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間中,有著一個寶物,名叫「聚寶盆」,傳說在中國歷史上的明朝時期有位名叫沈萬三的男子因為擁有了這個寶物,最終一躍成為人稱「貧民財神爺」的首富。這個民間十分流傳的典故來自於周人龍的《挑燈集異》之中,有著這樣的記載:
「明初沈萬三微時,見漁翁持青蛙百餘,將事銼剞,以鏹買之,縱於池中。嗣後喧鳴達旦,貼耳不能寐,晨往驅之,見蛙俱環踞一瓦盆,異之,將歸以為浣手器。萬三妻偶遺一銀釵於盆中,銀釵盈滿,不可數計,以錢銀試之亦如是,由是財雄天下。」
沈萬三的紀念雕像
那麼這位傳說中的沈萬三,他究竟是何人,又到底多有錢呢?
關於沈萬三的家產,在《吳江縣誌》中記載著:「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此外在《明史》之中也經常出現沈萬三這個人,並且還記載著沈萬三曾經幫助明太祖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接著又向朱元璋請求再次出資以犒勞軍隊,由此都能夠看出沈萬三確實十分有錢。另外在歷史上還記載著沈萬三的家產大概有「二十萬萬」之多,差不多也就是20億的銀子,如果將這20億的銀子換成我們現在的人民幣,那就真的是一個天文數字了。而這沈萬三本名為沈富,原本也只是民間一個平平無奇的百姓,又為何在後來能擁有萬貫家財呢?
沈萬三和聚寶盆
沈萬三中的「萬三」是對他的一種社會稱呼,古鎮周莊還真能是因為有了它,才成功成為了江南著名的古鎮。雖然沈萬三隻是民間的一名普通男子,但是從小在商業上卻極為有頭腦,從沈萬三來到了周莊後,就開始自己勤勞墾殖。在《明初巨富沈萬三的致富與衰落》中有著:「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的記載,原本一開始沈萬三家中的耕地只能產出蘆葦、茅草,但是後來隨著沈萬三的努力就成為了產量很高的耕地,沈萬三也因此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後來沈萬三憑藉著出色的商業頭腦,開始大量收購周圍的田地,於是乎由此便成為了地主。
沈萬三的畫像
緊接著沈萬三就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這讓沈萬三腰間的荷包更滿了,此時的沈萬三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方面開始將周莊作為商品貿易、流通的基地。後來沈萬三急用白硯江也就是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與此同時沈萬三還不忘發展「通番」,將國外的商業貿易融合在了一起。最後沈萬三成為了商業經營、房地產和錢莊等等行業的首富,也擁有了一筆巨額的財富,一時間名聲大噪。縱觀沈萬三的發家致富之道,就在乎他能夠大膽做到「競以求富為務」,開展對外的貿易活動以擴大自己的資本,最後成為了「江南第一豪富」。
周莊沈萬三浮雕
然而沈萬三雖然很有錢,但是在他發家致富只是剛好是元朝末年時期,這個時期國家的局勢十分混亂並且不穩定。沈萬三在再三抉擇之下選擇支持蘇州的張士誠,張士誠在得到了蘇州富豪們的支持下也才能夠固守在蘇州八個月。但是最後蘇州還是被朱元璋攻佔了,此時知道自己支持錯了人的沈萬三為保命,就開始向朱元璋進獻自己的財富。這才有了上文中沈萬三想要出資犒勞軍隊這一回事,而朱元璋在聽完沈萬三的話後十分不悅,怒道:「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的亂民,該殺!」最後由於馬皇后的勸告,朱元璋才選擇留沈萬三一命,將其流放去了雲南。
朱元璋的雕像
但是關於沈萬三最後的結局,世人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在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時,沈萬三的兒子沈榮和孫子沈森都分別62歲和39歲,所以可判定此時沈萬三的年齡在80歲左右。而等到明軍洪武十四年的時候,雲南才正式歸朱元璋領導下,仔細一算,此時的沈萬三年齡在100歲左右。世人紛紛表示在當時「以孝為先」的時代中,要流放一個百歲老人,這一事件存在的可能性極小。並且在沈萬三的兒子沈榮的墓志銘中關於沈萬三的記載是用的「先君子」這一稱呼,這就可以證明沈萬三在洪武九年的時候就不幸逝世了。
沈萬三
而在中國歷史上的記載中,商人沈萬三能和明太祖朱元璋較勁這一故事,算的上是歷史上唯一一次政治家和商人的角鬥。在這一場角鬥之中,最後的勝利者非朱元璋這位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之人,這其中或多或少都帶著些悲涼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