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菜可以說是享譽海內外,非常有名 。比較有代表性的海鮮類菜式有:潮州墨魚丸、鴛鴦膏蟹、明爐燒大海螺、油泡魷魚等。而小吃以城北的胡榮泉為代表,有春餅、鴨母米念、白皮餅,還有流動攤擔上的鹹水稞、草稞。
而且,潮州菜用料廣博,具有「三多」的特點:一、水產品多。二、素菜式樣多且獨具特色。三、甜菜品種多且用料特殊。所以呀,這些美味的潮州特色小吃,你都品嘗過嗎?
腐乳餅:這是廣東省潮州著名的特色傳統餅食之一。它柔潤清香,甜裡帶著特殊的香味。其造形小巧,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芳香可口,甜而不膩,而且富含營養,是餅食中的佼佼者。
最突出的是它柔潤清香,甜裡帶著特殊的香味,純都是純手工製作,口感更佳。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
腐乳餅同時也是極佳的茶食,很多潮汕人喝功夫茶往往會搭配上一盒腐乳餅當作點心呢!
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它以精麵粉製成餅皮。餅餡中,腐乳塊百分之二點五,名酒含百分之二,白豬肉要經過精選,切成肉丁,佔百分之十八點二,粉糖含量百分之二十七點五,還有蒜頭等,配料總共在十四種以上。
不僅用料講究,腐乳餅在製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先後有序,烤焙也有章法。這樣,使餅皮薄而不裂,餅餡飽而不露,幹潤而不焦躁。目前,這種產品已成批生產,並加上漂亮的裝潢,每年均有出口。
粿汁:粿汁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大眾化的傳統民間小食,屬於潮菜。在潮州街上,隨處可見賣粿汁的小食攤,叫一碗熱騰騰好像粿條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淺棕色的滷汁,再點些滷豬腸、滷肉、滷蛋、豆乾或菜尾等,這就是粿汁了。
粿汁要趁熱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時至今天,潮汕粿汁仍深受人們歡迎,價錢也不貴。
粿汁,其實就是一種源自廣東潮汕農村的米制農家小吃。其做法是:需要將大米磨成粉,加入水調成米漿,用炊(蒸)或烤的方式將其製成薄片,然後再和入米漿煮成稀糊,然後調入潮汕調味品以及滷豆幹、滷豬肉、滷豬腸等。
這一食物是潮汕小吃中可謂頂梁柱之一,不過在外地想要吃到就比較難,畢竟粿汁的製作工序比較繁複。所以,若果你在廣州看到粿汁,記得要試試。
在潮汕的街頭上,隨處都可見賣粿汁的小食攤。作為潮汕人愛吃的早餐之一,外來的人剛開始聽到「粿汁」這一詞,總會誤以為是「果汁」。
於是,連連稱讚潮汕人很西式健康,連早餐都習慣喝果汁。只不過,這個粿汁非彼果汁。對鍾情於各種「粿」品的潮汕人來說,這裡的粿汁也是由大米製成的。
粿汁的製作方法,是將大米磨成粉同水調成米漿,用炊(蒸)或烤的方式將其製成薄片,再切成三角狀小塊,和入米漿煮成稀糊。
而像這樣一碗看起來平平淡淡的粿汁,要做得好吃,在製作工藝上其實甚是考究。此外,還要加上專門配製的調味醬料和配料,吃起來口感才會特別香美。
很多潮汕人說,清晨的時候,走到一家賣粿汁的小食攤,叫上一碗熱騰騰好像粿條般滑口的粿片,就是常見的「潮式」早餐了。
還有很多潮汕人說,饕餮盛宴也比不過這一碗潔白細膩的粿汁令人來得胃口大開,趁熱一碗下肚,香馥的稻米香味搭配滷得恰到好處的豬肉、豬皮,堪稱絕配!
鴨母捻:這個是潮州傳統的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類似於北方的湯圓,但是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
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要求皮柔韌,餡軟滑。
鴨母捻有多種餡(綠豆、紅豆、芋泥等),為便於區分,不同餡的鴨母捻都有自己的記號,如有的形狀圓、有的橢圓,有的有紅點。
當然,還可以把這個「鴨母捻」撈乾,再灑上花生芝麻碎,這樣就成了另一種美食「鳳凰春」。「鴨母捻」、「鳳凰春」都可以在名店「胡榮泉」吃到,小店經常是門庭若市。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