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老家樓道裡的暖氣管道老化爆裂,鄰居阿姨第一時間發現,並及時聯繫到我。當我帶著水暖師傅匆忙趕到家中的時候,鄰居阿姨正忙著打掃樓道裡的衛生。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住在一起的鄰居們,誰家有個大事小情,自覺地幫個忙,既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也是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在文明城市創建的大背景下,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比如我市前年被《人民日報》點讚的最美人梯,林海小區幾個不太熟識的鄰居合力將孩子從樓上救下;平日裡看到鄰居門上掛著鑰匙,及時敲敲門送進去;外面下著雨,發現樓下鄰居的車窗沒關,拿個塑料布蓋一蓋,並在小區微信群裡善意提醒;等等。和諧的鄰裡關係,就在這樣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慢慢培養。
但是,也許有人會說,自己平時工作忙,和周圍鄰居也只是點頭之交,偶爾還會因為噪音、養寵物和亂停車等小事產生摩擦。其實,大家長時間住在一起,磕磕絆絆實屬正常,可人們心中那份互相關懷、彼此互助的情誼沒有變,這也正是鄰居之間做出暖心之舉的心理認同和感情基礎。也正是鑑於這種情況,這幾年在北京、杭州和青島等地發展起來的「鄰居節」、「鄰裡節」,上海和雲南等地建設的社區睦鄰中心,正日益成為新形勢下提升城市文明,促進鄰裡和諧的有效載體。住慣了城市高樓大廈的人們開始走出家門,主動認識左鄰右舍,積極構建起誠信友愛、互幫互助的和諧鄰裡關係。
正所謂「得好鄉鄰勝過寶」。事實上,在構建鄰裡互助關係方面,我們日照也有比較成功的探索與實踐——互助性養老。這一旨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養老扶貧新模式,讓日照廣大農村貧困人口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經過深入調研,我市印發了《日照市農村互助養老扶貧長效機制建設實施意見》,迅速推出互助扶貧千崗計劃,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傳統鄰裡互助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既解決了貧困戶家中有勞動能力婦女的就業,又讓廣大貧困老人真正實現吃穿兩不愁,取得了「一崗解雙難」的目的,打造出脫貧攻堅的互助性養老日照樣本。
回想起前不久那個眾人誇讚的「肇事司機」留下的字條,素不相識的路人之間也能彼此理解,誠信為先,檢驗的正是我們這座城市所擁有的文明土壤和市民素養真功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日照也會再次打造出一塊鄰裡互助的新樣板,構建起更高水平的鄰裡關係,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貢獻和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