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三胎,少子化老齡化的問題就能解決了嗎?改變人口結構,絕對不是僅僅靠開放生孩子的政策就能解決的。
為什麼要開放三胎,是因為二胎的政策沒有得到明顯的響應,老齡化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那為什麼不去思考為什麼二胎政策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又要打三胎的主意?
三胎政策對於「少子化老齡化」的社會現象只是治標不治本
如同二胎政策一樣,與其開放生孩子政策,不如把社會生存成本降低,現在的夫妻不願意生孩子,是因為自己還養不活,拿什麼去養孩子?誰去養自己在社會上生存都覺得累,為什麼還要生個孩子,讓孩子也受罪?
年輕人生存得不到喘息,結婚都困難,更別提生孩子
想要生孩子首先得結婚,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晚婚,甚至是不結婚,因為結婚得花錢啊!
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年輕男女結婚,我們來算一筆結婚帳。首先結婚車房應該要有,不說多好的車,多富庶的房子,就算普通的,下來也得幾十萬,再加上禮金,辦酒席,拍婚紗照以及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小物件,怎麼又得幾十萬。現在大家都調侃,手裡沒個幾百萬都不敢結婚了。
正值婚齡的年輕人,二十多歲,普遍剛大學畢業,或者工作了一兩年,經濟來源還不夠支撐結婚。靠父母的幫襯嗎?如果父母特別有錢,那沒問題,可絕大部分父母也是普通人,普通家庭出來的普通年輕人,對婚姻和背後的巨大經濟支出只能望而卻步。
社會結構不同往日,現在的人生孩子顧慮變多
如果這個政策放在七八十年代,還可能會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畢竟那個時候生孩子沒有太多顧慮,不用擔心孩子上學費用,不用擔心孩子生病費用,不用擔心孩子有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以及報補習班的各種費用,只要有口吃的,養得活就行。
但放在今天,生孩子的主力軍變成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90後,文化水平提高的年輕人生孩子的顧慮變多,這個社會壓力這麼大,生個孩子,我還能負擔的起嗎?沒錯,三胎是開放了,但是,成本誰來支付?
養孩子成本太高
從孩子出生開始,一個家庭的支出就會猛然增多。現在物價不斷在漲,工資卻不見漲。
孩子小的時候要給給孩子買奶粉、紙尿褲、安全座椅、嬰兒車、嬰兒床等等一系列嬰兒用品。
學區房
既然生了,我們就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住在學區房,孩子上學會方便很多,但卻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住得起學區房。
孩子的教育問題
現在的人都講究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開始考慮,不同的學校收費不同,設施稍好一些的,學費也會隨之更貴。
此外,還要給孩子報各種班,培養孩子的愛好,買課外書,增加孩子的見識,如果孩子學習不好,還要給孩子請家教,等孩子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時間,上來大學還要承擔孩子上學的書費學費住宿費。且不說孩子從出生開始的衣食住行方面的花費,僅僅就教育方面亦是一大筆主要的支出。
孩子的醫療問題
雖然說現在人人看病都有社會保障了,但是醫院仍然是一個錢不經花的地方,孩子不生病還好,一旦生病多少是要支出點的,更何況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幾十年,誰又能完全不生病?
且拋開養孩子的這些問題不說,出生率降低,也和現在年輕人的人生規劃的變化有很大聯繫。
生孩子讓女性付出的事業成本增加
生孩子養育孩子的那幾年是女性最辛苦的時候,同時生孩子對於媽媽的事業是個考驗。
在女性生孩子之前,不管已經在事業中走到了哪一步,坐上了什麼樣的位置,等到女性生孩子,無法工作的那一段時間,女性在職場上隨時會被替代。這很殘酷,卻也是現實。
企業每天都要盈利,沒辦法等一個媽媽回來。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社會地位,可能在一瞬間就被瓦解,這個瞬間就是孩子出生的那刻,這對於事業心強的女性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在等到孩子不需要母乳,媽媽可以出來工作的時候,是否還能順利找到工作?找到了工作在職場上會不會被差別對待?這我們都不能保證。
就因為生孩子讓女性付出的成本太大,很多有工作的年輕女性在考慮到這裡就對生孩子充滿了憂慮。不想生也不願意生。
產後後遺症,產後抑鬱
即使女性克服了以上種種心理障礙,擱置了事業選擇結婚生孩子,在生過第一個孩子之後,嘗到了生孩子帶來的陣痛、宮縮、撕裂、縫針、坐月子,母乳餵養等等一系列產後問題帶來的心理和身體的雙重痛苦,再加上激素的急劇變化,90%的媽媽會在產後心情極度低落,對生孩子充滿了恐懼,別說三胎,二胎都不會再要。
不幸福的婚姻
本來媽媽生完孩子就身心俱疲,再遇到不負責任的另一半,嘗盡了生活的苦的女性為什麼還要再生下一個,再折磨自己一遍。
年輕人害怕結婚,害怕生孩子,那生育率是再怎麼開放三胎也得不到解決的難題。
那開放三胎就一點作用都沒有嗎?
也不是,開放了三胎,有條件生的人還是會選擇生。
什麼才能叫做有條件,一種是家裡本來就很有錢的家庭,再生個孩子也無所謂,養得起。一種是家裡本來就沒錢,沒接受過高等教育,想要靠孩子翻身的家庭,再生一個又多了一點希望。
但是這樣的家庭都是少數的,絕大部分年輕人害怕結婚害怕生育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生育率能不能得到提升還是一個問題。
所以,想要從根本上提高生育率,解決少子化老齡化問題,與其再開放三胎,不如想辦法減少年輕人在社會上的生存壓力,比如房價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只有生存壓力變小了,幸福指數提升了,大家才會開始想要成家生孩子,生育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如果不能解決根本的生存問題,表面的開放三胎也是於事無補。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