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反向春運」
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春運出行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春運高速擁堵程度或為近3年來最高。而今年一部分人選擇了更加從容的過年方式——「反向春運」。「反向春運」的持續增長,也將成為今年春運出行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反向春運」作為一種特殊的過年方式正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即部分老人前往子女工作地過年。報告顯示,在全國範圍內,預計廣州、北京、重慶、上海等城市的遷入人口將大幅增加。
為何會出現「反向春運」現象?
到子女工作的地方過年,在這群「最愛你的人」眼裡,「所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只要能和子女團圓,這樣的奔波並不是負擔。黑龍江的郭先生說:「女兒在深圳上班,我和孩兒她媽今年決定去深圳陪孩子過年,前兩年都是孩子春節期間往回折騰,春運的票也難買,本來孩子就沒幾天假,孩子在路上就耽誤好幾天,今年我們決定去陪孩子過年,我們在家也沒什麼事,等過了年不那麼忙的時候我們再回來,雖然在路上可能也挺折騰,但是能看到姑娘,過新年了,心裡也挺高興。」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反向春運」大大降低了春節出行成本。比如鐵路、民航對反向客流實行票價優惠政策,一些票價甚至低於5.5折,誘惑著實巨大。從運力組織角度來看,「反向春運」讓國家的春運運力調度更科學,減輕春運期間單向行駛的運力組織壓力等。從城市角度來看,「反向春運」極大地緩解了「空城」現象,解決了城市節日期間的「用工荒」。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去年年底發布的《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鐵路要進一步強化12306網站技術防控,發揮候補購票等有效手段,維護公平的網絡購票秩序,做好電子客票試點推廣等工作,推行回空方向列車票價優惠措施,鼓勵「反向春運」。
但硬幣皆有正反兩面。「反向春運」雖好,解決了返鄉難的問題,但還需考慮民生的「正向」需求和困難。比如,父母年齡較大並且身體健康狀況各不相同,面對長途的奔波跋涉,身體能否吃得消,能否安全順利地到達目的地。比如,父母習慣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在喧囂吵鬧的陌生城市,是否會水土不服,能否找到城市過年的快樂。再比如,城市福利及保障是否跟得上,外來務工家庭是否有歸屬感,願意在城裡「反向團圓」……
不論正向還是反向,只有團圓才能讓每一家的團年飯都散發出濃濃的年味,讓每一張車票都通向團圓、喜樂的方向。
「反向春運」怎麼看?
無論路途多麼遙遠,都阻擋不了遊子們熾熱的歸心。而如今春運遷徙大潮中的一種逆行身影已越來越常見,他們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帶著年齡尚小的兒孫或白髮蒼蒼的父母,帶著與伴侶、與兒女團聚的期盼,帶著對家人追夢的理解和支持,到大城市團圓。「反向春運」的出現,可一解事業家庭兩難全的辛酸,也進一步表達了中國人對於闔家團聚的追求。
從社會角度來看,「反向春運」也是緩解春運壓力的一劑良方。據媒體報導,2020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預計突破30億人次,這麼龐大的返鄉人數,是對交通運輸硬體、軟體的一次「大考」。為改變以往鐵路、公路、飛機返鄉線路人滿為患、擁擠不堪,離鄉線路客源寥寥、冷冷清清的情況,國家相關部門首次將「反向春運」列入春運工作指導意見,並要求鐵路推行回空方向列車票價優惠措施,保障運力資源不浪費。從這個層面看,「反向春運」可以讓回家的路更通暢。
「反向春運」的流向改變,不僅表明中國人的鄉土情結正在隨著城市發展而發生轉變,也表明了大城市對外來追夢人的吸引力已經由表及裡,城市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如今,異鄉人將家人接到自己打拼的大城市過年,說明他們在異鄉有了一定的歸屬感,他們在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認同,不僅留得下也站得穩、扎得深。久而久之,可以增加這些城市的人氣和年味,對於提升城市形象也大有裨益。
異鄉人的團聚之夢,由火車託載;家鄉人的思念之情,用鋼軌相連。春運,這個承載著無數中國家庭充沛情感的詞彙,正隨著中國交通設施的高速發展而悄然發生著改變。對於親情而言,不論正向反向,都是回家的方向。我們的目的地永遠都是那一桌熱氣騰騰的團圓飯,都是那一片溫暖有愛的避風港。
各位讀者,歡迎進入廣東華圖新聞諮詢網!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本文標籤:(編輯:廣東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