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11月14日訊(記者黃琪 李杏)14日,為期3天半的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落下帷幕。在「健博時間」裡,蔚為壯觀的展品、誠意滿滿的籤約、絡繹不絕的人群、相談甚歡的笑臉,彰顯著大健康產業的活力。
逛遍12大場館,市民感受深刻:大健康產業何其廣泛,從頭到腳,從生到死,包羅萬象。如今,武漢的大健康產業,也在拓寬邊界。
新科技讓「大健康」融入生活
13日,全球頂尖企業在健博會上發布重磅新品,讓人驚嘆。全球排名TOP10的醫療器械公司西門子全球首發最新超聲診斷系統;GE醫療推出新品「諾亞移動CT」;聯影醫療的「長徵」車載醫學影像中心駛入場館。在這些醫療重器的助力下,平時診斷、「戰」時救治都有「技」可循。
器械和醫藥,向來是大健康產業最重要的兩個板塊。健博會上,世界前十、國內醫藥巨頭悉數到場。遠大醫藥首次向市民展示用於腫瘤治療的免疫治療技術;人福醫藥的新型麻醉鎮靜藥物「瑞馬唑侖」首次公開面世。
置身健博會場館可以感受到,健康二字已融入生活的細枝末節。數百項「新奇酷」科技產品組團亮相,市民在「智能健康鏡」前駐足幾秒,皮膚狀況、血壓信息等一一顯現。通過智能穿戴設備,慢病患者的健康數據實時傳給醫生。
羽毛球陪練機器人。 記者苗劍 攝
各家企業主打「智慧」牌,智能運動心率衣、智能睡眠眼鏡、羽毛球陪練機器人,新科技讓「大健康」融入人們生活方方面面,也為武漢大健康產業注入了新動能。
新業態延長大健康產業鏈
知名企業家、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曾說,「大健康產業鏈很長,分為上、中、下遊。其中上遊主要是基礎研究,中遊包括醫院、製藥廠等,下遊則包括養老、康復等健康服務。」如今,大健康產業鏈在傳統意義上又有延伸。
本屆健博會特設健康金融館,聚集了眾多銀行機構參展。市民好奇,健康和金融到底有什麼關聯?招展負責人介紹:「健康保險、網際網路醫院、電子社保卡、自助就醫系統等,都是大健康產業在金融業的滲透。健康金融一點都不高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某銀行打造的一款「安心養老APP」,聯合養老機構,為老人提供健康、照護、生活、心理等服務,細緻入微。銀行與醫院共建智慧系統,市民就醫只需「刷臉」,掛號、問診、預約和檢查皆可完成。
健康養老和文旅休閒也是武漢大健康產業的新業態。近兩年,不少企業在漢布局高端養老社區;去年,融創文旅及產城項目在漢落地,將打造國內一流康養中心;今年,江夏區用於「醫養結合」的雲景山醫院破土動工。
在院士引領下,11日,27個大健康產業項目現場籤約,武漢大健康產業版圖上,又添基因測序、產業技術研究新力量。
新理念營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浴火重生的武漢,守護全民健康,上升到城市發展新高度。大健康產業,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
本次健博會上,各區設有專屬場館,無不將大健康產業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江夏區著力打造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力爭成為武漢第五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漢陽區重點發展「龍陽湖健康谷」、四新生態新城和黃金口都市工業園這「一谷兩區」;東湖高新區將光谷生物城打造成武漢大健康產業的驅動核。
院士論壇上,院士專家們激蕩思想,為武漢大健康產業發展貢獻智慧。
「要提倡適應新時代健康需求的發展理念。」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陳孝平表示,隨著大健康新時代的到來,人類生命周期越來越長,人們的健康觀念已從過去的「有病看病」,轉為未病先防、及早診斷。
新的健康理念,為大健康產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毓輝說,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30年,健康服務的規模要達到16萬億元。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李小軍表示,大健康產業目前已上升到國家重點培育、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新興產業。
計利天下,相與有成;長江之畔,氣象萬千。
本屆健博會畫上了句號,但武漢嶄新的大健康時代正徐徐拉開序幕。武漢將緊抓「新科技」「新業態」「新理念」,與全球大健康領域企業共商共贏,加速打造「世界大健康產業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