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時候上學,經常會玩鬥和簸箕的遊戲。其實就是比比誰的鬥多,誰的簸箕多。有一種說法是,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藥鋪,五鬥說媒,六鬥做賊,七鬥八鬥離家出走,九鬥十鬥越過越有。
這都是以前的說法,那時候人們也沒啥錢,都窮,過的都不好。所以富裕就成了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寄託,人們就把這種寄託轉變到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的地方,而指紋,無非是人與人之間差異最明顯的。
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警察在辦案時候,都要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指紋作為證據來定罪,就是應用了這個獨一無二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發明了一種看看指紋,就能預判貧富的方法,並且這種方法很簡單,只是看看自己手上有幾個鬥和幾個簸箕就能預判貧富,所以在當時那一輩的農民中,獲得了極大了認同,以至於到現在還有人使用這些俗語。
什麼是鬥和簸箕呢?
鬥和簸箕都是手指上的指紋。鬥是螺紋從外向內心旋轉匯集,呈渦紋狀。簸箕則是由一條條互補相連的紋路向外延伸,也叫流紋。其實這個鬥和簸箕的名稱,來源於農家常用的兩個必備品。鬥是作為盛放容器使用的,簸箕是清理垃圾和雜物使用的。
鬥,因為是盛放作用的,所以引申後寓意著財富的積累,農民認為鬥越多,能夠存儲的財富也就越多,生活也就會越美好。簸箕恰恰相反,即便盛滿,也是要倒出去的。
所以手指的簸箕紋越多,就意味著花錢多,一年到頭存不下錢,日子也會越過越難。而鬥呢,掙的錢都能存起來。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其實看起來並沒什麼科學道理。只是農民的一種樸素的生活寄託吧,讓人們通過雙手去奮鬥。如果不去自己奮發奮鬥的話,那麼就會出現農村俗語說的「十指簸萁沒有鬥,只往外簸沒處裝」的情景。
農村關於指紋是簸箕還是鬥的俗語很多,有的說簸箕多了好,有的說鬥多了好,其實這都是讓人用雙手贏得財富的套路而已。人們對於指紋給自己的美好生活樹立信心。而不能一味根據這些俗話,就自暴自棄,指望好吃懶做而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