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三不做、三不沾」,說的是啥?有道理嗎

2020-12-20 農言鄉事

各位看官們,我是「農言鄉事」,今天帶你了解農村大小事,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文章,動動小手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有聽到各種有趣的俗語,有指導農業生產的老話、有教人如何處事的俗語,這些俗語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流傳至今,依然適用,細讀這些老人常說的老話,受益良多,讓人稱奇。今天筆者為大家分享幾句老農常說的俗語,不知道你聽過沒!

「人到中年、三不做、三不沾」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應該以事業為重,努力拼搏,讓家人過去幸福生活,而三不做是不做對不起家人的事,不做對不起妻子的事,不做不孝順父母的事,三不沾則是不沾賭博、不沾毒品以及不沾酒。這句俗語簡簡單單十個字,卻蘊含大道理。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句俗語道出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而這句俗語真正的寓意,只有親身體會的人才能明白,在現實生活中,你窮,哪怕隔壁住著你的親人,都沒人過問你的生活,也不會和你有太多往來,你有錢了,就算住在沒有人煙的深山,也會有親人來串門。所以,這句俗語在當下也非常適用,的確有些人喜歡攀富貴、看不起窮人。

「人窮莫走親、沒錢莫攀富」

從字面來理解是說,一個人窮的時候,親戚還是少走動,尤其是有勢利眼的親戚,你經常去串門還以為你有事相求,對你冷眼相待,說盡風涼話。後半句的意思則說一個人沒錢別老想著巴結富人,這樣會被人看不起。所以說「寧給窮人一口,莫給富人一鬥」,與其做錦上添花的事情還不如雪中送炭。

當然,在農村流傳的俗語還有很多,在筆者當地還流傳這一些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現在很多老人依然靠著俗語來觀測天氣的變化,方便生產,有些俗語聽起來粗俗,卻相當準確。不得佩服古人的智慧。也希望農村這些俗語能繼續流傳下去,指導農民生產。對此,大家怎麼看?你們村有那些俗語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文/農言鄉事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藍色字「關注」農言鄉事,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就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筆者每天打字這麼辛苦,順便給個「贊」。如果你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我會幫你解答,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祝各位讀者生活愉快!

相關焦點

  • 在農村,高齡老人說;「人窮不碰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在農村,高齡老人說;「人窮不碰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很多人都是靠種地、打工為生,外出做生意賺到錢的人並不是很多,有的農民辛辛苦苦打工,還不容易攢了一些積蓄,就像自己創業營生,結果因為資金周轉不靈和經營不善,把所有的積蓄都賠了進去,最後也過上了負債的生活,還有的人賺到錢後,卻安於現狀,慢慢的也沾上了一些惡習,最終敗光了家產,從此過上了貧窮的生活。
  • 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三、家破人亡」,具體說了啥?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三、家破人亡」,具體說了啥?有道理嗎」雖然說現在的農村,離鄉外出務工的人很多,但還是有很多人因為年齡、或沒技術和沒文化等問題留在了農村老家生活,這些人群還是和土地打交道,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 農村老人說:「家有三到,喜事來到」,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十分愜意,如果有就業機會,相信大多數農民會選擇留在家鄉發展,畢竟在農村,生活節奏沒那麼快,壓力也不大,日常生活不僅能吃到綠色的食品,還能體驗不一樣的田園風情,有時候還能聽老人們講講過去的往事以及一些耐人尋味的俗語老話。
  • 農村老人說:「男人到了中年,3不走、3不做」,啥意思?聽過嗎?
    然而,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漸漸被人們所遺忘,現在也只有老人會說上麼幾句,但還是有很多俗語失傳了,實在可惜!前不久,筆者去村裡辦點事,事後在回家的路上,見到幾位老人在地裡忙活,幾個人有說有笑,於是便上前打招呼,坐在田坎上,和幾位長輩聊起了家常,交流的過程中,聽到老劉說了這麼一句話,那就是「男人到了中年,3不走、3不做」,當時聽到這句話,筆者也不知道其中的寓意,詢問老劉之後,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
  •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家裡出三癮,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老人的話不可不聽,在我年少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把農村老人的話當做耳旁風,但是在經歷過一些跟頭的時候才明白農村老人的一些話是很有道理的。
  • 今天小寒,農村老人說:「小寒要做到三吃三不做」,指的是啥呢?
    導讀:今天小寒,農村老人說:「小寒要做到三吃三不做」,指的是啥呢?今天十一時二十三分十七秒,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俗話說: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小寒節氣的到來,是真正寒潮來襲的季節。天氣預報也發布消息多地將出現今年入冬以來的最低溫。
  • 在農村,老人說「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這話有啥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這話有啥道理農村的老話有很多,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說上幾句。小時候,總喜歡聽老人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每次聽到這些話,心裡就想著這些話,其中有什麼道理。這些老話雖然聽起來很粗俗,其中卻隱藏著很深刻的道理。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農民朋友們好,帥氣的小編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依然是農村的俗語,提到俗語,想必每一位農民朋友都可以說上一兩句。這些俗語有的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有的是關乎我們為人處事,還有的是關乎一些民俗風情。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從生活中吸取的點點滴滴。在很多地區,村裡都有自己的方言,用村裡的方言講出來的農村俗語,更是另有一番風味。我們年輕人也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有一些俗語只要說出來,我們就能記在心裡。
  • 在農村,老人常說「話不說三,免惹禍端」分別指的啥?有道理嗎?
    記憶中的農村是那樣的愜意,那樣的悠閒,那樣的快樂。即使離家幾十載,依然對農村的生活難以忘懷,因為從我蹣跚學步開始,第一記憶就是農村,清晨農人們迎著朝霞,扛著鋤頭下地幹活,晚上,伴著星輝,三五人結伴回家。這樣的生活方式是農村獨有的。
  • 農村老人常說「睡覺不要腳朝西」,有道理嗎?農村人睡覺有啥講究
    導語:農村老人常說「睡覺不能腳朝西」,這句話暗含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睡覺有啥講究?而頭朝西,則是想去往往生地,這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說,都是比較忌諱的事, 這最主要是,他們發現了東西方向睡的老人身體都不如南北方向睡的老人,但是,農村人很多都不了解地球磁場的事,就把這種事說到了往生淨土了。但在農村卻聽有些老人說,就是這麼尋常的一件事,這句俗語具體是什麼意思?真的像所說的這麼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說「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啥意思?有道理嗎?
    摘要:農村老話「人到三十,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農村的俗語老話,是老輩人在長期的農事和生活實踐中總結的經驗,然後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表達出來。雖然,俗語老話帶有一定的時限性,是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總結出來的,所以其中一部分俗語,隨著時代變遷可能會不適宜新的社會環境,而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多數還是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很有指導借鑑意義的,也流傳至今。就像這句農村俗語「人到三十,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它表達出了過去老輩人的一種生活態度,那麼它又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 在農村老人說,70後的人要講究「不端3碗、不發3財」,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70後的人要講究「不端3碗、不發三財」,有道理嗎?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如今農村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以前社會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後,無論農村還是城市,人們生活都比較艱苦。
  • 農村老人常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聽村裡老人講過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看似簡短的一句話,卻蘊含這大道理。相信大家都聽說話這麼一句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大家說有道理嗎?歲月如光,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從我們身邊,偷偷帶走了很多東西。曾經年少無知的80、90後,如今也都成家立業了,曾經的70後也快要成大叔級別的人了。如今2020年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農村也正值春耕最佳的季節。
  • 在農村,老人說;「家中有三,家敗人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就連語言也存在部分差異,對俗語的理解也不一樣,但筆者發現,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語大多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也很容易記住,只要聽過一次,基本能記得大概的語句,不過,要想悟出其中的寓意,就要細細品讀,不然很難知道這些俗語在講什麼,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句俗語老話,在農村,
  • 農村人常說「一對牙三歲口,兩對牙四歲有」,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的農村沒有如今的機器化作業,像耕地、拉磨等體力活都是依靠牛、驢、馬等牲畜的幫助。如今的農村基本上很少能再見到這些動物了,因為時代的發展,機器成為了主角,不過農村人把如何分辨好壞牲畜的方法流傳了下來。
  • 農村老人說「男佔3、8是秀才,女佔3、8必寡」,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關注《三個老頭》欄目,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男佔3、8是秀才,女佔3、8必寡」,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我們國家有點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且在這源源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富足的財富。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也包含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農村老人說;「三不留、兩不交」,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在農村,老人說「三不留、兩不交」,說的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所謂「三不留」指的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九十不留步」。這句俗語老話有兩種寓意,第一種是在告誡主人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尤其是有長輩上門拜訪的時候,在子女沒有陪同的情況下,不要強留老人在家裡過夜、吃飯、讓他多坐一會,如果老人要走,還是要順從他,萬一子女不講理,那麼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第二種是在提醒年長者一定要量力而行,明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就不要隨意外出,也不要去別人家串門,想出去的話,最好叫子女一起去,這樣一來,就能避免很多事情發生。
  • 農村老人說「莫讓野花入門房,進房家毀人又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進入六月,筆者家裡的糧食也要收割了,趁著端午假期,筆者請假回了一趟老家,幫父母收割完糧食之後,也在村裡小住幾天,感受家鄉的變化,就在前幾日,筆者和幾位老人交流之後,也學到了不少俗語老話,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句老人說過的老話,那就是「莫讓野花入門房,進房家毀人又亡」,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呢?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