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核心精神是什麼?從黛玉葬花和苔絲殺鳥中,可以看出!

2021-01-10 好玩的國學

中國哲學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西方哲學認為人與自然是對立的,不行就打仗,就改造和徵服自然。事實上,我們讀過的名著中,早已經埋藏著答案了。在名著《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小姐迷路了,躲在森林裡。一場大風大雨過後,好多小鳥被吹下來受了傷,奄奄一息。苔絲小姐很同情它們,於是,就把它們一個個掐死了,為什麼掐死?好讓鳥兒不痛苦。在《紅樓夢》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小姐,看見滿地落花,感覺很悲傷,覺得自己就像這一朵朵凋零的花兒一樣,於是,林姑娘把花兒都埋葬了。這就是東西方哲學的不同。

中國哲學關注的問題主要是人在社會上的價值,對於自然界,採取的是一種和諧的視角,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特別是古希臘哲學,認為人與自然是對立的,關注的是世界的本原。同時,中國哲學在闡述問題的時候,往往用比較模糊的、詩一樣的語言去描述,而西方哲學則不同,是用嚴格的邏輯語言去推理論證。這是中西方哲學的不同之處。

西方哲學關注的焦點是世界的本原,所以他們發展出高度發達的物理學、數學和邏輯學等,而中國哲學則關注的是人生的價值和人如何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問題,所以,中國哲學發展出高度發達的倫理學和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也就是說,中國哲學思考的是如何讓人達到一個非常高明的境界,這在古代叫「極高明而道中庸」.中國哲學思考的是人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價值的問題。

總結下來,中國哲學的核心精神有以下但不僅僅只是這四條:

第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中國哲學是現實主義的理性主義哲學,他沒有彼岸世界,只有現實世界。既然生活在現實中,就要腳踏實地的奮鬥。這就是易經中所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第二,厚德載物的人生精神。厚德載物的理念同樣來自易經,易經告訴我們,在向前跑的時候,也不要跑的太快,要慢一點等等自己的靈魂。要象大地一樣寬容,可以容納萬物,要有大地一樣的胸懷。

第三,是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的人生精神。「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同樣是《易經》中所說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要小心謹慎,要隨時警醒自己。同時,還要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隨時校正自己的行為和想法,這叫做與時俱進。

第三,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國人行事做人的總原則,也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原則。這種人生的精神,是追求不過頭,不偏執,不極端,做人做事要理性,要溫和。

相關焦點

  • 黛玉葬花的詩意美,原來還有其他版本葬花
    另有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寫黛玉因為『晴雯不開門』之事誤會寶玉,於是氣極生悲不願理睬寶玉。那一日又是花神退位餞別之期,寶玉來找黛玉餞花,卻見黛玉一邊葬花一邊哭泣,嗚嗚咽咽之間吟出這首令古今流傳的葬花吟。
  • 寶釵可以撲蝶,而黛玉只能葬花,背後的傷痛和悲涼你看懂了嗎?
    寶釵撲蝶和黛玉葬花是兩大女主人公最能體現其人格特點的行為藝術,曹雪芹把它們安排在一個回目裡,而且對仗工整,一一對照和比較,作者將寶釵稱為楊貴妃,這裡主要取其身體豐腴之感,而將黛玉比作趙飛燕,取其瘦弱輕盈之意。對寶釵作者用的是「戲」,顯然人是主動的一方、強勢的一方,這裡看似歡快,主人表現出的是喜歡,可這個喜歡卻是有戲耍戲弄之意,對於彩蝶來說,撲就是撲捉、撲殺。
  • 紅樓夢經典鏡頭:賈寶玉和林黛玉共同葬花,埋葬的是他們的愛情
    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也算是林黛玉的經典形象。只要一說起黛玉葬花,我們仿佛看見在落英繽紛的暮春時節,一個柔弱的女子,一邊傷感地打掃落花,一邊淺吟低唱「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個哀婉的形象讓我們揮之不去因此只要說到葬花,那麼葬花人就是林黛玉,其實我們細讀整部紅樓夢,會發現葬花人不僅僅有林黛玉,還有賈寶玉。
  • 《紅樓夢》黛玉葬花究竟有何寓意:有著什麼更深的含義?
    《紅樓夢》《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黛玉惜花,曾作《葬花吟》,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現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也說明了黛玉對美的獨特見解。《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 黛玉葬花為何在四月二十六日?隱藏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四月二十六日是《紅樓夢》裡反覆提到的一個重要日子,林黛玉葬花的日子正是在四月二十六日。著名紅學家周汝昌經過反覆論證,得出四月二十六日是賈寶玉和他們找到的《紅樓夢》作者曹寅之孫曹雪芹的生日,甚至每年都給曹雪芹過生日。那麼,是不是如此呢?黛玉為何在四月二十六日葬花呢?我們進行一下分析。
  • 從這三件事可以看出,黛玉被逼死,絕對是必然的
    從這三件事可以看出,黛玉被逼死,絕對是必然的黛玉葬花,黛玉香消玉損。黛玉,似乎就是一個病懨懨的樣子。柔弱多病,似乎一陣風就能把她吹走。所以最終林黛玉的逝去,會不會就跟她疾病纏身的身子有關呢?原來背地裡是這樣的的結果,原來她與寶玉純潔的愛情將煙消雲散,這讓原本就身子不佳的林黛玉如何承受得住呢。必然會一瞬間擊垮她的身子啊。
  • 紅樓夢×宋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黛玉葬花」的美麗與哀愁
    你看那,微風細雨中,燕子雙雙飛翔;落花紛揚中,人卻幽幽獨立。記得當時初相見,兩重心字,金黃淺淺;琵琶四弦,相思淡淡。如今,早已是殘春時節,夢醒之後,簾幕低垂,這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增添了無窮哀愁。每每讀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一句,總是想起「黛玉葬花」,想起林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的場景。
  • 四月讀詩,花謝花飛花滿天,黛玉芒種節葬花,葬的什麼花?
    這一首紅樓夢中的葬花吟,被陳曉旭固定成桃李飄飛的春暮,成為電視劇紅樓夢中的經典場面。 在這一回裡,寶釵,因為沒有看到黛玉,便去瀟湘館的路上,當然她帶了道具,這真真是芒種時節的扇子,當然是摺扇還是團扇,我們要考究一下。這裡描寫了寶釵的富態和天真,為了一雙綠色的蝴蝶穿花度柳,在亭子間歇腳。很多人都在想,最明顯的是套用楊貴妃沉香亭的典故,那一定這個時節,她是在牡丹花中撲蝶。 但實際牡丹在芒種節已經開謝。
  • 《黛玉葬花》賞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葬花應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的高潮部分,從兩人再續前緣在賈府相遇後一見鍾情,再到兩人的愛情終結,一路磕磕絆絆頗多。而從情侶間的小打小鬧,到林黛玉的內心由稚嫩轉向成熟,葬花這部分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書中在黛玉葬花之前還描寫了寶釵戲蝶,通過場景描寫,將兩個人物的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畫出來,而兩人的性格也在這一部分,體現出最大程度的不同。
  •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隱喻了黛玉和湘雲的命運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一句出自《紅樓夢》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雲的聯詩。「寒塘渡鶴影」為史湘雲所作的上句,「冷月葬花魂」是林黛玉所對的下句。此聯詩結構奇巧,意境悽美,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數百年來為世人所推崇,奉為經典名句。
  • 新《紅樓》曝兩大章節 「黛玉葬花」更唯美
    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元妃省親」、「黛玉葬花」率先曝光,兩首對應的主題曲初露「芳容」。  搜狐娛樂同時獲悉,該劇的發行情況較為樂觀,保守估計贏利空間在40%左右,按照每集成本超200萬來計算的話,總體利潤逾4000萬。
  • 紅樓夢十大名場面:黛玉葬花驚豔,寶釵撲蝶引爭議,香菱學詩勵志
    但在繪畫界,「寶琴踏雪尋梅」卻與黛玉葬花知名度不相上下,是最具代表性的《紅樓夢》名場面繪畫之一。第六名:共讀西廂共讀西廂指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讀《西廂記》,是《紅樓夢》中難得的散糖場面,其畫面之美不輸黛玉葬花,是最受喜愛的經典名場面。
  • 撲蝶PK葬花:紅樓夢裡的雙美對峙,其中寓意你能看懂幾分?
    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是紅樓夢裡最著名的經典場景。很多人一生沒讀過紅樓夢,但對這兩個畫面卻絕對熟悉。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已經成為西遊記的招牌,天下無人不知。但凡黛釵登上什麼藝術作品,毫無懸念的,肯定一個葬花一個撲蝶。人們都說葬花是黛玉悲劇性格的經典瞬間;撲蝶則最好的詮釋了寶釵青春健康,表現了寶釵活潑、曠達的性格。
  • 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常年藥不離口,而從黛玉進賈府的種種細節可以看出黛玉是一個敏感,缺愛的人,加上她父親已經過世,自己在這世間在沒有了實實在在的依靠,而在賈府全靠年邁的賈母疼愛,才能在這個諾大的王府中生存下來,雖然吃穿用度都為小姐規格
  • 紅樓夢故事27紅玉攀高成功 寶釵撲蝶栽贓 黛玉葬花慟倒寶玉
    #紅樓夢故事#黛玉吃了閉門羹,聽到寶玉和寶釵的歡笑聲,又看著寶玉送寶釵更生誤會,不由觸動寄人籬下的悽涼心境。第二天芒種,是祭餞花神的日子,眾姐妹齊聚大觀園玩耍,唯不見黛玉,寶釵去找,見寶玉進了瀟湘館,寶釵便返回。寶釵看見兩隻玉色蝴蝶,遂取出扇子來撲。那蝴蝶過河去了。寶釵追到滳翠亭,隔窗聽見小紅和墜兒正說悄悄話,小紅賈芸戀愛之事被寶釵聽個明白。寶釵想古今姦淫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寶玉房裡的小紅最是刁鑽聰明的。
  • 《葬花吟》借鑑唐伯虎詩作?
    其創作《紅樓夢》時的文學靈感,或許好多亦源自於唐伯虎的人生經歷和平生軼事。眾所周知,「黛玉葬花」之故事情節,是《紅樓夢》裡一段唯美的動人佳話,亦是《紅樓夢》的經典精彩名篇之一。讀者見此故事,從閱讀心理上頓感格外地奇特絕妙,自然會引發出「都雲作者痴」的深切感概和驚嘆。
  • 紅樓夢中黛玉葬花埋葬了什麼,薛蟠這種富二代的出現是誰的過錯?
    黛玉葬花林,在於在春天看到滿天的繁華,而這些花瓣一一掉落的時候,她感覺到一種感傷,一種哀悼。她也感覺到她自己的生命如同這些花瓣,遲早有一天都要紛紛飄零,所以她就把這些花瓣都搜集起來,埋藏在大觀園當中的一個角落,叫做花的墳墓,林黛玉的葬花詞變成了紅樓夢裡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學作品。
  • 浙藝原創越劇《葬花吟》,對經典題材現代表達的一次新探索
    連日來,一部2019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項目、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的原創越劇《葬花吟》也頻頻亮相,無論是瓶窯浙藝第三屆金鵠獎電影節、餘杭臨平劇院《傳承》戲曲專場還是中國美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的高雅藝術進校園專場,在接受觀眾檢驗的同時,也收穫了專家的好評。青春靚麗加詩意舞臺,是這部《葬花吟》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 寶玉同黛玉真的清白?從賈母的提防就可以看出了,你還蒙在鼓裡嗎
    最初林黛玉進府的時候,家母簡直把她當成了心肝寶貝,獨獨給予她一個人的寵愛,連那些正牌的孫女都靠後了很多。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林黛玉同賈寶玉幾乎是同吃同住,每天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之下。如果在現代的話,這樣的事情並不意外,畢竟孩子還小沒有什麼男女之防。
  • 紅樓夢中最美畫面,黛玉葬花,寶釵撲蝶,還有她醉臥花叢
    人說湘雲是「巾幗而鬚眉」,寶玉是「鬚眉而巾幗」,看似矛盾不過是率真性情的外露,寶玉不喜歡的是世俗的禮,並非不通人情,不然女兒們也不會和他廝混在一起。湘雲的詩「蕭疏林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純魏晉風度,自然生活中少不得詩酒了,所以她半醉半醒地說:「你們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我這會子腥的膳的大口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