦創業不同,所以曹操和劉備之間的差異更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