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信一個四川人到蘇北鬧革命,最後把自己鬧成了河南人的城隍老爺

2020-12-04 竹林歷史

劉邦在楚漢爭霸中多次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但他屢敗屢戰,終於鹹魚翻身,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在滎陽之戰中,劉邦被項羽重重圍困,危急時刻,劉邦部下一個和劉邦長相有幾分相似的小人物挺身而出,主動充當劉邦的替身,吸引項羽軍的注意力,劉邦則金蟬脫殼,逃之夭夭。

這個小人物就是紀信。

《漢書·高帝紀》中是這樣記載的——

五月,將軍紀信曰:「事急矣!臣請誑楚,可以間出。」於是陳平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楚因四面擊之。紀信乃乘王車,黃屋左纛,曰:「食盡,漢王降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羽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已出去矣。」

劉邦用紀信加上兩千多無辜女人的性命換來了逃脫的生機。

紀信的結局很悲慘,被項羽「燒殺」,大烤活人。

其實,紀信在《高帝紀》中還出現過一次,不過班固寫了另一個名字。

那是在鴻門宴的時候。劉邦藉口上廁所,「招樊噲出,置車官屬,獨騎,樊噲、靳強、滕公、紀成步,從間道走軍,使張良留謝羽。」

這裡,「紀信」成了「紀成」,原因可能是紀信,名信,字成。

《漢書·項羽傳》、《史記·高祖本紀》裡都沒有寫到這個細節,但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清楚地寫著「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可以肯定的是,紀信就是紀成。

如果沒有紀信,劉邦說不定就玩完了,歷史也不一樣了。

那麼,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又是如何對待紀信的功勞的呢?

我們注意到,紀信的兒子紀信死後,劉邦對紀信既未封侯也沒有加諡號,似乎已將這位大功臣忘得一乾二淨,直到公元前199年才把紀信的兒子紀通於當年九月封為襄平侯,在一百四十三位侯爺中排名第六十六位。

紀通靠著老爹的替死得到了侯爺的爵位,倒也忠心耿耿。當呂家人準備改變江山姓氏的時候,紀通冒著被呂氏兄弟緝拿殺頭的危險,和老爸當年一樣挺身而出,利用自己掌管軍中兵符的便利,手持兵符假傳命令,讓周勃順利進入北軍大營,奪了呂祿的軍權,從而一舉殲滅了圖謀篡權的呂氏集團。

之後,紀通和參與了諸位大臣的緊急磋商,討論研究讓漢文帝登基,可謂是父子兩忠臣,共保一漢室。

至於紀通為什麼過了那麼久才得以封侯,有一種說法,劉邦還算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雖然他殺了很多開國功臣,但對於這個替他去死的小角色,還是念念不忘的。

在紀信死後不久,劉邦就派人尋找紀信的後代,因為紀信是從沛縣就開始跟隨劉邦鬧革命的,所以尋找範圍就圈定在沛縣周圍的蘇北地區,但一番尋找下來,完全沒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就這麼找了好幾年,才最終確定紀信的家鄉在四川閬中,劉邦把閬中縣專門劃出來一片,單獨設立了安漢縣,還把紀信家所在的鄉改名為漢王鄉。

隋朝的時候,安漢縣改名南充,唐朝的時候,南充又分出了西充,所以,紀信的家鄉在如今的西充縣。

還有一個傳說,劉邦感念紀信的功勞,封他為督城隍,還下令全國各縣城建城隍廟,所以紀信就是「城隍老爺」。

其實,城隍是守護一方城池的神仙,本來是沒有姓名的,在宋代之後,城隍逐漸被人格化,很多殉國而死的忠烈志士被封為本城城隍。

紀信就是鄭州城的城隍老爺。

紀信一個四川人千裡迢迢跑到蘇北鬧革命,最後把自己鬧成了河南人的城隍老爺。

相關焦點

  • 此人只做了一件事,就被劉邦供奉為城隍老爺,享受萬世香火
    城隍廟在很多地方都有,大家一般祈求風調雨順,心想事成的時候,會去求城隍老爺開恩。可是這個城隍老爺是誰呢?原來啊,他的原型就是紀信。紀信不是王侯將相,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起義者。從劉邦起兵之時就放棄了自己在秦朝小小芝麻官的身份,跟隨劉邦。假如不是他後來做的那件事情,估計都沒人知道他的存在。他究竟做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別急,我們來看看。楚漢相爭,劉邦被項羽尾款在滎陽,足足圍困了一個月,城內已經沒有糧草了,再不衝出去,所有人都要死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項羽就等著劉邦衝出去呢。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到了唐代,城隍的業務更繁忙了,除了保護城池外,還兼管當地的冥籍和水旱吉兇,成了一地陰間的最高神。《太平廣記》就描述過一個唐洪州司馬王簡易的魂魄被城隍拘去的故事。換言之,唐代之後的「城隍」在「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是閻羅王的下屬,閻羅陰司的派出機構的冥官和陰陽兩界(現世尤其是來世)的司法神,他負責所轄地的人死後靈魂最初的審判,然後再送至十殿閻羅處處置。
  • 魔都上海的城隍老爺生日在哪天,你知道嗎?
    在魔都上海,提起城隍廟,老底子上海人都能侃侃而談,兒時的娛樂項目中必有「蕩蕩城隍廟」這項。明天,農曆二月廿一,就是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的誕辰之日。城隍老爺過生日,這裡面值得說道說道。松江府城隍廟現存磚雕照壁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無法考據當時松江府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老爺是哪位尊神,但是根據坊間的口口相傳,有可能為漢代開國皇帝劉邦的大將紀信。
  • 城隍爺真有其人,紀信開漢,沒他也成不了劉邦
    楚人門們聽到漢王投降的消息,都聚集到城東來圍觀。此時真正的漢王劉邦則趁亂從西門逃走了。項羽在城東,發現車內不是劉邦,而是紀信,便問他漢王在哪裡?紀信回答漢王已經離開了,項羽見紀信忠心,願意捨棄自己的性命保全漢王,有意招降紀信。   項羽問紀信,知不知道為什麼將他奉為上賓,想要紀信跟隨自己?是因為在自己所見的將士之中,紀信是最忠勇的一個。
  • 城市不同,城隍不同,紀信一人身兼鄭州蘭州西安三城,咋恁特別?
    城隍最初是模糊的,從隋唐開始人格化具體的人,一般把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城市不同、城隍一般也不同。比如,蘇州城隍為戰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城隍為秦裕伯,北京城隍是文天祥。明太祖朱元璋對城隍特別崇敬,他冊封京都、府、州、縣四級城隍,各級城隍神職位從正一品到正四品,都有不同爵位和服飾,各地最高官員需定期主祭。到了清代,祭城隍同樣列入祀典,城隍的地位更崇高。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廟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禮才能就任。
  • 城隍廟的來歷,原來城隍爺真有其人
    漢高祖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除了知人善任外,還在於他手下有很多忠於他的死士,這些死士曾經多次救劉邦於旦夕之間,才有了日後的漢高祖,而劉邦眾多恩人之中,紀信應該算得上極其重要的一位。  紀信,四川閬中人,生於秦朝末年,劉邦起兵後,一直追隨著劉邦。彭城之戰後,漢軍慘敗,劉邦只好率領殘餘的漢軍退守至滎陽一帶。
  • 城隍老爺的下屬都有誰?
    道教城隍信仰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漢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廟為宋時興建,到明代,道教發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推廣,朱元璋便曾經下詔令要求全國各地每處每城均興建城隍廟,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興。
  • 劉邦走投無路時,其將軍紀信卻做了這樣一件事!
    公元前二零六年八月,楚漢相爭,劉邦自以為是地認為漢軍已經到了對楚軍「戰略反攻」的階段。滎陽城隨時有被楚軍攻破的危險,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紀信求見漢王劉邦說:「我的相貌很像大王,我願意假扮成大王從東門向敵人投降,大王您帶領人馬從西門突圍出去。」劉邦思前想後,最終採納了將軍紀信的建議。劉邦於是馬上派人送了降書給項羽,劉邦在降書中允諾自己在當晚在滎陽城東門投降。到了半夜,劉邦命令城內的婦女假扮士兵一同隨紀信出東門投降。此時劉邦自己則悄悄從西門逃出。
  • 河南人為什麼把他請進城隍廟?
    城隍廟內供奉的城隍爺(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縣長),一般多由歷史上的忠良賢達來擔任,而河南鄭州城隍廟內供奉的便是漢劉邦麾下大將紀信。話說當年楚漢爭霸,項羽派兵攻打漢軍,漢軍城內缺糧, 將士也精疲力竭,劉邦十分著急。五月的時候,將軍紀信見情況十分危急,便對漢王說:「現在情況緊急,臣有辦法,可保漢王你逃走。」
  • 城隍老爺真言
    城 隍 老 爺 真 言城隍老爺坐殿中,一旁站著江先生捉筆老祖坐一旁,桌上放著生死簿十殿閻君兩邊坐,八百老祖兩邊排土地老爺查善惡,行善兒女添福壽作惡兒女他記著,江先生手拿令牌黑白無常緊跟著,牛頭馬面帶鎖鏈帶人魂魄按時辰,陽間善惡陰間斷人人得過鬼門關,黃泉路上無老少好人善人受屈情,閻王殿上要審清惡人作惡公堂上,生死薄上記得清
  • 【隴上人物】 紀信
    原標題:隴上人物 紀信  紀信,春秋時紀侯之後裔,以國為姓。紀信的故裡有多種說法。據《天水通史人物卷》記載「紀信,成紀人」。  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率軍至鹹陽後,採納了樊噲、張良的意見,封閉了秦朝的府庫,把軍隊撤到灞上。
  • 【隴上人物】紀信
    【隴上人物】紀 信  紀信,春秋時紀侯之後裔,以國為姓。紀信的故裡有多種說法。據《天水通史人物卷》記載「紀信,成紀人」。  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率軍至鹹陽後,採納了樊噲、張良的意見,封閉了秦朝的府庫,把軍隊撤到灞上。
  • 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
    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
  • 忠勇之士——紀信
    說起西漢的開國功臣,可以細數張良、蕭何、韓信、樊噲、陳平、周勃等人,卻很少有人聽說過紀信,紀信是何許人也?他為什麼會被稱為忠勇之士?紀信和城隍廟又有什麼關係?且說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身為秦朝縣令的紀信,也脫下官服,投到劉邦帳下,當了一員部將。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跟隨劉邦入關破秦,進入鹹陽。
  • 河南甘肅兩省攜手舉辦首屆中國紀信文化金石文化拓片題跋展
    近期,小編了解到首屆中國紀信文化金石拓片題跋暨「精神尚存」書法聯展將於9月中旬在天水市文化館展出。此次展會由天水市文化館主辦、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會承辦、河南省收藏家協會金石傳拓專業委員、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天水市書法家協會協辦,並於即日起向社會公開徵稿。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鄭州城隍爺紀信
    鄭州城隍爺紀信漫步鄭州最有代表性地名「商城路」,一組造型精緻的明清建築格外引人注目——此乃鄭州城隍廟是也。逛過鄭州城隍廟的人很多,知道鄭州城隍廟供奉「城隍爺」為漢代大將紀信的人卻有限。如果說韓非子法家思想加速了秦代大一統的歷史進程,紀信卻也在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歷史事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一座城隍廟,三位城隍老爺,上海城隍廟為何「一廟三城隍」?
    這裡所說的上海城隍廟,實際上指的是包含城隍廟道觀和豫園商城、園林的總稱,與各地多有圍繞寺廟發展而成的廟會、集市相同,城隍廟道觀周圍自古便有眾多商業活動,進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在老上海人眼中,上海城隍廟便等同於能在燒香禮神後逛吃逛吃一整天的早期商業中心。
  • 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
  • 走進漢王鎮紀莊村,傳說這裡是劉邦將領紀信故裡,卻沒有紀姓人家
    很快就到了紀莊村頭,遠遠看見村莊在三華山的山腳下,三華山是村後的比較高的山脈,聽村裡人介紹,為什麼稱三華山呢,原來這裡的山光禿禿的,是村莊三位村民帶頭植樹,他們是朱玉華、朱桂華、楊典華,每人名字後面都有華,為表彰他們的事跡,起名三華山,這山還是比較陡的,正在修路,所以今天先不登山,到村莊附近走走
  • 城隍是古代城池守護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爺
    可具體到城隍,估計現在很少人能知道他的根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仙?今天的《發現青島》,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城隍和城隍廟文化。  城隍是管城市的神  說起來您可能不知道,在中國古代,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到任時首先要去拜的就是城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論起實權,城隍在「基層幹部」中權力最大,他既是城池守護神,也管陽世人間的善惡禍福,還兼管地方陰曹幽冥,堪稱無所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