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昭平鎮把群眾增收致富放在首要位置,多舉措綜合發力,增強困難群眾「自我造血」功能,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致富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麗畫卷正在昭平鎮徐徐展開。
易地搬遷搬出幸福生活
一座座新建的居民住宅樓拔地而起,扶貧車間裡機器聲轟隆地響個不停,生產線全面運轉,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近日,筆者走進昭平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到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近年來,昭平鎮著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切實讓搬遷群眾安得下來、融得進去、和諧發展。據悉,昭平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安置有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1086戶4725人,約佔全縣總搬遷規模的50%,要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首要任務。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易地扶貧搬遷不僅僅要讓群眾『挪窮窩』,更重要的是要幫助群眾『謀產業』,拔掉窮根,從此走上脫貧致富路。」昭平鎮黨委書記李盛說。
昭平鎮以粵桂扶貧協作為契機,通過昭平縣鼎湖扶貧協作茶產業經濟園、有機茶葉基地,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並在安置點建設粵桂就業扶貧車間3間,235名搬遷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5場,開發公益性崗位101個,引導自主創業89人,成功轉移就業2541人。
為了方便搬遷群眾增強技能和找工作,昭平鎮還投入1.5萬元,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置了9塊宣傳欄,主要用於發布就業、招工、技術培訓信息。「我們通過加大對搬遷群眾的就業指導,提供招聘信息,確保戶戶能增收,讓廣大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昭平鎮社保中心主任雷冬梅說。
如今,走進昭平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每當問到搬遷戶現在的生活時,他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他們說,現在收入高了,房子安全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村集體經濟澆開脫貧幸福花
昭平鎮馬聖村是「十三五」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9戶977人,該村已於2016年實現了脫貧出列。為鞏固脫貧成果,近年來馬聖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
2016年以來,馬聖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積極爭取後盾單位產業幫扶資金74萬元,與本村致富帶頭人合資合作,發展起番石榴種植基地、高嶺屯柑橘種植基地、小清華幼兒園等多個產業項目。同時利用廣西壯族自治區產業扶持資金250萬元,與龍頭企業昭平縣將軍峰茶葉有限公司聯合發展茶葉種植基地,直接帶動貧困群眾52戶16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擴源增收、致富帶頭人贏利、貧困戶創收的「多方共贏」。
目前,馬聖村整村擁有優勢茶產業3000多畝,有將軍峰茶業、鵲鳴春茶業兩個有機茶葉基地1100畝,沙糖桔種植面積達800多畝,發展清水養魚的魚塘200多畝,種鴨基地計劃養殖4萬多羽,百香果、鷹嘴桃等其他水果種植面積達500畝。集體經濟從2016年的0.34萬元,逐步發展壯大到2019年的15.52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97%。
昭平縣昭平鎮馬聖村駐村第一書記譚華瑋說:「下一步要繼續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做好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銜接,結合鄉村旅遊、文旅融合,讓村民享受到集體發展的紅利。」
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昭平鎮以馬聖村為「樣版」,通過整合各類資金800多萬元,持續打造了江口村、上岸村、富裕村、玉河村、塘山村、上楠村等一批集現代文明、農業生態與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生態文明新農村,為村民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周秋紅 黃安 楊濟源)
責編:張靖雯
31918745,.廣西賀州市昭平縣昭平鎮: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2020-11-18 08:56:26,.204492,.張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