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小嶝休閒漁村是國內較早發展休閒漁業的企業之一,也是第一批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之一,還是2009年廈門市鄉村旅遊發展示範點、2010年廈門市島外十佳休閒農莊、2010年福建省「水鄉漁村」、福建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2011年全國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點、2011年福建鄉村旅遊四星級經營單位、2014年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14年度廈門市新興行業龍頭企業。漁村每年遊客接待量約10萬人,營業收入近1200萬元,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小嶝休閒漁村的建設和發展,得益於廈門市十幾年來升級傳統漁業,建設都市漁業的理念和實踐。漁業是廈門的傳統產業,曾是廈門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廈門現代化發展,漁業從承擔主要經濟發展任務的主角,轉到以民生、環境、生態為主,經濟為輔的配角。廈門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生態優先、民生為本、持續健康」的目標,本著「發展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調整漁業產業結構,拓展漁業發展空間,大力發展休閒漁業,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和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全面推進美麗廈門、漁民奔小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2005年福建省編制第一個休閒漁業規劃——小嶝休閒漁村規劃,當時規劃的核心理念是要因地制宜——在升級原有養殖產業的基礎上,轉向以觀光休閒為主,建設配套景點、休閒項目和住宿場所,變一產為一產與三產的結合。
小嶝島原先土地用於圍墾養蝦,長年累月地養蝦導致養殖環境變差,養殖品種退化,養蝦產值不斷下滑,原有的漁業發展模式難以維繫。2011年以來,島上建設石斑魚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示範基地,成為傳統養殖業與休閒旅遊業相結合的典型樣板。依託基地,小嶝休閒漁村開拓石斑魚工廠化旅遊項目,向遊客展示石斑魚科研、育苗、養殖、觀賞等項目,科普石斑魚常識以及繁育和養殖知識、水產品生產安全知識,有效地將漁業一產和三產結合,達到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小嶝休閒漁村緊密結合旅遊業,建成集休閒漁業、度假酒店、商務會議、主題派對、拓展培訓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海島旅遊度假基地。小嶝休閒漁村充分結合小嶝島上的旅遊資源,利用戰地人防地道、600年樹齡「八閩鐵樹王」、獨木成林的特大榕樹、唐朝美人井、邱葵故居、月亮灣沙灘等諸多景點,帶動小嶝島的旅遊觀光業。小嶝休閒漁村通過每年7-8月舉辦海島帳篷旅遊文化節、每年10-11月舉辦小嶝島紫菜旅遊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提高小嶝島的知名度,拉動旅遊收入。
(本版文字根據「全國休閒漁業現場會」典型經驗交流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