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拼多多商家:倔強活著的中國製造業底層生態丨CBNweekly封面故事

2020-12-11 第一財經

2018年7月26日,電商「新貴」拼多多在紐約和上海兩地同時敲鐘高調上市,隨後卻因為平臺上充斥著大量性質為「假貨」或「山寨」的廉價商品,遭遇公司歷史上最大一輪輿論危機。

但時至今日,用戶打開拼多多,仍是滿屏充斥著不到20元一件的包郵針織衫或者「爆款」打底T恤,也很容易找到50元左右「買一送四真皮質感2018年新款女包」,首頁出現的一雙已成功拼團9.9萬件的「花花公子貴賓正品」運動鞋,售價只有26.9元……這是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中產人群不太會涉足的消費世界。

8月31日,拼多多公布自IPO以來的首份財報,各項營業數據均在佐證它所「代言」的低價消費市場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那個市場如黑洞一般的旺盛購買力。

所以,拼多多創造的商業盛況,背後的驅動力也從來不是所謂的「消費降級」。

過去這個夏天,被各種爭議、嘲笑、唏噓所籠罩的低價消費世界,藉由拼多多的迅速躥紅,從一個過去不為人在意的狀態,突然平鋪於世人面前。

與這個能量巨大的消費世界一同被忽視的,還有數千萬的中小企業,它們依靠生產中低端產品生存於貿易鏈條的最底層,算不得什麼先進生產力,卻默默為整個低價市場日復一日輸出巨大的產量。

本文中將陸續登場的4位主人公,正是來自於珠三角地區製造業底層的工廠老闆。他們的故事,折射出的正是中國龐大生產製造圈層被忽視的那一面——除卻小人物融入商業洪流後註定遭遇的艱辛,也有這個階層特有的機敏和努力。即使長期生活在某個半徑狹小的區域,多年積累的製造經驗也會幫助他們在面對外界冒出的各種新概念時,保留自己的一份篤定判斷,並且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

·Ⅰ·

#酒桌上的東莞廠二代們#

搭乘城際列車從廣州出發,只需3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廣東另一個以製造業聞名的城市——東莞。東莞大朗鎮因為毛紡織產業聚集而聞名,在這裡我們結識了兩位「廠二代」:陸濤和張馳。

我們最先是在一個主題為「拼多多商家」的百度貼吧裡遇到了陸濤,一開始因為擔心採訪是涉及環保話題,他很謹慎。直到大家一起走進一間西餐廳,陸濤才漸漸放鬆下來,一次敞開心扉的長聊就此開始。

話題從陸濤為自己微信頭像所選的那張照片開始——他坐在一輛奔馳車裡,身穿一件黑色印有五彩騰龍圖案的花襯衫,那副藍色墨鏡和一塊看起來很貴的手錶都格外引人注目。他有點不好意地解釋說,那是自己兩年前在外面「折騰」時的樣子,現在因為回到工廠,為了幹活方便,他平時已經穿得很簡單。

陸濤是河南人,父親從在上海的碼頭做搬運工開始,一步步做成包工頭,35歲那年來東莞大朗鎮開辦了一家化工廠,向當地的製衣廠銷售硫酸、柔順劑等產品,第一年就賺了200萬元,後來又做起一家印染廠。

作為一個「廠二代」,陸濤在高中只讀了26天就退了學,先在自家的工廠幫忙,20歲時出去單幹,也開了一家小規模的化工廠。剛出去闖蕩時,陸濤有陣子喜歡到澳門買回各種奢侈品武裝自己。「那時候覺得成功人士嘛,幾千塊錢一件衣服、名牌手錶、大金鍊子都是標配。但我爸看不慣,說我是庸俗的人,是社會最底層的人。」陸濤談起自己與「廠一代」之間的那些矛盾。

幾年前,陸濤跟著叔叔學會了打高爾夫球,正是這個愛好,讓他信心滿滿地砸下幾百萬元,開了一家高爾夫會所。那段時間,他變得愛學習了,專程跑到外地聽所謂的「名師」講課,最密集的時候,一天要跑兩個城市去聽課。為了結織更多的有錢人,他還花幾萬元給自己報了一學期的北大EMBA課程,但是並沒念完。

「當時就想著利用高爾夫創造一個商圈,然後運用商圈融資——賺那些有錢人的錢。」工商管理的課程,加上自己的人生經驗,讓陸濤當時覺得高爾夫會所這門生意一定大有可為。他為這間會所設置的最低會費是每年1萬元,單獨來打一場球的費用是1000元,但最終會所以關門收場。

在飯桌上,陸濤主動聊起去年創業失敗的慘痛經歷,「像我們這種小公司,就不該搞什麼戰略決策這些玩意兒,把自己全給做進去了。」陸濤當初建立的一個微信群裡,直到現在還掛著400多個因高爾夫球生意結識的「有錢人」,但他在群裡已經不怎麼說話了。

2017年高爾夫會所停業後,陸濤重新回到父親的印染廠幫忙,直到過去兩個月,他又開始為自己的新一輪創業忙碌起來。他在拼多多上註冊了一個店鋪,售賣用自己家工廠的化工原料生產出來的洗衣粉。

陸濤家的化工廠原本從沒做過洗衣粉。他只能現請師傅,配比出「與知名品牌效果一樣」的洗衣粉,並註冊了一個商標叫「鷹牌」。

在陸濤眼裡,研發洗衣粉完全不是難事,「像我這樣完全不懂化工的人,只要在工廠裡待一段時間,也能自己做出洗衣粉來。而且洗衣粉的功效沒有那麼準確的檢測,消費者使用主要還是憑感覺,效果差不多就會被認可。」

那些做好的洗衣粉,按照每袋2公斤的包裝。但下一步他已經打算再做點線下零售生意,把自己的「鷹牌」洗衣粉推向大朗鎮的超市和小賣部。

洗衣粉的外包裝,直接借用了沃爾瑪的自有品牌——「惠宜」,這是陸濤聘請的那位網店運營小二給出的建議。陸濤從前沒聽說過「惠宜」,當他看過廣告圖片後,覺得包裝袋的設計簡潔大方,而剩下要做的事「只要將品牌名稱PS成『鷹牌』就可以了。」

陸濤研究了拼多多上的洗衣粉售價,同等重量的大約在10元一袋。「每斤洗衣粉的成本只有1元,再刨去物流費用」,依然還有幾塊錢可賺。而這個成本,他的工廠也做得到。

但是陸濤沒有想到,尋找最合適的物流合作,成了他此次創業的一道關。他在工廠附近找了好久,對方的最低出價每單首重也要收5元。最後他終於說服了一家快遞公司與自己合作——用抽成的方式支付費用,但要求對方「哪怕每天只有一件訂單,也要按時來收貨」。

「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同意和我合作,當時我就是不停地給那個老闆畫大餅,告訴他,我做起來之後每天能發5000件。但你知道嗎,5000件是什麼概念,是2萬斤洗衣粉啊。」陸濤說。

與陸濤同齡的張馳,目前也在為父母經營的兩間毛紡織工廠忙生意。因為訂單量大,他在前一天晚上幹了通宵才發完所有的貨,第二天又接著在廠裡忙活別的事。

「我從小學開始就在廠裡幫我老爸打包,不停地做,就這樣無止境做下去,你也就會習慣了。」張馳沒有陸濤那麼愛折騰。他當過兵,從部隊裡退伍時,曾想過離開東莞到其他城市發展,但遭到父親的極力阻攔。

「家裡的路都幫你鋪好了,你不接我的班,你想幹嗎?」他到現在還記得父親當年扔給自己的那些氣話。但幾年後的今天,他也有了和父親相似的人生總結:「其實我們這邊都是這樣,也無所謂啦,做就好了,曾經嚮往過外面,羨慕過別人,但了解過市場後,發現什麼都不好做,所以做好自己就好了。」

張馳2015年也曾開過一家淘寶店,想要從生產跨到銷售端試一試。為了開淘寶店,他特意去別人的公司裡上了一陣子班,學習如何運營網店,還自學了PS,想著以後可以為自己的淘寶店P圖。

店鋪開張後,張馳會不定期跑到廣州十三行的新中國大廈看版。那裡的檔口據說有很多出自韓國設計師的款。他先從十三行少量拿回一些貨,放在自己的淘寶店裡賣,一旦賣得好,馬上就在自己家的工廠批量生產。出廠的成本價,可以比十三行的拿貨價便宜十幾元,一個月的銷售利潤可以超過2萬元,但是看一下自己為店鋪推廣所支付的廣告費用,每月也是2萬多元。

這樣努力了兩年,他最後總結,這門生意終究還是沒法做。「那兩年我等於完全是幫馬雲打工了。」這段經歷讓張馳認為,開淘寶店是個大生意,靠一兩個人是幹不起來的。此後,他重新回到父親的工廠,算是正式接班。

面對擺在面前的新機遇——拼多多——張馳倒是沒有急於出手。曾經有個拼多多的店鋪,要求他在3個星期內生產出5萬件毛衣,但是按照工廠之前的生產標準,備料環節就需要10天,加工和打包再需要10天,所以根本無法按時交付。

但拼多多對於張馳的誘惑仍然很大。他研究過首頁的那些爆款,發現這裡的商家給出的款式其實很少,如果價格壓得夠低,並且準備好足夠多的貨,哪怕只有一個款也可以開團,再花點錢做推廣,可能真的有戲。

而回頭看自己熟悉的產業,他也算過一筆帳——毛紡織行業通常上半年是全國內銷訂單的淡季,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和下半年比起來,單件能省下2至3元。

「所以就看你敢不敢搏了——在4月、5月把貨做出來,9月、10月放在拼多多上賣,一件衣服能賺10塊錢,但如果搏失敗了呢,庫存會讓你虧得很慘。」張馳說。聽起來這的確像是一場賭博,因為一件毛衣按成本20元來算,以1.5萬件的開團量,至少要用30萬元的啟動資金來備貨,才能達到拼多多的要求,在72小時內完成訂單發貨,「拼多多就是做一輪,沒有任何加單的想像,不可能加單的,賣完一批貨就撤,馬上換下個款。千萬不要補單。」

真想要加入拼多多這場大混亂,降低一切可以節省的成本,需要完成的數學題還遠不止這些。

對應於拼多多上經常可以看到的產品售價,張馳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用料如果選15元一斤的人造毛,雖然織出來的毛衣容易變形,但是按每件衣服6兩左右的毛料來計算,一件成衣的原料成本就可以降低到10元以下。

生產工藝方面,傳統生產一件圓領毛衣得直接寫好程序由織機織出,而最節約成本的辦法,其實是先織一件平領,工時可以比圓領短5分鐘,這樣織機的成本也瞬間降低了。而後期可以找工人,將每件衣服的衣領直接剪成圓形再縫合。

之後的水洗環節,也能節約8毛錢。優質毛衣在這個環節一般要添加柔順劑,讓手感更鬆軟,水洗一件的成本在1元左右,為拼多多供貨「直接過清水就夠了,成本就變成了2毛錢一件!」

最後的熨燙步驟也有大學問。毛紡織業素來其實有一種「暗箱操作」,一件毛衣需要生產5種尺碼,如果做低價服裝,只要做中間3個尺碼即可,最小碼和最大碼都可以通過熨燙實現。「除非是行業裡幹了十幾年的熟手,否則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根本不會被發現差別。」張馳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不過當下,毛紡織工廠已經進入了內銷的旺季,張馳的這套拼多多生產理論,只有等到來年春天才有機會拿出來實踐。

說到自己的職業理想,張馳的願望和眼下的現實生活之間跨度很大。他想做「有文化特色的餐飲行業」,但具體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或者餐廳,他心裡並沒有什麼清楚的描摹,但至少「應該是可以吸引年輕人的」——這個目前所有大品牌都熱衷談論的產品願景,也正符合張馳的想法。

·Ⅱ·

#優姿蔻真皮女包的品牌夢#

每天清晨6點多,平敬滿會睡到自然醒,在8點前準時出門,穿著他那雙安踏運動鞋在小區裡或者家附近的盤古王公園晨跑。每次他都會跑滿5公裡,一邊跑一邊用那款牛角形的耳機聽著祁隆或者冷漠這類歌手演唱的「勁爆型」歌曲,這樣他就會越跑越帶勁。

平敬滿是廣州獅嶺鎮優姿蔻真皮女包加工廠的老闆。養成跑步習慣的他,除了覺得這項運動很解壓,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跑步時,他腦子裡常常能迸發出各種產品設計靈感。

「有時候一個款式做得不滿意,我就會一直跑一直跑,腦子裡一直在想,直到自己想出來如何改進,才會慢慢把步子放慢下來,心裡才會覺得舒服。」他說。

在廣州市區的中港皮具城門口,花15元坐上開往獅嶺鎮的大巴,40分鐘後就可以到達這座「中國皮具之都」。據說每年全球70%的皮包都來自於這裡。作為國內最大的皮具加工的集散地,獅嶺具備從原料採購、工廠製造、檔口銷售以及物流運輸的完整產業鏈條。從獅嶺鎮市區去往平敬滿的工廠,沿途經過的門店或者廣告牌,70%都與皮具製造有關。

平敬滿的工廠位於一棟9層廠房的4樓,總面積有600平方米。為了接待記者,他專門推遲了去杭州參加電商培訓的行程。那天,他穿了一件600多元的勁霸牌藍色商務短袖襯衫,配著黑色休閒褲和一雙白色的皮鞋。雖是江西人,但平敬滿在廣州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不抽菸,卻愛上喝茶,辦公室的桌上擺了一套相當體面的功夫茶茶具。

用「優姿蔻」這個名字做工廠品牌,是平敬滿妻子的主意。這個比平敬滿小12歲的姑娘,通過自考讀完了大學,現在在廠裡擔任平敬滿的助理,如果有外國客戶來訪還能做做翻譯。她千挑萬選,最終相中了juvenescence這個生僻、但聽起來很有文採的英文單詞,中文譯為「少年時期」。

「注意這個單詞的首字母j是不發音的。人在少年時期需要時尚啊,只要能代表時尚就可以。」平敬滿妻子對《第一財經周刊》解釋說,優姿蔻一詞正是節選了這個單詞的前半段,此外又加上了時尚品牌們都很喜歡用的「蔻」字,最終組合而來,它還有一個用英文和拼音混合的logo——「JUVENES KOU」。

平敬滿對妻子的品牌創意感到滿意,因為時尚高端正是他想達到的品牌氣質。他買過一些和商業管理相關的雜誌,對於讀到過的海爾董事長張瑞敏砸掉76臺品質不好的冰箱的故事,十幾年都忘不掉。

他是從在姐姐開的皮包工廠幫忙開始,慢慢涉及這門生意。那時曾有客戶拿來一個標價只有36元的包,告訴他,河北那邊有村子只要19元就可以做出同款。於是,他親自跑去河北考察了一趟,摸到了加工這些皮包的村落,看到那裡的工人白天幹農活,晚上做包,用的都是廣州這邊工廠廢棄的材料。

「那時候我就意識到,要做就得做有品牌、高質量的東西,因為打起價格戰,永遠會有人拿出更低價格的東西來。」在親眼目睹了河北同行的作業方式後,平敬滿得出一條重要結論。

2015年後,平敬滿自己出來單幹,繼續做女式皮包,但出廠價定位在80元至120元之間,這些產品的終端價格則可以再漲2至3倍。

他也拒絕過一些拼多多的商家的訂單,因為對方開出的出廠價只有20元左右,他覺得這生意沒法做。

「只要用最差的原料,做工粗糙一點,是可以做的,但是我想做有品牌和品質更好的東西。」平敬滿說,他曾在廣交會這種場合去請教一些設計師,得到的鼓勵也都是要堅持做有品牌、有設計感的產品。這讓他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信心。

為了加大設計能力,他還聘請了3位打版師傅,平時常和師傅們一起探討新款式,3年來工廠裡七七八八已經設計出1000多個版。

他去香港看過走秀。那些模特穿的衣服,「花花綠綠的,男的還戴個耳環」,他實在欣賞不來,但會關注模特身上背的包是什麼款式、衣服大多採用了什麼樣的流行色,想著有哪些設計元素是自己可以借鑑的。

他指著自己展示間裡的一款綠色軟羊皮單肩包,頗為得意地介紹,原先客戶發來的樣板包是卡其色,但平敬滿建議可以再多出一種他在秀場看到過的翠綠色,結果去年夏天3個月內就賣出了2萬隻,「當時忙到日夜趕工,靠這個包我們賺了不少錢。」

打版師傅們工作的木質大長桌上,擺著一隻剛打好版的皮包實物,款式承襲了Burberry一款經典米黃色格紋手提袋,旁邊還有一沓圖紙,打版師用黑色籤字筆記錄下在打版過程中發現需要修正的各種細節——「取消前後袋」「要改拉鏈的結構」。

「我發現中國市場好像很容易做,客戶發過來的包都是大牌,是不是消費者都有一種崇洋的心理?」有一年,因為不斷有客戶詢問一款香奈兒的小羊皮包,平敬滿得出了這樣總結。對於這類大品牌的產品,平敬滿已經有很多改良經驗——比如將香奈兒的logo去掉,或者將C改成一個圓圈,原版9個菱格可以改為8個或者12個,「我覺得只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不侵權就可以去做。」

一年以後,平敬滿發現這款女包的銷量開始下滑,直到有一天看著自己手裡的iPhone 6他才猛然想到,可能是因為現在手機屏幕都變大了,而原版包的尺寸連一部手機都塞不下。於是他放大兩公分,又在包鏈上加了個能伸縮的環扣,這款包又重新變得好賣了,直到現在,淘寶店每月還有上千的銷量。

「大牌的產品有時候還沒有我們考慮得周到。」平敬滿說。為了防止別人抄襲,他還花幾千元給這款包申請了專利。

聊完自家的生意,平敬滿主動邀約,帶記者去見識了獅嶺鎮的胡屋村。那裡因為集中了一些「前店後廠」的檔口,因而被稱為獅嶺的淘寶村。

白天老闆們忙於管理工廠生產,所以每天下午5點後檔口才會開門營業。全國各地的淘寶店店主會來這裡挑選貨品,有時候後面的工廠當天就可以安排物流發貨。

為了了解市場行情,平敬滿更喜歡不定時去城裡的廣州中港皮具城。有著16年歷史的中港皮具城,駐著上千家皮包批發檔口,空氣中永遠都有一股濃厚的皮具味兒。這裡的檔口有個特色——隨著樓層升高,檔口裡展示的皮包的質量也越高檔。這裡的店主幾乎都只做熟人生意,從檔口門前走過,他們不會主動招攬生意,也不願意與陌生人囉唆。

平敬滿已經有幾個關係熟的老闆,他也知道,有些門店會將一些新款藏在窗簾後面,只供應給老客戶。每進一家店,他會快速看一圈,遇到喜歡的,就詢問一下材質和價格,在相熟的檔口老闆那裡,他可以按5件的最低數量挑選一些皮包新款。

這些款式隨後會被掛到他在阿里1688的工廠主頁上,用來接一些客戶的訂單,生意好的話他就會拿回自己的工廠做。

最近一段時間,平敬滿發現了一種幫自己學習各種時尚內容的新渠道——小紅書。通過搜索「時尚」這個關鍵詞,他就能看到外界眼下都在流行什麼,此外他開始學習那些KOL的推廣文案是如何寫的。他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這些學習,全都是在為他的「優姿蔻」真皮女包即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款新產品做準備。

·Ⅲ·

#中大布匹市場和瑞寶製衣城#

廣州市的海珠區,四面被珠江環繞,著名的城中村康樂村就位於該區。它與中山大學的南門以瑞康路相隔,在大約1.3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密集居住著十多萬外來人口。2016年,在廣州市政建設部門的支持下,康樂村經過整治,鋪上了瀝青路面,而左手邊約200米長的街區裡開滿了各種布匹店,這條路的盡頭,便是廣州國際輕紡城的入口。

迷宮一樣的輕紡城,內部分為5個大區,每個區都獨立成棟,樓高七八層,相互之間用通道串聯,四面橫縱展開後每條主幹又會延伸出多條分支,而後各自排列著主營不同特色布匹的檔口。這裡與中大九洲輕紡廣場、珠江國際紡織城、新長江輕紡城等數十家批發城共同組成著名的「中大布匹市場」。

大概只有那些每日在此處忙碌穿梭的送貨電瓶車是從來不會迷路。很多小貨車最終的去向,是自此繼續向南一公裡外那片比鄰一條汙水河道、俯瞰如密林般的一大片矮舊樓群。

那裡正是隱匿了上千家製衣作坊的海珠區瑞寶村瑞康工業區,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外人更為熟悉的「瑞寶製衣城」。

8月末的暴雨天,整個製衣城內除了快速閃過的送貨電瓶車,各個街巷幾乎看不到閒人。每一道狹窄的巷弄裡,「永茂製衣廠」「鑫意隆製衣廠」……各種鑲嵌於外牆的工廠招牌高低錯落。那些牌匾除了突顯廠名,通常還標註著工廠老闆的手機號碼,並簡單註明業務範疇,諸如「專業加工梭織女褲」「專業承接針織來料加工」。

據說瑞寶製衣城在十幾年前還是一片池塘,因為周圍規模稍大的工廠已經無法供給足夠的產能,政府才將這片土地規劃出來用作製衣。在這片樓群裡,每幢樓的每一層,格局都差不太多——400多平方米的空間,通常被一堵牆將整個層區隔成兩家工廠。而廣州市民每每關注到瑞寶,總是與「失火」的社會新聞相關。

田方政的「詩之穎服飾」,就坐落在製衣城最深處的28棟B組3樓。斑駁的外牆上早已經找不到門牌號,需要一路問詢才能慢慢打聽到。步入昏暗的樓道,牆面上貼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廣告。為防止閒人隨意闖入,田方政特意養了一條狗,並在二樓的牆上用黑漆刷上「內有惡犬,請勿靠近」的告示。

屬於他的那半層樓,大約200平方米,月租6000元,算是整個瑞寶製衣城最便宜的。走進車間,儘管所有的窗子都開著,天花板有十幾臺綠色的吊扇在快速轉動,撲面而來的布料味道仍有些嗆鼻。

整個車間裡除了一張專門用來裁剪布料的大桌,剩下的空間擺了6組、每組3臺打邊機。田方政按照製衣的凵車(打邊)、車位(貼標)和四線(拼合)三道大工序來分配人手。眼下因為是淡季,車間只有不到10人在埋頭各自做事。在他們附近,各種花花綠綠的半成品和布料被隨意丟在地上。

「每天看這些衣服都麻木了。其實衣服都差不多,不過是面料有些區別,印花圖案不同,款式都是大同小異。」站在車間的中央,田方政隨手拿起一件印有黑色字母的白色T恤很平淡地說,這件衣服的成本價是19.5元,製作工序上要先裁剪好布料,送到印花廠,印好圖案後再拿回來繼續縫製完工。

當被問及為什麼會出現「5毛錢」的成本核算時,他猛抽了一口煙,轉頭看一眼窗外想了想該怎麼回答,然後扔回了一句:「還好吧,還沒有算到幾分錢呢,一件衣服光是布料成本就得十二三元,最後每件衣服也只能賺一到兩元。」

32歲的田方政,有著南方人特有的精瘦面容,短寸髮型,頭髮已經白了一半,穿著帶有汙漬的短袖短褲和一雙拖鞋,聊天時每隔15分鐘就要抽一根煙。

7年前,他花7萬元將這間廠房轉租下來時,到手的還只是毛坯屋,連像樣的窗戶都沒有。他花錢鋪了地磚,又裝上了窗戶和窗簾,數年來不知道更新了多少次設備,製衣廠的生意就這樣被慢慢打理起來。

他的辦公室,地上擺著一個電飯煲,門後儲藏著大米。再往裡間走,就是臥室。多年來,田方政一直吃住在廠裡,妻兒則留在湖南老家。他從沒想過要租房住,更沒有在廣州買房的打算,因為他覺得,說不準哪天生意就不好做了,到那時他就準備回老家。

只有初中文化的田方政,一直是個愛琢磨事的人。16歲那年,老鄉介紹他從湖南的一個縣城跑到廣州的製衣工廠打工,做了一年也沒攢下什麼積蓄,他便問老鄉借了6000元學了半年打版,憑藉手藝跳到規模更大一些的廠裡繼續做工。

到廣州的第9年,田方政和朋友合夥在瑞寶製衣城承租了一個車間辦廠,積累了一些上下遊經驗後,他就決定自己單幹。

給別人打工那陣兒,田方政就跑到網吧註冊過一個淘寶店的帳號,他想向一些網店客服打聽該怎麼開網店,但是沒人教他。自己開廠後,田方政又交3000元學費報名了一個淘寶培訓班,可那時廠裡的業務已經變得越來越忙,開淘寶店的事只能就此作罷。

眼下,「詩之穎服飾」的業務強項是T恤和衛衣,田方政已經不再像工廠剛開業那會兒,什麼品類的單都接——毛衣和風衣他都做過。「時間一久,你根據自己的工廠規模和經驗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品類,不適合的單子會流失,適合的越做越大。」田方政後來選擇專攻T恤和衛衣,因為做起來相對簡單。

旺季工廠會有20多個工人,每天工作14小時,日產7000件衣服。這些訂單幾乎都來自淘寶和天貓。手腳快的員工月工資能達到9000多元,一般的員工平均也能拿到7000多元。夏秋兩季過渡的這幾周,正是工廠們的淡季——夏裝的訂單逐漸收尾,秋季衣服還沒上市。所以車間裡工人們做工的速度與平時相比也放慢下來,每天需要完成的訂單只有1000件左右,一輛麵包車都裝不滿。

田方政說,與七八年前相比,現在人工的成本已經翻了3倍左右。好在他廠裡的工人算是穩定的,有些人從開廠一直跟到現在。缺人的時候,他會拿著自己工廠的衣服去離製衣城一公裡左右的人才市場,那裡常年聚集著各種臨時工,只要遇到擅長做這種面料的衣服、價格合適且工時穩定的人,他就招回廠裡。

2015年後,田方政把工廠對接到了1688平臺,開出1萬元的月薪,「重金」找來他形容為「專業的人」負責網上業務運營。在「詩之穎」的1688首頁上,標著「網紅明星同款女裝工廠店」的說法,田方政說,這樣就能很明確地告訴大家自己的業務能力。

通過1688平臺,越來越多的淘寶店主找到了田方政下單,但留給他的生產周期也越來越短。每次一接到淘寶訂單,他馬上就會騎著電動車,先到中大布匹市場去採購原料。這些年他已經深知,「爆款」的概念背後實質就是一場時間競賽。

「人家找到廠裡,你光是準備面料都要一周多,做新款的速度沒別人快,等到大街小巷都在做了,資源和機會都被別人搶走了。」

有時候,田方政也會主動出擊,從面料商和印花廠那裡打聽些關於「爆款」的小道消息。面料商會告訴他最近市面上哪些面料好賣。比如今年年初他就打聽到,彩色條紋會流行,於是早早請師傅打樣了幾件長款棉質T恤,「噼裡啪啦兩三天,十幾二十個版就出來了,特別快」,推薦給客戶,後來果然賣爆了。

今年夏天,田方政代工過一款印有小豬佩奇的童裝短袖,他並不知道這個卡通形象的出處,只是憑經驗覺得這個圖案好看,於是就改版做了大人的衣服,結果「剛賣了一周客戶就跟單了」。

「其實我這個不算是仿吧,客戶做的是童裝,我不過是把圖案拿過來做了成人款,版型又不一樣,沒事的。」說到這些追爆款的經驗,田方政有些得意,「馬雲一句話說得很對,沒有什麼假與不假,這個東西取決於價格和個人的心理。我們中國本來就屬於仿製品大國,如果都打假了,還怎麼仿?」

田方政又分享了自己的經營宗旨:衣服款式沒有什麼好與不好,只有客戶覺得是否合適,他們覺得值就行。

他有個合作了兩三年的淘寶客戶,每隔一段時間會寄些ZARA的新款,原價在100到200元左右。田方政找到相同的面料仿出同款,報價只要60多元,客戶會稍微加一點錢從淘寶店賣出去。田方政並不知道ZARA這個品牌的來歷,他只是反覆看過掛牌上的logo所以記住了它。他也從來沒想過要去這個品牌的實體門店逛一逛。事實上,他按自己的從業經驗,已經設計出一套商業故事——「ZARA的確是出款快,但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麼多想仿它款式的淘寶店去店裡買東西,它的生意可能還沒這麼好。它可能就是專門給淘寶店提供一個設計而已。」

2017年年中開始,有一些拼多多的商家通過1688找到了田方政,但他們出價低、貨量很大又要得急,田方政並不樂意接單。那些衣服也不是不能做,但按客戶開的價格做出來的衣服,他覺得「根本沒法穿」。

「就連我自己買件衣服也要25元以上的呢!拼多多上面十幾元的衣服能穿嗎?」儘管嘴上這麼吐槽,今年春天,經不住誘惑的田方政還是讓運營小二在拼多多上開過一家店鋪。他挑了幾款短袖,標價每件29.9元包郵。29.9元的售價再減去4元的快遞費,這已經是他所能接受的幾乎平進平出的底價。

他還花1500元刷了100筆訂單,但隨後的兩個月,這家網店沒等來一單生意,「該刷的也刷了,那還能怎麼辦?所以我說算了,還是專心做好自己的工廠吧,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按田方政的既定規劃,他其實一直在等隔壁的製衣廠轉讓,好把那一半廠房也拿下來,這樣才有機會繼續擴大接單規模。

責編:李燕華

相關焦點

  • 510萬商家受惠,拼多多朝電商市場開了第二槍!
    這對於商家來說,簡直省了不少事。要知道,拼多多平臺活躍的商家超過510萬。幾百萬商家的管理和維護,肯定是拼多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對於拼多多來說,如果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對於商家運營的重視自是必然。商家的春天來臨拼多多此舉無疑對商家具有重大利好。
  • 拼多多直通車底層和玩法分享(1000萬直通車花費心得經驗)
    分享者:論語拼多多億級水果食品家居百貨電商。只做拼系。實操,深度思考拼多多底層邏輯,趨勢與具體玩法。把自己的經驗寫成【億級心得分享系列】。歡迎拼系,以及拼系感興趣的商家朋友,交流學習成長。只是良心分享,噴子勿擾,謝謝!OK,今天分享直通車的內容。
  • 解碼雙循環格局下的新發展機遇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講述中國高端...
    11月27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秘書長張燕生表示,未來30年,作為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需要講好三個新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科學、技術、人才、創新;第二個故事是合規,也就是要講規則、歸置、管理、標準;第三個是我們未來要講好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如何走向高端的故事。
  • 為何「拼多多」上面的東西會這麼便宜?
    使用過拼多多得用戶應該都知道,在「算計」上沒有哪一家能夠玩的過拼多多,因為拼多多會用各種方法,誘導你去拼團,拼十幾個人,或幾十個人的團,拼的人越多越便宜。用拼團下來的龐大需求去購買商品當然會便宜很多。比如一件小商品,商家只賺1-2元,但是賣個幾萬件,就算只賣一個商品,那利潤也是很不錯的,而且還能夠收穫到用戶的芳心,何樂而不為?
  •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升級,「中國製造」是底氣
    不同於另外兩家主打3C產品和主打除3C產品以外一切產品的頭部電商,拼多多的突圍思路是「新品牌計劃」,500天後,已有超過1500家「非著名」企業為拼多多訂製研發,累計推出的品牌訂製化產品達4000多款,訂單量近5億單。在這一過程中,拼多多為商家提供了運營成本接近於零,免交易佣金、有著6億多用戶的超大電商平臺,並創新推出「貨找人」商品信息流模式,向消費者推薦平價優質的商品。
  • 拼購就是力量:拼多多上線「農貨節」 攜2萬商家提升農業供應鏈
    農貨節負責人介紹,此次大促活動將持續到8月25日,12天之間,拼多多將深度聯合全國20000多名商家,推出超過20萬款全網高性價比的全國農特產尖貨,通過「萬人團秒殺」、多多果園等現象級入口,直連「城市小區」與「田間地頭」,推動農貨特產高速上行,滿足全國消費者舌尖上的需求,「預計本次農貨節大促成交將超過1億單」。
  • 國民品牌「海鷗表」的風雨65年:曾生產中國第一塊手錶,借力拼多多...
    7月底,海鷗手錶在拼多多上開了第一家旗艦店。店鋪剛開,8月2日,店鋪裡一塊單價1萬的海鷗牌手錶就被人買走了。購表的消費者或許不知道,他下單購買的,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採用陀飛輪技術的手錶。
  • 拼多多被王海盯上了!商家們瑟瑟發抖
    在曝光羅永浩直播間售賣假貨受阻後,王海將打假重心轉移至了拼多多。數以萬計的商家們坦言非常擔心王海持續曝光。拼多多方面給出了回應,稱一旦查實會嚴肅處理。羅永浩眼看在羅永浩這邊打假碰壁,不甘心的王海將矛頭對準了假貨泛濫地拼多多。根據王海今天上午發布的社交動態,王海目前沒有針對拼多多上眾多商家展開調查,而是轉發了一位網友的動態,該網友直呼自己在拼多多買到的羊肉與商家描述不符。
  • 成交超京東拼多多 聚划算怎麼成了618主角?
    數據來源:易觀上圖非常直觀地展現了不同平臺之間的GMV對比,以淘寶天貓的GMV為100,京東和拼多多分別為32.7和9.9。據阿里巴巴方面透露,天貓618期間,聚划算千萬級成交爆款超180個,百萬級成交爆款超4700個,銷量破萬件的單品超過4200個,輕鬆完成「每天10個千萬爆款團100個百萬爆款團」的小目標。「千萬爆款團」直接帶動了聚划算交易額的高增長,618期間聚划算交易額同比增長幅度達到86%,三至五線城市購買用戶和購買金額同比增長雙雙超過100%。
  • 阿里打出數字組合拳,能從拼多多手中爭奪下沉市場嗎
    同一年,聚划算啟動「天天工廠」項目,主要針對中小製造業,用以數據為基礎的C2M模式,對傳統製造業和地方特色產業帶工廠、商家進行數字升級。並向外公布了三年改造10000家數字工廠、100家數字產業帶的目標。該項目在阿里內部也頗受重視,在2019年9月23日舉行的阿里巴巴2019年度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蔣凡重點介紹了「天天工廠」項目。
  • 拼多多電子面單是什麼意思?拼多多商家用電子面單發貨的步驟方法
    拼多多電子面單是什麼意思呢?拼多多電子面單,是由拼多多途徑和快遞公司協作推出的一種快遞面單。電子面單之爭的中心是企業對數據話語權乃至是職業話語權的搶奪。說白了就是拼多多為了掌控中心數據推出的快遞面單,類似於京東無界面單、以及淘寶的菜鳥面單。
  • 下一個拼多多?智能分發+C2B觸寶旗下瘋讀是網文界的拼多多嗎?
    二季報中,觸寶首次批露了瘋讀小說的數據,也證明了其向內容生態產品轉型的能力。下面就詳細說明瘋讀小說取得的成績、瘋讀小說取得成功的底層邏輯以及瘋讀小說成功的意義。實際上,社會上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的供給都是由中腰部商家完成,瘋讀小說大力扶持中腰部創造者是持續豐富內容生態的必由之路。而瘋讀小說的內容生態一經形成,將克服現有網文行業模式下高成本、低留存的BUG,走上持續良性發展之路。
  • 拼多多說,底層人民應該拿命換錢
    拼多多如此多的員工,所以我想,他們當中有些人由於身體原因突然猝死並不是不能理解。 但如果拼多多規定,嚴格按照勞動法工作,每天晚上6或7點就下班。那哪怕出現問題,也許不會有人批評這家公司。
  • 拼多多:拼的是消費者利益至上 拼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手機選貨,拼單購買,消費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目標商品,這是拼多多這款國民級APP所做到的事情。在今年8月29日,股價大漲的拼多多總市值已經超越百度,在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中排名第五。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拼多多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4.832億,同比增長41%。經過近4年的發展,全國網購人群中已有超過一半成為拼多多用戶。
  • 奇蹟增長故事:拼多多憑什麼?
    疫情期間,即便是在物流、交通運輸系統的局限下,拼多多依然每天有平均5000萬訂單的發貨量。對於一個電商平臺來說,網站交易數據額是衡量平臺規模的重要指標,這意味著雖然市值仍相差甚大,但年度活躍買家已突破6億的拼多多,與阿里巴巴的差距如今已不到1億。可以說,在今天的中國電商領域,拼多多正在緊追阿里。拼多多為何如此與眾不同?
  • 電商投訴「魔咒」:阿里涉假、京東二手貨、拼多多惹怒商家
    拼多多:商家成投訴平臺主力軍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是中國電商界的一批黑馬,憑藉社交裂變的流量獲取方式,和極其低廉的產品,短時間內獲取了大量用戶,甚至在市值上一度超越京東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雖然無品牌、超低價格的產品帶來了大量對價格敏感的三四五線城市用戶,但一同帶來的是假貨泛濫、質量堪憂的大量投訴。
  • 拼多多三年:「農村包圍城市」之路
    拼多多的快,則可以用恐怖來形容:短短三年從零起步做成了一個擁有4億活躍用戶、超300萬活躍商家、月GMV破千億的新電商龍頭。8月21日,拼多多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70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621億元同比增長171%;實現營收72.9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7.09億元同比增長169%。
  • 特價版淘寶,阿里的「拼多多」?
    而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億,單季度增長4810萬,而淘寶年度活躍買家達7.57億,單季度增長1500萬。淘寶特價版和聚划算的雙重狙擊也未能扼制住拼多多的增長,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拼多多月活趕超淘寶似乎也不無可能。
  • 淘寶 快手 抖音 京東 拼多多:五大電商直播平臺戰略最全解碼
    僅2020年2月,就有100多種傳統線下職業轉戰淘寶直播間:雲賣房、雲賣車、雲餐館、雲門店、雲菜場、雲超市、雲演唱會、雲博物館……淘寶直播上的「雲XX」正在爆發。2月以來,淘寶直播上多了超過100種職業,商家自己開淘寶直播賣貨的同比增長50%。
  • 新推多多旅行攪局在線旅遊市場,拼多多有多少勝算?
    享夢遊也只提供了服務與平臺的作用,只要維繫好商家加盟入駐趨勢,又以較低的價格吸引用戶,節省自身開線下實體店成本,就逐步跑通盈利模式;2017年享夢遊單店營業額達3700萬,2018年營業額就已翻番,達8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