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六大茶之一的黑茶,同樣擁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黑茶」二字,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徵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後踩包之茶,具有發酵特徵,實為黑茶無疑。
黑毛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湖北青磚茶、四川藏茶、安徽古黟黑茶、雲南黑茶、廣西六堡茶及陝西黑茶。
有著深厚歷史背景的黑茶,其起源也眾說紛紜,一說湖南安化黑茶,為黑茶始祖,唐史中記載為「渠江薄片」,曾列為朝廷貢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創製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紀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國領先地位,萬曆年間被定為官茶,大量遠銷西北。
另一說四川藏茶,為黑茶鼻祖,《史記》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南(四川)八部族貢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詔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烏茶即藏茶、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 《西藏政教鑑附錄》:「茶葉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產龍團、鳳餅茶,貢奉朝廷後作和蕃禮品帶進藏區。之後,雅安藏茶源源不斷輸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唐、宋以來,朝廷先後行「茶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邊」,雅安藏茶迅速發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設茶馬司於秦、洮、河、雅諸州,自碉門(今天全)、黎(今漢源)、雅(今雨城)抵朵甘、烏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餘裡……」,宋熙寧七年在雅設茶馬司,位於今名山新店。
黑茶到底如何起源,還待歷史學家為我們進一步解密,這一爭議,卻是在黑茶品鑑中的一種美談,大家喝著各自喜歡的茶,一起探討黑茶的歷史起源,誰說又不是一種潛在的,文化歷史傳承呢?
關於黑茶,網絡上流傳著「一半茶一半藥」的傳言,並且許多商家將此當作了,宣傳噱頭,但我個人覺得並不可信,是的黑茶中存在許多營養物質,但將之比作藥,有些誇大其詞,不論中醫、西醫,用藥都講究劑量一說,並且還要與各種不同的藥材搭配使用,如果因為一種食品、飲品,營養價值較高,就稱之為藥,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若您不是真正喜歡喝茶,是被網上一些流言所吸引,那不建議您去嘗試,因為他很難達到您預想,只會給您徒增煩惱罷了;只有真正喜歡,才能了解到其內涵,才會去了解、享受、探尋其就,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