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西方古典樂的紅色黎明 中國的最新出口成就

2020-12-16 環球網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1月19日文章,原題:古典音樂的紅色黎明:中國的最新出口成就是古典音樂下月,紐約的大衛·格芬音樂廳將迎來一支來訪的交響樂團,該樂團還將前往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城市的頂尖場所巡迴演出。但這個樂團並非柏林愛樂樂團或歐洲其他著名樂團,而是中國愛樂樂團。

這並非唯一在西方巡演的中國音樂團體。今年,中央歌劇院和上海歌劇院的藝術家們分別在布達佩斯和倫敦演出《圖蘭朵》和《雷雨》。明年,上海交響樂團將在歐洲各音樂節展開巡演。以前,古典音樂通常是從西方前往世界各地。如今,中國正在逆轉這種交流方向,不僅在國內演繹西方古典音樂,還向國外出口。「我們擁有許多優秀的古典音樂團體,但國外不了解它們。」在1991年合作創辦「吳氏策劃」的吳嘉童說,「我們正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如今,「吳氏策劃」已成為中國古典音樂出口業的「加速器」。

在禁止西方音樂的「文革」過去50年後,中國正在發生一場真正的文化革命,政府飛速打造歌劇院、音樂廳和交響樂團。如今約4000萬中國兒童學彈鋼琴,還有其他數百萬兒童會拉小提琴。「郎朗效應」也在激勵眾多渴望成功的年輕音樂家。

但中國顯示真正影響力還是通過將交響樂團、戲劇演出和個人表演者帶到西方的方式。史丹福大學指揮家蔡金東將此類努力描述為軟實力攻勢:「對中國的國際形象來說,製造一件產品並不那麼重要。文化實力則重要得多。」

不過論音樂質量,中國愛樂樂團仍不可與柏林愛樂樂團同日而語。吳承認這一點,「但我們的巡迴演出意在展現我們的水準,向歐洲同行表明我們越做越好。」英國樂評家諾曼·萊布雷希特認同該說法:「一些成立時間更久的中國交響樂團的進步令人刮目相看。」對中國政府和像吳這樣的推廣人來說,問題是能否使中國的古典音樂取得中國工廠在製造業領域的成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王會聰譯)

相關焦點

  • 西方古典音樂真的比中國古典音樂高級嗎?
    西方古典音樂相對來說概念清晰,界定明確,就是大量的職業作曲家創作的作品與音樂形式。這其中並不包括民間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的概念是相當模糊的。如果套用西方的界定範疇,中國缺少作曲家這個職業,而留存至今的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與形式,又難以劃入「古典」的範疇。
  • 你是否聽到了西方作曲家音樂就說是古典樂?
    想必大家在生活當中都時常會聽到關於古典音樂的一些消息,雖然我們不怎麼了解,或者說了解的比較少,但是古典樂在我們心裡大概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吧。我們廣大音樂愛好者對西方音樂史了解的較少,但凡聽到了有一定深度的音樂作品都把它歸為「古典樂」,但其實西方音樂在這一方面也是劃分著幾個時期的。
  • 德媒酸了:西方救市,卻是中國受益
    「西方救市,受益的卻是中國。」看到中國出口產業創下歷史新高,德媒先酸了,並意圖發文煽動對立。相反,中國正從歐美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受益。製造完對立和焦慮後,作者補充一句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認可中國的出口貿易,「畢竟,他們為處於封鎖的西方國家提供了所需產品。」但他很快不懷好意地揣測,疫情結束後,如果中國出口貿易繼續上升,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怎麼做?
  • 英媒稱中國聖誕節與西方大不同:年輕人購物時光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各地的城市閃爍著彩燈,酒店裝點著聖誕樹和金箔飾品,漂亮的雜誌封面上展示著各種節日美食。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三棵彩燈聖誕樹上掛著「歡慶」的英文條幅。這些都是中國人搞的。
  • 終於,英媒發現中國一個驚人消息,多國相形見絀,世界離不開中國
    後疫情時代,中國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制定利用國內外市場雙重循環的發展戰略,成功帶動國內製造業的發展,率先實現經濟復甦,成為全球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種情況下,英媒發現一個事實,中國已成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已離不開中國。
  • 中國音樂家成就不一樣的西方古典音樂
    馬友友、郎朗等華裔音樂家的成就更是毋庸多言。越來越多的中國音樂家在古典音樂舞臺上嶄露頭角他們漸漸成為引導和影響世界樂壇的一支重要力量。馬友友被西方媒體評為「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居然沒有任何音樂學院的畢業文憑。
  • 國內古典樂雜誌《人民音樂·留聲機》停刊(圖)
    國內目前發行的三大古典樂雜誌期刊中,《人民音樂·留聲機》被認為是最具可看性的期刊,而這樣一本刊物卻沒能陪伴它的忠實讀者走進2009——熱熱鬧鬧的新年前夕,沒有道別,沒有聲明,《人民音樂·留聲機》憑著一份網站通知悄然停刊了。
  • 科學網—「俯看」西方古典音樂
    西方古典音樂距我們雖有時空之隔,但愛樂者總期冀共享這份瑰寶。今日始刊的「愛樂者說」,以作者自身體悟隨筆札記,有聆樂之道、名作感受、樂史啟迪等,願在愛樂者中引起共鳴。 ■李近朱 【理出有數的經典音樂名作,從「500年名作」起步,像熟讀「唐詩300首」那樣,在聆聽中去感受和認知西方古典音樂。】
  • 最新進展!南韶高速樂村坪出口至百旺大橋路段開展路域環境整治
    最新進展!南韶高速樂村坪出口至百旺大橋路段正在加快開展路域環境整治。記者在南韶高速樂村坪出口至百旺大橋路段看到,沿途工人正在拆除高速路入口處的隔離護欄,準備換成隔離欄杆,工程機械車馬不停蹄地鋪設道路,道路中間區域已經鋪設了部分草坪,對整個道路進行整治和美化。工人正在拆除高速路入口處的隔離護欄。
  • 德媒:西方歌劇湧入中國 吸引越來越多中國觀眾
    原標題:德媒:西方歌劇湧入中國 吸引越來越多中國觀眾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4月12日文章,原題:西方歌劇面向大眾 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中國新的國家大劇院投入使用。它具有良好的聲學環境,滿足了音樂家們的所有要求。在中國一些省會城市,近年來也出現新的歌劇院。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瀋陽,已成為中國的西方歌劇中心。
  • 美媒稱古典音樂在中國突飛猛進:各地音樂廳熠熠生輝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導 美媒稱,距離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具有開拓性的中國之旅已經過去逾35年,但他的影響力依然留存在這裡。現在,已於2001年去世的艾薩克·斯特恩的名字和一項比賽掛上了鉤。因此,大衛說,當中國古典音樂界的傑出人物、指揮家餘隆在大約兩年半以前提出舉辦比賽的想法時,他與自己的哥哥和姐姐都不太願意接受這個主意:「為了避免參與比賽,我們的父親總是盡其所能地輔導年輕音樂人。」報導稱,艾薩克對培訓年輕音樂人的工作相當投入,1979年的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艾薩克·斯特恩在中國》極為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
  • 中國謀求自身發展並非為「統治世界」 英媒:西方應理性看待
    參考消息網2月1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謀求擴大自身經濟利益無可厚非,美國和英國在20世紀也是一般無二,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而且西方國家不應把中國的行為歪曲為「謀求統治世界」,而應將其視為挑戰與機遇並存。
  • 印度只是西方搖錢樹!印媒終於幡然醒悟:和對手差距已追不上
    據印度防務論壇網站12月10日報導,日前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發布最新報告,在全球25家最大的軍工企業排名中,印度的主要對手有4家企業入圍,而前10名中則有3家,這清楚地表明
  • 中國軍火出口獲得了什麼成就,西方:市場已拱手相讓
    圖為中國彩虹-7無人機【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958期】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軍火出口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就,西方報告稱:已經無力阻止中國製造在無人機軍貿市場上的攻城略地,中國在5年間向13個國家售出了近153架武裝無人機,而與之相比,作為先進武器代言人的美國卻在10年間僅向美國賣出了可憐的10架無人機,西方已經被迫拱手讓出大片市場,那麼中國無人機為何如此受歡迎呢?
  • 《每日電訊報》關注「中國葡萄酒的紅色黎明」
    《每日電訊報》關注「中國葡萄酒的紅色黎明」 2016-10-0815:06: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 趙立堅諷刺澳軍殘暴,英媒指責中國「幹涉他國內政」,外交部回應
    趙立堅諷刺澳軍殘暴,英媒指責中國「幹涉他國內政」,外交部回應 近日,根據外媒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布了一幅諷刺漫畫,暗指澳大利亞軍人的殘暴。對此,澳總理氣急敗壞,認為這種行為對澳大利亞造成嚴重的傷害,還要求中國必須道歉。
  • 《牡丹亭》首次譯成西班牙語 西媒:中國古典文學太神秘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導西媒稱,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人眼中充滿神秘色彩,但實際上與西方文學還是有相通之處。生活在明朝末年的中國著名戲曲作家湯顯祖是與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齊名的劇作家,仿佛冥冥註定一般,3位文學巨擘均在1616年去世。
  • 奏響古典旋律禮讚新中國!第七屆白鹿·法國古典音樂藝術季9月25日...
    四川在線消息(李英 記者 吳亞飛文/圖)白鹿奏響古典樂音,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9月25日—10月19日,第七屆白鹿·法國古典音樂藝術季將在彭州市白鹿音樂小鎮拉開帷幕。本屆白鹿音樂季的主題活動有:開幕式閉幕式音樂會、中法·音緣國際論壇、樂動中華·室內樂經典音樂會、音樂主題沙龍、大師講堂+音樂賞析、走進鋼琴藝術特色學校、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高雅藝術進社區、紅色記憶·主題經典音樂會等一系列高品質音樂藝術活動。
  • 劉小楓教授回應:模仿西方大學的古典學系?中國古典學決不能如此!
    文章原題《為什麼應該建設中國的古典學》,全文可見劉小楓《重啟古典詩學》華夏出版社2010版。劉小楓教授授權觀察者網發表。 ——「事實上,在西方的高等教育界,作為西方古典學術的古希臘-羅馬文教傳統大多龜縮在古典學系,不僅變成「故紙」研究,而且在經過現代學術的人類學和語言學「洗禮」後,按尼採的說法已經變得「忘祖忘宗」——「我們的古典教師是如此狂妄無知,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完全了解古代,並把這種狂妄無知傳給自己的學生,同時還傳給他們一種輕蔑,讓他們覺得,這樣一種了解對人類的幸福毫無幫助
  • 中國經濟再次被全世界看到!日媒揭開真相: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
    ,世界其他國家受疫情影響,生產乏力,因此對中國的商品出口依賴性開始上升。中國出口數據喜人當前中國出口的商品在世界主要國家的進口額中的份額逐步上升,在部分國家已經超越歷史記錄。日媒揭開真相,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商品的出口份額上升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