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梁振英在社交媒體發文,呼籲香港官民合辦一家以香港為總部的國際級銀行,並賦予發鈔權,做一家名實相符的香港銀行(The Hong Kong Bank)。
以下為全文:
真正屬於香港的Hong Kong Bank
如果經濟是人的身體,金融市場就是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而銀行業就是循環系統中的心臟。心臟不能外露,不能由外人操控,心臟出事,都不是小事,這是常識,銀行亦然,這是我在出任行政長官前在新加坡的星展銀行當了幾年非執董的體會。
滙豐的主要利潤在香港、中國內地和其他亞洲市場,但聽命於英國政府,連承諾好的派息也可以取消。滙豐經過這麼多年還沒有培養出一個香港人可以坐在倫敦總部大樓裡面做高管,更沒有一個香港人的執董,算是什麼一回事?某些英國人當香港人「冇到」、「奉旨」和予取予,莫此為甚。
5年前滙豐在銀行稅一事上向英國政府耍手段,說要「研究」回遷香港,我找滙豐高層面談,說若是回遷,我作為行政長官,歡迎,但不要用香港「過橋」,因為我不相信滙豐高層真的有意回遷,如果在搞完一輪研究之後,再以這樣那樣的理由將香港比下去,繼續留在倫敦,這種假情假意對香港不公道。「研究」的結局果然如是。我們還要單戀滙豐嗎?我們還有自尊嗎?我們還要為香港的長遠發展著想嗎?
現在又有人放風說回遷,這又是在耍假情假意的手段,意圖轉移不派息的視線。我不相信滙豐會回遷,因為滙豐在倫敦的高層不會願意把家搬來香港,英國政府也不會讓滙豐離開英國,人家絕對沒有我們「來去自由」的大方大量。
我們應該買下滙豐嗎?就算有這個錢,也不要買,因為滙豐在英國的高層目前還不會為我們中國人打工;渣打,同理。
滙豐不回遷,我們不買,剩下的第三條路就是利用中國的龐大市場、結合香港的監管和人才,以疫後的振興經濟工作為切入點,我們在香港官民合辦一家以香港為總部的國際級銀行,並賦予發鈔權,做一家名實相符的香港銀行(The Hong Kong Bank),中環郵政總局和旁邊相連的空地可以直接批給這家銀行,不必招標,地價作為政府股本一部分。過去不斷有人建議說香港要辦一個類似主權基金的政府投資機構,辦「香港銀行」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全。
回歸之後,英國朝野經常有人在政治和經濟問題上打香港牌,我們不能只是招架而不還手,滙豐和香港、英國的三角關係是一個題目。星展銀行的大股東是新加坡政府的主權基金,而新加坡已經取代香港成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我們自己辦「香港銀行」,不要怕外國人說三道四。
最後,滙豐取消派息,我認為香港和內地的股東們吵吵嚷嚷沒有用,而打官司是「拳頭在近,官府在遠」的事,眼前倒有兩件事可以馬上做,以表示我們的不悅,一是兩位在匯控的香港人非執董辭職;二是我們在香港和內地的業務上杯葛滙豐。
【財華社訊】滙豐控股4月1日宣布,在英國監管部門要求下,決定取消派原訂下月中派發,每股 21 美仙的第四次中期息,今年年底前都不會派息或回購股份。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於4月3日向所有香港股東發信,「就取消派息對閣下、您的家人或業務所帶來的影響,我們深表歉意」,指他們非常明白股息對香港股東的重要性,重視股東的支持,不會視為理所當然。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環球經濟前景極不明朗,取消派息的要求,反映監管機構認為疫情對全球的打擊前所未見,銀行必須加倍審慎;強調滙豐今年業績保持穩健,資本雄厚而且流動性充裕,董事會在較能掌握疫情影響後,會重新檢討派息政策,會繼續全力支持香港經濟及市民。
滙豐股價自3月26日起連跌7個交易日,由46.3港元近期高位,跌至4月3日的37.9港元,累計跌幅8.4港元或18.1%;市值蒸發逾1700億港元! 4月6日才見止跌回穩,升2.8%或1.05港元,收報38.95港元。
一批由滙豐控股小股東組成的滙豐控股小股東組成權益大聯盟,於4月2日迅速成立,勢要挽回頽勢,爭取小股東權益,期望滙豐控股平衡好監管當局和小股東等各方利益,爭取滙豐控股改為以股代息,取代現金繼續派發股息。
滙豐控股小股東組成權益大聯盟於4月6日舉行記者會,陳述小股東的立場。聯盟認為匯控早前宣布不派末期息,股東對有關決定表示極度遺憾,指匯控受政治因素影響,違背對投資者的承諾和多年來的恆常做法,完全脫離了一貫理性的因素及股東的合理期望,亦嚴重違反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
大聯盟現正徵詢律師團隊意見,研究匯控管理層是否作出失實及誤導性陳述述,並探討一切保障投資者應有權益的可行性,大聯盟不排除任何法律行動,理據如下:
1. 滙豐控股最新一份業績報告及年報中列明,末期息將按每股0.21美元派發,並已於2月27日於公開市場除淨,此乃公司對股東的承諾,應具法律効力。若然不派股息則有失實陳述及誤導股東之嫌,令股東失去他們應有權益及期望落空;
2. 匯控作為恆指三大權重股之一,其除淨對股價造成的效果將直接影響恒生指數之表現,嚴重影響市場運作,造成不公平現象;
聯盟代表之一,順裕資產管理市場發展部經理葉子晴表示,正召集持股5%的香港股東,以獲足夠權力召開特別股東大會,提出4大建議及訴求,包括:
1. 即使滙豐控股不派發現金,亦應保留以股代息的選項,挽回股民以及市場對匯控的信心,此舉不會減少滙豐銀行現金儲備,亦不會影響其在當前經濟動盪中的預期角色和責任;
2. 建議高層薪酬作出調整,停發董事袍金最少一年,與股東共度時艱;
3. 召集5%股份數量,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要求管理層作出積極回應;
4. 委任香港小股東代表入董事局,及將小股東提出的重要議題帶入董事局會議;
目前聯盟已召集超過3000名實名股東,包括機構投資者、家族信託、專業投資者及一眾小股東,總市值已超過100億港元,接近滙豐控股2%股權。
會上一名滙豐控股小股東黃女士更哭訴,她一直利用滙豐股息支付每年5萬元的保險供款。直到4月1日突然聽到消息說英國不派息,不派息就以股代息吧,但滙豐卻股票又不給, 股息又不給,簡直是晴天霹靂。她說,滙豐不應該叫HK Bank(香港銀行)了,應該改叫UK Bank(英國銀行)。她現在也不知怎樣算,股息又沒有,股價又大跌,她還要這些錢來救命啊。
另一名小股東李女士亦投訴,滙豐控股在除淨後才出爾反爾,曾經作出的承諾可以被推翻,跟騙子無異;她擔心日後的存款,也可以不給提取。
滙豐控股小股東組成權益大聯盟代表,包括順裕資產管理市場發展部經理葉子晴,順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阮嘉偉,順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呂宇健等,出席記者會並回答問題,節錄如下:
Q: 是否有與任志剛溝通,對方有意加入聯盟?
A: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亦對外批評滙豐不派息做法錯誤,現公開邀請任志剛加入聯盟。
Q: 聯盟召集反應如何?
A:至今已收到3000名股東實名回應,包括機構投資者、家族信託等,市值達100億港元。期望累計爭取5%權益的股東支持,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至今已取得持有近2%權益股東支持。
Q: 有否向監管機作出申訴?
A:正研究有關申訴。滙豐控股這次管理層作出的決定,忽視小股東意見,期望日後能有小股東代表進入董事局。滙豐應平衡投資者、監管局各方利益,如改為以股代息,繼續向小股東派息。
Q:是否就事件有意入稟法院? 爭取派息有否法理根據?
A:正聽取律師意見,是否入稟法院仍處初步討論階段,沒有實際行動。滙豐不派息即使符合法律,在情在理都說不過去;其實股東並非要跟滙豐控股在法律上出現對立,畢竟股東與公司利益一致。
Q:是否要求滙豐控股遷冊回香港,跟香港金融管理局對股東更有保障?
A:滙豐控股80%利潤來自亞太區,不過遷冊回香港需要監管部門批准,現時未必能是最好幫助,暫時未考慮此事。今次聯盟首要任務是幹衛小股東權益,遷冊並非當前優先目標。
Q:聯盟要求滙豐一周來回覆,若沒有回應會有甚麼行動?
A:不排除升級動作,但不便透露內容。
Q:會否出席倫敦股東大會反映意見?
A:沒有考慮到英國出席股東會。
Q:有否聯絡平安保險等大股東?
A:主要聯絡香港的投資者,最大一名聯盟成員,持有滙豐控股5億市值股份。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