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唐二陵。
盜墓專業工具之一,洛陽鏟。
一座古墓的盜墓。
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王志高回憶,解放初期南京曾爆發盜墓潮,以當時將軍山沐英墓的被盜掘為高潮。當時的南京市長柯慶施痛下殺著,槍斃了一名盜墓者,才震懾群賊。近幾年來,因為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盜墓現象在2006年左右開始出現爆發的趨勢。以下事例可見盜墓賊是何等猖獗。
上世紀50年代,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發現位於江寧牛首山南麓的南唐二陵(南唐先主李昪的欽陵和中主李璟的順陵)。但當年隨葬的金銀珠寶早已被盜墓者洗劫一空。
1996年,江寧湖熟鎮發生400多座古墓在一夜之間被破壞、大批文物流失的事件。
2003年12月29日,安徽籍男子黃某因盜挖中山陵景區的清朝墓葬而被判刑5年,罰金人民幣5000元。
2005年1月,雨花臺區4名男子公然盜挖漢代古墓,隨後不知去向。
2005年12月,高淳縣警方抓獲6名盜墓賊,這夥人在當地固城鎮西漢和東漢古墓葬區,盜掘古墓葬數百座。
2006年初,媒體報導明黔國公沐朝弼墓葬被盜、紫金山北麓明功臣墓葬保護區旁明墓被盜、將軍山黔國公沐昂墓被盜、棲霞攝山星城四五座古墓被毀……僅1-3月,文物部門發現11起破壞案件。
2006年7月9日,考古人員發掘南京月牙湖邊一座距今1500多年的南朝貴族墓葬,但只剩下一個宋代的水罐,據推測,這是宋朝盜墓賊留下的。
2006年12月,江寧發掘出秦檜家族墓,但墓葬基本被盜空。
2007年3月,西善橋小劉家村一處拆遷工地挖出一座大型明代墓葬,但已被盜過。據考證墓主是明代安遠侯柳升的後裔。
2007年11月,江寧陶吳鎮獅子山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大型土墩墓。考古人員在發現3個盜洞的同時,還發現盜墓賊之間為爭文物而打鬥的痕跡。
2008年3月,下關區象山附近發現東晉王氏家族古墓,但早已被盜墓賊光顧。
2010年1月,南京市高淳縣固城鎮,西漢東漢古墓10餘座被挖。
2013年,江寧發現疑似秦檜家族墓,但因被盜,只能做搶救性挖掘。
……
倪方六,曾是南京的記者。在他的個人博客裡,有很多關於盜墓和帝王陵的故事,點擊率達上千萬。
盜墓的話題總是頗為神秘,倪方六說他在當記者時,哪個地方一發現古墓,他就會跑去,久而久之,他對南京的古墓研究甚有心得。
南京的「龍脈」在哪?
記:南京為什麼那麼吸引盜墓賊呢?
倪方六:南京是六朝古都,集中了很多王室宗親、達官貴胄的墓葬,尤其以南北朝和明朝的居多,所以吸引了歷朝歷代的盜墓賊。
記:南京的古墓為什麼多在南郊呢?
倪方六:一般古人選擇墓地以城市的東北面為佳。南京的很多古墓,卻是以南面的居多,這和南京的地形有關係,因為南京的北面就是長江,不是不想葬那邊,是因為沒地方,所以很多墓葬都是在南京的南郊。
記:除了古都的身份,南京吸引那些顯貴們下葬於此,是不是跟「風水」好有關?
倪方六:古代人選墓穴,最主要的依據就是風水。當然這是迷信,不可信,但其中的心理暗示作用還是很重要的。而南京城的風水歷來被堪輿家(風水家)所稱道,謂之「金陵是都,虎踞龍蟠,興王之居」。要進一步深究南京的風水,就要說到古代風水家眼裡公認的「三條大龍」。
記:「三條大龍」是指什麼?
倪方六:就是風水術中所說的「龍脈」。根據有關史料的記載,大致這樣劃分:黃河以北的山脈屬「北龍」;黃河以南、漢水以北的山脈屬「中龍」;長江兩岸諸山是「南龍」。各條大龍中有餘脈、支脈,形成「小龍」。
從古代風水術上來看,中國古代的三大都城北京、西安、南京,分列於北、中、南「三條大龍」的結穴點上。
在南京,包括給朱元璋皇宮選址的劉基(劉伯溫)在內的風水家們認為,南京的真龍結穴處是城東主峰紫金山。明孝陵、中山陵均建於風水最旺的紫金山南坡。
記:那南京的龍頭龍身在哪?
倪方六:具體到南京這條「龍」,古代的風水考察更細。北宋人李思聰認為,南京的龍首在城西南幾十裡之外的牛首山,龍身沿著翠屏山、將軍山往北,龍尾則在雨花臺附近。
這次發現的公主墳,當年面臨長江,背靠趙山,也是塊風水寶地。
記:除了風水,墓葬選擇還注意什麼?
倪方六:這個很有趣,在2005年底,我和幾位核專家聊天時知道,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推薦的標準,核廢料埋放的一個重要條件是避水,這和中國古代的「風水寶地」所要求的條件,驚人一致!古代墓葬也十分注意「避水」,選擇墓地既防水又排水,避免水浸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