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市代表房企淨負債率及現金到期債務比

2020-12-15 中指研究院

2019年,國家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抑制非理性需求,房地產行業銷售增速整體放緩,同時,國內融資環境趨緊,企業融資難度增大。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給房地產銷售帶來較大影響,房地產企業償債能力更加受到市場關注。本文梳理了50家房地產上市代表企業2019年末負債結構及償債能力情況,以此來分析企業債務風險。

榜單說明:1、選取了50家總資產500億元以上的在港及滬深上市開發企業為研究對象;

2、數據來源:企業年報、wind;

3、指標說明:淨負債率=(帶息債務-貨幣資金)/所有者權益,其中,帶息債務=負債合計-無息流動負債-無息非流動負債;短債長債比=帶息流動負債/帶息非流動負債。

淨負債率是指企業有息負債減去貨幣資金後對所有者權益的比例,短債長債比是指帶息流動負債與帶息非流動負債的比率,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及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把這兩個指標作為企業財務穩健性最重要的評價依據。2019年,50家上市代表房企淨負債率均值為93.8%,較2018年下降10.7個百分點,短債長債比均值為0.50,與2018年基本持平,淨負債率下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房地產行業融資環境整體偏緊,融資監管趨嚴,房企帶息負債增長勢頭有所放緩。2019年房地產信託、海外債、開發貸等多種融資渠道受到嚴格管控,部分房企籌資活動現金流入下降,使得企業帶息債務增幅放慢甚至下降;

2、伴隨著房地產行業調控持續,房企紛紛採取穩健的財務策略,在手資金狀況充裕。房企不斷加強銷售去化,重視銷售回款,資金的持續回籠有效降低企業整體淨負債率;

3、房企嚴格控制各項支出,拿地更趨理性。受房地產行業銷售端及融資端的雙重壓力,房地產企業投資態度更趨審慎,房企量入為出制定投資策略,在手貨幣資金支出減少。

央企淨負債率水平較低,對外投資積極的企業淨負債率較高。具體企業來看,招商、華潤置地、中海、萬科及碧桂園的淨負債率分別為29.3%、30.3%、33.7%、33.9%及46.3%,均低於50%,其中,招商、華潤置地及中海三家均為央企,具有明顯的融資優勢和資源優勢,淨負債率處於行業較低水平。萬科堅持穩健經營,淨負債率保持在行業較低水平。部分投資積極的企業淨負債率相對較高,如恆大、融創2019年末淨負債率分別為159.3%和172.8%。在2020年房企業績會中,恆大和融創均表示未來將降低負債率水平。

龍湖、越秀、遠洋、中海及華潤置地短債長債比較低,短期償債壓力較小。從具體企業來看,龍湖短債長債比為0.11,位列榜首,越秀、遠洋、中海、建發及華潤置地短債長債比也均小於0.20,短債長債比分別為0.11、0.12、0.15、0.15、0.18,短期債務佔比較低,短期內企業償債壓力較小,債務結構穩健。對於短債長債比大於1的企業,短期債務規模大於長期債務規模,企業應密切關注自身到期債務償還能力,優化債務結構。

圖:2019年50家上市代表企業淨負債率及短債長債比

多數企業財務狀況穩健,中海、華潤置地及龍湖等企業債務結構優勢顯著。從兩個指標的結合來看,中海、華潤置地秉持穩健審慎的財務策略,資金充裕、財務穩健,抗風險能力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淨負債率均低於40%,短債長債比均低於0.20;龍湖集團始終堅持穩健的財務管理策略,保持低成本、多渠道的融資優勢,保持合理、安全的負債水平,淨負債率為51.0%,短債長債比僅為0.11。個別企業負債水平較高,短期內償債壓力較大,企業應量入為出做好資金安排,保障現金流安全,同時,在調控政策持續深入大背景下,企業應適度降低負債水平,實現穩健發展。

榜單說明:1、選取了50家總資產500億元以上的在港及滬深上市開發企業為研究對象;

2、數據來源:wind;

3、指標說明:滬深上市房企:現金到期債務比=貨幣資金/(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大陸在港上市房企:現金到期債務比=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借款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

整體償債能力小幅下降,但償債壓力整體不大。2019年50家上市代表企業的現金到期債務比均值為1.50,較2018年下降0.24,但企業短期償債壓力整體不大,部分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表現優異。企業現金到期債務比下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行業融資環境持續收緊,銷售規模增速放緩,導致企業貨幣資金增速下滑,2019年,50家上市代表房企貨幣資金同比增長率為16.3%,較2018年大幅下降24.0個百分點;

2、房企積極發行短期融資券緩解資金壓力,短期負債增長態勢持續,增速未出現明顯下降,2019年,50家上市代表房企短期債務同比增長率為18.1%,較2018年僅下降2.3個百分點。

現金到期債務比均值1.50,18家企業現金到期債務比小於1。從現金到期債務比來看,50家上市代表企業短期內償債壓力不大,2019年末企業在手貨幣資金能夠覆蓋未來一年需償還債務。50家上市代表企業中現金到期債務比多分布在1-2之間有21家,佔比42%,現金到期債務比小於1的房企有18家,佔比36%,有7家房企現金到期債務比在2-3之間,佔比14%,現金到期債務比大於3房企有4家,佔比8%。

央企及經營穩健企業現金到期債務比較高,貨幣資金足以償還一年內到期債務。龍湖及中海現金到期債務比均大於4,越秀、遠洋現金到期債務比均大於3,華潤置地、龍光及旭輝等現金到期債務比均大於2,企業在手貨幣資金充足,短期償債壓力較小。與此同時,部分房企現金到期債務比小於1,貨幣資金不足以償還未來一年內到期債務。

圖:2019年50家上市代表企業現金到期債務比及速動比率

從現金到期債務比與速動比率的結合來看,龍湖、中海、遠洋及旭輝現金到期債務比分別為4.36、4.00、3.34及2.71,貨幣資金能夠覆蓋一年內到期的債務,速動比率分別為0.49、0.66、1.01及0.88,企業償債能力較強;佳兆業、雅居樂及金融街現金到期債務比分別為0.84、0.79及0.70,速動比率分別為0.92、0.66、0.61,剔除存貨後的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較強;部分企業貨幣資金不足以償還一年內到期債務,且速動比率偏低,易變現的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較弱,應高度重視現金流安全及債務償還風險。

結語

企業償債能力不僅與靜態的財務指標有關,更與企業銷售、回款、融資、投資等各項經營活動密切相關。2019年以來,房地產行業融資監管嚴格,樓市調控政策持續,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房企銷售去化帶來較大影響。與此同時,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房地產行業債券需償還規模保持高位,房企將面臨一定的現金流考驗。下半年,短期償債壓力較大的房企應積極加速庫存去化,創新銷售模式,加大回款力度,未雨綢繆做好資金安排,合理控制投資節奏,不斷提高財務安全壁壘,保障企業穩健發展。

相關焦點

  • 房企2019年報觀察:降負債率、保現金流已成業界共識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北京4月10日電(劉覓覓)近期,上市房企陸續公布2019年財報及2020年銷售目標。「降低負債率」成為2019年房企年報關鍵詞,在銷售額、營業收入、利潤率、毛利率等指標一路飄紅的同時,作為衡量房企發展是否健康的經營現金流指標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 資產負債率vs淨負債率 2019年哪家房企真正實現「高營收、低負債」?
    H股房企2019年報數據顯示,擁有國企、央企背景的房地產企業槓桿率普遍較低,在財務結構上擁有更大彈性。結合營收數據來看,規模型房企中碧桂園、萬科企業在「低槓桿」、「高營收」方面做的最好。資產負債率是上市公司財務結構最為直觀的反映,目前公布年報的H股房企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7.44%,而營收TOP15的房企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79.83%,其中營收排名前三的碧桂園、恆大、萬科負債總額均超過萬億。乍看之下,房企高營收與高負債的「綁定」關係較為明顯。 而事實上在引入淨負債率之後,規模房企的高槓桿現象有所緩解。
  • 主流房企財報綜述:業績增速放緩、現金流承壓、淨負債率下行
    來源:麵包財經主流房企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已經披露完成。新華財經和麵包財經研究員以2019年銷售前50名的房地產企業為樣本,剔除未上市、部分數據缺失或部分數據異常等公司後,分析了42家樣本房企(以下簡稱「樣本房企」)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一季度的財務表現及業績變化。
  • 淨負債率遠超警戒線 首創置業力償千億債務
    孫夢凡  危機感驅動下,曾居行業前30強的老牌房企首創置業(02868.HK)正加快調整步調。  日前,首創置業發布2019年中期業績。期內,集團實現籤約金額405.4億元,同比增長12.4%;營業收入104.76億元,同比增長47.2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87億元。
  • 大唐地產二戰港股IPO失利:重倉廣西,淨負債率一度超過10倍
    僅是2019年7月至11月,大唐地產就新獲16幅地塊,其中透過招拍掛流程獲得14幅地塊(總地盤面積為81.89萬平米),累計耗資40.20億元。而在2019上半年,大唐地產的現金及其等價物只有19.42億元。 債務水平壓頂 用槓桿撬動規模,本是房企實施擴張的一貫做法。在不斷地買買買之下,大唐地產的債務問題逐步顯現。
  • 上市首日破發 大唐地產踩「2道紅線」現金難以覆蓋短債
    而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按截至有關期間末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減現金及銀行存款除以權益總額計算,淨負債比率分別約為1,087.9%、408.8%、119.2%及128.5%。對於淨負債率短期大幅度降低的原因,大唐地產也給出了三條原因:保留盈利持續增加、公司股東增加注資、使用盈餘現金償還借款。
  • 傳房企「三道紅線」即將出臺,富力地產的「債務高樓」能蓋多久?
    考慮到房地產企業普遍存在預收款項的情況,淨負債率(有息負債-貨幣資金)/股東權益)更能衡量房企的真實負債壓力和槓桿水平。資本邦注意到,從2007年開始,富力地產的淨負債率始終在100%以上徘徊且不斷螺旋式上升。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企業穩健性榜單解讀
    在二級指標中我們從股權投資時間期限特性出發,主要採用了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貨幣資金對短期債務的覆蓋率等來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的安全邊際。一、A股企業穩健性解讀2020年上半年,A股上市樣本房企平均資產負債率79.04%,比2019年同期的79.48%相比小幅降低0.44個百分點,變動幅度較小。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融資能力榜單解讀
    2019下半年土拍市場熱度下降,多地房地產市場遇冷,甚至不少房企出現資金困難,通過出售項目、引入新股東實現現金回流,其中不乏一些大型房企的身影。2020年開年,受疫情影響,房企資金更加緊張,多家房企紛紛促銷跑量,加緊回款,同時相關政策出現鬆動,行業迎來新一波融資潮。
  • 超兩成房企入圍「紅色檔」 「三道紅線」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啟示錄
    《中國經營報》記者日前獲取的一份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末,21家房企同時觸碰「三道紅線」,被列為紅色檔房企。其中不少屬於高槓桿擴張的的中小房企。具體來看,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三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盛控股」)現金短債比為0.28,淨負債率為504%,扣除預收後的資產負債率為92%。
  • 房企IPO前夕此消彼長的數據之謎
    之前,觀點指數曾發文分析了新力控股集團淨負債利率下降的相關報告,無獨有偶,細看新上市房企上市前夕的淨負債率,可發現新力控股的資產負債率波動已經算平穩,中梁控股、祥生控股集團的淨負債率降幅較為「突出」,中梁控股2016年淨負債率高達20倍,祥生控股集團2017年的淨負債率也是逾15倍,而淨負債較為合理的水平應該小於1倍。
  • 年內到期債務555億 泰禾集團首隻公募債違約
    而上述違約觸發了交叉保護條款,泰禾集團債務危局向公眾撕開了一個口子。據披露,泰禾集團2020年內到期總債務為555.11億元。其中,公司債年內到期80.58億元;信託公司貸款年內到期258.92億元;資產管理公司年內到期137.66億元。其他非銀行貸款年內到期9.39億元;銀行貸款年內到期68.56億元。
  • 現金短債比0.45倍 淨負債率197%!格力地產入免稅賽道迎高光時刻?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格力地產雖然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同比雙增長,但其貨幣資金為38.37億元,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組成的短期債務85.8億元,以此計算,其現金短債比僅為0.45倍。
  • 全國300多家房企倒閉,6.8萬億債務到期,寧波樓市能否維持火熱?
    恆大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房企各主要渠道有息負債餘額為20.3萬億,預計將在2019~2021年集中到期,其中2019年到期規模高達6.8萬億。02300餘家房企宣告破產 ,不乏大型房企在債務密集到期、銷售下滑、其他渠道受阻情況下,房企大多只能「借新還舊」,融資規模的上升實質是到期債務規模的大幅增加。
  • 禹洲集團的「三道紅線」:淨負債率降至64% 手握現金429億元 現金短...
    近期,有多家媒體報導央行等部門將通過「三  道紅線」來控制房企新增融資。不過,禹洲淨負債率64%、手握現金超429億元、現金短債比2.49倍,這張中期業績答卷,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健」。禹洲於2004年首次進入長三角區域,至今在區域內布局16年。16年的深耕,禹洲實現上海、合肥、南京、蘇州、杭州、無錫、寧波、紹興、揚州、舟山等城市深耕布局。  在長三角區域內部,禹洲在各城市的不斷深耕,也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第三方數據顯示,1-6月,禹洲在合肥的合約銷售額和權益銷售額,雙雙穩居市場第1名,合約銷售市場佔有率達到7%。合肥也有望成為繼蘇州之後,禹洲的第二個百億級城市。
  • 泰禾等房企踩紅線
    具體的指標計算方法如下:紅線1指標: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 =(總負債-預收)/(總資產-預收)紅線2指標:淨負債率 =(有息負債-貨幣資金)/股東權益合計紅線3指標:現金短債比 = 非受限現金 /短期債務此外,還有券商人士透露,對於近一年拿地銷售比超過40%或者過去三年經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續為負的房地產企業,需要提供近半年購地資金來源情況說明和後續購地繳款資金安排
  • 廈門前首富名下大唐地產赴港上市:淨負債率曾高達1085.3%
    另外,也讓大唐地產定下「3年1000億,並進入全國房企50強」的目標變得撲朔迷離。5月31日,大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大唐地產)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大唐地產在2019年12月遞交了首份招股書,並於2020年5月28日失效,過了短短3日又重新遞了表。若將2008年前後的上市計劃考慮在內,這已經是大唐地產第三次衝擊上市。
  • 融資代價高昂 今年7家中小房企借上市奮力一搏
    招股書數據,截至今年8月末,金輝控股一年內到期的借款總額為181.77億元,同期現金及等價物為68.6億元,現金短債比不足1。上市後,金輝的融資動作陡然增多。據上交所11月16日披露,金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發行公司債,總額12.2億;11月20日,該公司完成發行2020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二期),發行總額12.2億元,票面利率6.95%。
  • 新力控股集團淨負債率驟降有蹊蹺
    公司的年報也顯示,其加權平均債務成本同樣保持在9%以上,這樣高的平均借貸利率在同規模上市房企中幾乎沒有。2019年,新力控股集團實現了「一升一降」,即收入和淨利潤翻倍增長、淨負債率大幅跳降。不過這些清晰可見的財務改善並沒有給公司的融資成本帶來多少改善,公司借貸規模繼續增長,借貸成本基本仍維持在9%以上的原有高位。
  • 逆戰2020丨「三道紅線」兵臨城下:房企的減負謀變之旅
    時代周報記者 劉帥「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地產行業的調整大勢並未在2020年迎來逆轉。相反行業「三道紅線」要求的浮水,無疑是對房企的一次集體「雪上加霜」。2020年年中,監管部門對12家試點房企提出要求:即能否增長有息負債,將掛鈎於房企對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負債率≤70%;淨負債率≤100%;現金短債比≥1)的滿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