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2021-01-16 小馬話三農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二,距離過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的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俗語中的三白並不是指某三種白色的東西,而是指雪花,三在這裡是泛指,並不是說下三次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臘月降雪越多,冬小麥的長勢也就越好,收成也就越高,不僅人人都能吃飽飯,就連家中的豬狗也能吃到麵粉。

在我們華北平原,冬小麥是最主要的農作物。冬小麥通常在第一年的10月份種植,到了冬天隨著氣溫的下降,冬小麥便進入到休眠狀態,等到第二年春天氣溫開始回升後,冬小麥也便開始返青並快速生長。由於冬小麥在漫長的冬季中一直處於休眠狀態,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冬季降雪多少並不會影響到冬小麥的生長,其實並不是這樣。冬季降雪是否充沛,對冬小麥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

影響一、滿足冬小麥生長所需的水分。雖然在整個漫長的冬季中,冬小麥處於休眠狀態對水分的需求很小,但是在第二年天氣回暖冬小麥開始返青時,冬小麥對水分的需求便會增加,並且還會隨著冬小麥的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北方的春天降水很少,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所以春季冬小麥返青時所需要的水分全部靠冬季的降雪積累,如果冬季降雪多,第二年冬小麥返青時就有充足的水分,小麥的長勢就會很好,相反若是冬季降雪少,土壤中的水分匱乏,便會影響到冬小麥的正常生長。

影響二、不易發生病蟲害。冬季的降雪頻繁,除了會給冬小麥提供充足的水分以外,還會導致氣溫下降,冬季的降雪次數越多,天氣也越為寒冷,相反冬季降雪很稀少,那麼冬季的氣溫呢也偏高。對於人們來說,冬季降雪少氣溫高有利於人們的出行,但是冬季氣溫很高,卻會使藏在土壤中的害蟲蟲卵和病菌順利度過冬天,等第二年氣溫回升後,就很容易爆發病蟲害。如果冬季降雪很頻繁,氣溫也很低,就會將害蟲蟲卵和病菌凍死,第二年出現病蟲害的概率很小,利於冬小麥的生長和收成。

影響三、雪花中含有肥料。農村老話說得好,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小麥的長勢和收成好不好,和肥料是否充足有很大的關係。據研究,雪花中含有冬小麥生長所需的氮元素,所以冬季降雪頻繁,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就大,對冬小麥的生長會有好處。

農村中流傳著的關於農業的諺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們農耕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以上便是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的俗語,你們那裡有這種說法嗎?你對這種說法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三白是什麼?今年能遇上嗎?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2020年轉眼就要過完了,而我們也馬上就要迎來庚子年的最後一個月臘月了,對於農民來說,臘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因為臘月的天氣狀況關乎著明年的收成,就比如下面這句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說的就是臘月的天氣和糧食收成之間的關係。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是啥,有道理嗎?
    今天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八,距離臘月也就兩天的時間了,寒冬臘月,所以天氣會更冷,但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也說明春節越來越近了,年貨陸陸續續開始購置,這寒冬臘月田地沒什麼農活,但是農民期盼豐收的心情一點也沒減少,有句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啥意思?有啥說法?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今年有沒有白?
    導讀: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今年有沒有白? 馬上就要迎來臘月,按照農村的說法進入臘月就是年。寒冬臘月也是全年最冷的時刻,這段時間北方地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屋簷下的冰凌看上去就像是一副帘子。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今日正式進入臘月,人們常說「進入臘八就是年」,很顯然現在距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農村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而這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陸陸續續返鄉。今年冬季比較寒冷,如今正是處於三九四九階段,人們常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
  • 老話「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是個啥?今年你遇見了嗎?
    再過一個多月就到臘月了,臘月裡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叫做: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所以說啊,出自農村的俗語,讀的時候還是要還原到當時當地的語境。吶!說到三白啊,我不知道大家會聯想到什麼?在歷史上,三白可是很有名頭的,比如《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字三白,所以也叫沈三白。
  • 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含義呢?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閒談!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為了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首先要搞清楚「三白」的含義。「白」在這裡的意思是「大雪」,冬天只要下一場大雪,那麼到處都是白雪。三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一個虛數,也就是幾個虛數的意思。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有什麼寓意?
    隨著嚴冬臘月的到來,鄉下老人常說「臘月三白,豬狗不食黑」,這是什麼意思?對於以前農村來說,大家更期待的就是明年莊稼收成如何,明年可不可以有好收成。而且穀子對每個人來說都特別重要,穀子收成好,那一年就不用愁了。而且明年莊稼的收成是否好,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的充足與否。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中說的「三九四九凍死豬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三九四九凍死豬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直以來,數九的日曆計算方法,在民間老一輩人種廣泛流傳,很多以前的農村老人都有數九的習慣,因為在它們的心中,數九才能體現各個時間段的氣候變化情況。「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但是因為我國各地區的溫度變化不同,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數九歌更適合東北地區的天氣。東北地區的天氣是冬天寒冷,剛進一九、二九的時候,伸手就會感覺很冷,所以需要帶一些保護手的物品,比如棉手套防止手部被凍傷。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了,距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臘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離年關越來越近,同時也意味著最冷的月份已經到來。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因此,通常人們說的臘月,準確所指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而不絕對是指農曆十二月。簡單說完臘月,我們切入正題,為何老話說:「臘月見三白,來年收小麥」?這是啥意思?根據「臘月見三白,來年收小麥」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只要了解「見三白」,是說臘月多下幾場瑞雪,就明白這句話就是瑞雪兆豐年的意思了。如同有農諺所說:「收麥不收麥,臘月見三白」意思一樣。那麼,這些農諺俗話有道理麼?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會生生八月,會死死臘月」啥意思?有科學道理嗎?
    但是,農村的一些俗語總是讓我們犯難,比如這句「會生生八月,會死死臘月」。難不成生死還有良辰吉時之說?這句老話有啥特殊的寓意?為什麼生八月的人好,死臘月的人好呢?從字面意思來看,我們就是會理解為八月出生好,臘月離世好。
  • 農俗『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臘月初三了,距離喝臘八粥還剩五天,我們淮北地區對喝臘八湯還是比較重視的,臘八粥分為鹹和甜兩種,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年味也越來越重了,歌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明臘八到了,春節也就快了,而今年臘八與『大寒』節氣為同一天,俗語『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正月和臘月是一年裡最特殊的兩個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分別代表著一年的開始和結束,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兩個月的年味都是最濃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和其它普通月份相比,正月和臘月裡的規矩和禁忌也相對更多,農村還流傳著不少這方面的俗語。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今日大寒,俗語「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三白指的是哪三白?
    一個節氣是15天再過15天不僅是臘月30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農村流傳著「小寒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由此可見小寒大寒節氣過後離過年也不遠了。關於大寒時節的俗語也是有很多,在農村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但是農村老一輩的農民就是習慣用這些「順口溜」的俗語來預測天氣和莊稼的收成。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免費的不能撿嗎?
    農村生活中有著很多的農村俗語老話,口口相傳,雖然時代進步了,很多農村俗語老話已經聽不到了,但是還是有不少的還在傳承的,那麼這句「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為什麼免費的不能撿呢?在冬季的時候,很多野生動物死去之後,由於冬季的溫度會有一段時間的不腐爛,因此,當看到它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更不知道它是否已經有了一些細菌和病菌的滋生了,在加上這些動物的死亡是怎麼造成的,也是不可得知的,也許是吃了什麼不能吃的東西,或者是被有毒的某種動物咬了,也有可能是生病死亡,無論是哪種,人如果誤食了,也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這句農村老話是前輩們用它來告誡後人遠離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