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脫貧攻堅,教育部將對貧困縣教師開展普通話提升在線培訓

2020-12-1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4月22日從教育部獲悉,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工作的通知。

通知稱,要針對「三區三州」地區的民族聚居地區,面向普通話教學能力較弱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進行60學時的專項培訓。同時,組織實施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

根據通知,此次培訓的任務及內容為,通過國家示範引領、相關地方為主實施,以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為主要對象,圍繞提升普通話水平和普通話教學能力,通過多種形式,使參訓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相關教育教學能力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提升,示範帶動薄弱地區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具體實施中,培訓將分為國家級、省及地市級兩個層次,分別由教育部、省及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國家級示範培訓上,做好「國培計劃」示範項目的組織實施。針對「三區三州」地區的民族聚居地區,面向普通話教學能力較弱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以語文學科為主,兼顧其他學科教師)進行60學時的專項培訓。該培訓項目經費按照不超過400元/人/天的綜合定額標準給予撥付。

同時,組織實施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組織首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中的50所高校組建培訓團隊,對口2020年52個未摘帽貧困縣,為每縣100名普通話教學能力較弱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提供不少於60學時的在線培訓,探索形成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遠程培訓的有效模式,做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收官工作。

此外,省及地市級培訓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具體組織實施。通知要求,相關省份要在「國培計劃」等項目中充分考慮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需求,統籌相關中央教育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做好相關工作;「三區三州」相關省份要按照教育脫貧攻堅中央資金項目規劃,加快「國家通用語言推廣」項目執行;要針對深度貧困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鄉村幼兒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進行摸底,對普通話未達標特別是在三級及以下水平的教師進行統計核實,明確2020年培訓目標並開展全員培訓;要統籌安排培訓規劃,制定專門培訓方案,因地制宜,完成培訓任務。原則上應於11月底前完成今年培訓任務。

通知還特別提到,在疫情防控期間,可採取遠程培訓、直播課堂、網絡研修社區和工作坊研修等線上培訓方式,靈活安排培訓項目並儘快組織實施,待疫情結束後組織實施線下培訓環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推普助力脫貧攻堅 語言扶貧廣見成效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徐曉萍在會上介紹,近年來,在教育部黨組和國家語委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2019年我們一是統合各方力量,匯聚推普合力。成立了由25家國家語委成員單位組成的推普脫貧攻堅部際協調小組。」徐曉萍說。
  • 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
    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教育部黨組和國家語委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比如,針對重點人群開展普通話培訓,2019年中西部12個省份培訓教師46.3萬人次,青壯年農牧民195.8萬人次,基層幹部21.3萬人次。在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關鍵的時刻,有一些根本性的、長遠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其一便是語言問題。
  • 教育部關於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
    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 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禁止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等,正在制定關於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辦好深度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等政策文件,在資金傾斜、招生計劃安排、控輟保學重點監測評估等方面有針對性推出政策舉措,聚焦「三區三州」135個深度貧困縣和其他連片特困地區169個深度貧困縣,「一縣一策」制定教育脫貧攻堅指導方案,發揮政策集聚效應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聚焦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等三類人群
    據介紹,2019年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方面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指導各地開展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建設,配合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推廣使用工作,在民族地區加強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 教育部將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教師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
    本報訊(記者 黃鵬舉)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就做好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通知指出,培訓分為國家級、省及地市級兩個層次,分別由教育部、省及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以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為主要對象,圍繞提升普通話水平和普通話教學能力,使參訓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相關教育教學能力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提升,示範帶動薄弱地區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通知強調,做好「國培計劃」示範項目的組織實施。
  • 教育部新聞辦: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戰役」,高校這樣行動
    疫情時期,高校統籌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努力克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多措並舉助力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戰役」。隨教育小微一起來看。發揮學科優勢  助推特色扶貧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日前啟動了教師信息素養與在線教學能力提升在線培訓。
  • 為脫貧攻堅貢獻語言之力,語言扶貧成果在京發布
    《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以來,語言扶貧事業取得顯著成效:「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上升至80.72%,「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普通話普及率達到61.56%;貧困群眾的普通話交流能力明顯增強,職業技能大幅提升,創業致富願望愈加強烈。
  • 教育部組織開展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普通話培訓工作
    7月16日、7月22日,新疆2008年貧困地區少數民族漢語教師普通話培訓班分別在伊犁師範學院、新疆教育學院開班,來自北疆三地州的40名哈薩克族中小學漢語教師、南北疆七地州的80名維吾爾族中小學漢語教師將接受為期35天的普通話口語訓練。
  • 四川 教育助力拔窮根 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輸血更造血聚焦「上好學」,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輸血更要造血。四川省首創「一村一幼」計劃,提出「學好普通話、養成好習慣、懂得感恩情」,消除兒童教學語言障礙。4年多來,持續改善園舍條件,培訓提升輔導員保教保育水平,共計開辦幼教點4706個,招收幼兒20.9萬人,聘用輔導員16577人。四川省財政按「每個幼教點配備2名輔導員、每名輔導員每月補助2000元勞務報酬」的標準給予定額補助,減免幼兒保教費並提供午餐。2019年10月,「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項目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 各地開展多項活動 推廣使用普通話
    南昌大學與撫州市開展國學經典學習結對幫扶,100餘名當地基層教師參加培訓;南昌師範學院開展在線「紅色走讀」活動,鼓勵學生雲遊江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誦讀紅色家書,傳揚中華優秀革命文化。最近,在重慶市江津區四牌坊小學,每天有20分鐘的親子共讀活動。「通過活動,學生可以鞏固學到的規範讀音,並帶領家長一起學習使用普通話。」學校老師表示。
  •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今天你講普通話了嗎?
    9月14日,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拉開帷幕。本屆推普周著力展現普通話在助力脫貧攻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積極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氛圍。,貫徹落實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
    健全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對城鄉勞動力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幫助進城務工人員、一線職工和新型農民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健全職業培訓層次設置,完善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暢通技能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4.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
  • 助力民族地區脫貧「摘帽」 瀘州老窖勇當脫貧攻堅排頭兵
    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從未缺席並勇立潮頭。自2015年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瀘州老窖不斷提高政治站位,竭力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主動承擔起3個貧困縣、18個貧困村的對口幫扶重任,5年來累計募集捐贈和「以購代捐」資金7.2億元,大大促進了對口幫扶地區高質量如期脫貧,用行動積極踐行脫貧攻堅的責任初心。
  • 8成四川人會講普通話 一指標穩居全國第二
    截至目前,全省普通話普及率達80.3%,年均完成普通話測試近60萬人次,測試數量持續穩居全國第二。推普工作的不斷加強,有力推動了全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和進步。語言傳承創新不斷深入。將語言文字作為重要文化載體和育人資源,不斷推進優秀文化傳承發展,舉辦的中華經典誦寫講演活動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唯一特別組織獎。
  • 教育部:去年農村和少數民族普通話培訓人數翻倍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2018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 中國教育報 圖「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5月31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去年推普脫貧成效顯著,農村和少數民族普通話培訓人數93萬,比上年翻一番。普通話水平測試人數791萬,同比增長近兩成。漢字應用水平測試人數突破3萬,比上年增長近五成。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人數46萬,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 官方蓋章,八成四川人會講普通話!儘管帶點椒鹽……
    截至目前,全省普通話普及率達80.3%,年均完成普通話測試近60萬人次,測試數量持續穩居全國第二。推普工作的不斷加強,有力推動了全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和進步。 語言傳承創新不斷深入。將語言文字作為重要文化載體和育人資源,不斷推進優秀文化傳承發展,舉辦的中華經典誦寫講演活動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唯一特別組織獎。
  • 在線教育推廣普通話 尚德機構助力精準扶貧
    尚德機構公益中心副主任劉青陽在籤約儀式上表示,該項目自2020年4月就啟動了試點工作,短短半年,已為全市1046位教師送去了線上直播課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科教師提供了線上直播,受益學生14763人。此次戰略合作的籤署,將有助於進一步發揮尚德機構網際網路教育優勢,實現普通話推廣,助力山區教育發展。
  • 8成四川人會講普通話……
    截至目前,全省普通話普及率達80.3%,年均完成普通話測試近60萬人次,測試數量持續穩居全國第二。  語言傳承創新不斷深入  舉辦的中華經典誦寫講演活動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唯一特別組織獎。完成了全國數量最大、覆蓋最廣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任務,完成183個縣(市、區)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91個調查點全部通過國家驗收。
  • ——教育部定點幫扶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高質量脫貧紀實
    教育部科技司則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優勢,千方百計為青龍教育發展補短板、強弱項;先後組織中國移動、阿里巴巴、好未來、海康威視等企業到青龍開展公益捐贈,其中僅專遞課堂系統就達21套,幫助青龍實現了中小學專遞課堂全覆蓋,各類項目總價值超過2500萬元;協調中央電教館實施教研共同體協同提升項目,協調北京師範大學開展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不斷提高青龍師生教育信息化水平;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
  • 中國普通話普及率超80%,文盲率降至4%以下
    》,其後,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工作啟動,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正式實施;2018年,《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吹響了語言扶貧減貧攻堅號角。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說。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脫貧攻堅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江蘇師範大學一群大學生來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社會實踐。在拉果鄉休果村,同學們入戶調查貧困戶普通話水平,為教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