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人民習慣採用天幹地支紀年法作為計算年月日期,同時又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就屬於幹支紀年中的月份劃分。一個輪迴代表了一年。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又通過不斷對自然環境進行觀察和總結,掌握了了24節氣中全年最冷最熱的時間段。為了方便時間的確立,所以有了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的說法。
夏至三庚數伏:因為在古代的曆法中,天幹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單位組成,庚就是其中的一個單位,人們把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稱為伏天,伏天的開始時間是從夏至開始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稱為是頭伏的第一天,因為天幹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會出現一個庚日,由於一年365天,所以每年出現的頭伏日期都不同。同時由於計算的方法不同,所以導致每年出現的伏天天數也不一樣。有30天或40天伏天的區別。
冬至逢壬數九:夏至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那麼對應的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古人早就給了明確的時間定義,就是從冬至開始後第一個壬日開始,就是數九的第一天,因為古人認為九這個數字是代表無窮盡的意思,所以認為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數過9個九天,就會迎來春暖花開的季節,所以就衍生出來了數九文化。
啥時候數九?
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而冬至在天幹曆法中屬於癸巳日,所以往後排列的話到了12月31日才是壬寅日,所以按照這個說法31日才是數九的第一天。
但是現在人們常遵循的習慣是從冬至開始數九,這種說法就按照從一天中的壬時開始作為數九的第一天。
今年何時最冷?
一般來說一年之中最冷的時間段一般出現在三九四九天,所以數九歌中說:「三九四九冰上走」同時這個時候基本上是小寒和大寒的節氣,屬於一年之中最冷的一段時間。只不過現在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近幾年感覺冬天最冷的時候也比以前暖和多了。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