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文解字:說一下基,赤,擊,憶,這4個字。
1.基,說文解字:其+土。《說文》:基,牆始。俗話說:砌牆先打基,吃蛋先養雞。古代砌牆,先挖一道溝,用夯幾個人合力把夯拋起來,再用力砸下去,反覆多次,直到把鬆動的泥土打結實,叫:夯實。先把溝夯實,再往裡填土,再夯實。甲骨文的基字把這個工序描繪得非常形象。
地基下面做好了,在上面還要壘一層框架,然後才開始砌牆體的部分。這層框架也就是其字下面這個丌字(讀jī,如今不再獨立使用),基的讀音jī,就是來自丌。
2.赤,說文解字:《說文》:「南方色也。從大從火。」 赤,大+火。赤的本義是紅色。「南方色也」,指的是南方的土地的底層通常是赤色,古云:「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 為什麼南方的土地是紅色的呢?這和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有很大關係。
如果說赤是土+火,或許可以從用南方的土燒成的紅磚來解釋。但是,大通常表示的是人,人+火和赤色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先看看字源。雖然《說文》上有「烾,古文從炎、土。」的說法,但是《說文》對上古文字的考證常常不靠譜,做不得數。對比赤、大、土之後,我們基本可以確定赤字上方本來應該是大字,而不是土字。
3.擊,說文解字:繁體:擊 。《說文》:「攴也。從手毄聲。」什麼是攴?《說文》:「小擊也。從又卜聲。」 又繞回來了。
我們從字形入手,先拆字。擊=手+毄。毄?《說文》:「相擊中也。」 繼續拆,毄=軎+殳。軎,wèi,《說文》:「車軸耑也。從車,象形。」 總算有了點眉目。古代的車,可以看到「軎」、「轄」位於兩個輪的外側,用於固定車輪,將軎套於軸的最外端,防止輪子脫落。轄是穿過軎與車軸的一個銷子,將軸與軎鎖定為一體。《淮南子.人間訓》 :「夫車之所以能轉千裡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轄。」轄如果損壞了,車輪隨時都可能從車軸上脫離,所以,車能否行千裡之路的關鍵是在於轄的質量。因此,轄,後引申為管理,約束,比如:管轄。
手+軎+殳,從字形上看,就是一手扶住軎,一手用拿著錘子敲過去,顯然是要把轄敲進軎裡去。因此,敲打,就是:擊的本義。
4.憶,說文解字:繁體:憶。憶,在《說文》裡沒有。有觀點認為憶本字是意,但我認為憶有別於意,心+意,這是表示心上再次浮現從前了知的意義,因此,憶本義是:回想。
意,音+心。《說文》:「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從心從音。」 也就是說,本義是由觀察語言所產生的認識。音,音,言+一,在言的口上加了一橫,據說是音和言,在甲骨文中是同一字,估計為了強調是說的內容,而不是說的動作,又加了一橫。以上就是今日的說文解字:基,赤,擊,憶,這4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