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為何朱允炆下落不明,真相是否如此?

2020-12-18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建文帝如果不自焚,就在皇宮坐著,朱棣敢殺他嗎?答案是:敢!

朱允炆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本來太子之位是大兒子朱標的,將來朱標也得繼承大統,但後來隨著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先後早逝,朱棣就成了朱元璋的嫡長子,正常來說,太子之位自然也就成朱棣的了。

偏偏朱元璋劍走偏鋒,不讓朱棣做太子,而是立了他喜歡的朱標長子朱允炆。偏偏朱允炆也不是嫡長子,而是庶長子,是朱允熥的生母常氏早逝,他的生母才升格太子妃,嚴格意義上來說,朱允炆也不算嫡長子。

但朱元璋的性子朱棣也很清楚,雖然對朱允炆封皇太孫、登基稱帝心裡十分不滿,但有氣也只能往肚子裡咽,

錦衣衛

可偏偏朱允炆也不省心,在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位只會紙上談兵的大儒攛掇下,上臺之後就想急著建立自己的功績,鞏固中央集權,首先就把目標盯上了朱棣等藩王,尤其勢力最強的朱棣是當時削藩的最大目標。

朱棣本就對皇位念念不忘,本來還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藉口,如今朱允炆剛上臺就火急火燎要削藩,手下又沒有什麼很強力的武將,朱棣決定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政變,目標直指朱允炆。

靖難之役

也就是說,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實際上就是奔著皇位去的,就算朱允炆在南京城破的時候就在皇宮裡坐著,等著被朱棣俘虜,朱棣也會想辦法找人弄死朱允炆,然後來一句救駕來遲、追認朱允炆為太上皇帝什麼的,最後名正言順坐上皇位,他絕對不會讓叔侄二人見面。

但朱棣又不能讓人知道是他弄死的朱允炆,因為朱棣打的「清君側」的名號,他清除掉方孝孺等人之後已經達成了「清君側」的目的,應當還政於朱允炆,要是此時朱允炆死了,肯定有人會傳是朱棣殺掉朱允炆。

而朱棣肯定也會背上弒君殺侄、判上謀逆的惡名

所以殺了朱允炆,但表面上失蹤,生死不明是朱棣的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丨靖難之役朱允炆為何失敗?
    2002年——中央電視臺的《午夜新聞》欄目首播1399年8月6日,由朱棣「計劃」已久的「靖難之役」爆發,以「清君側」為理由出兵稍有些牽強,實際上是為了奪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歷史上由於削藩導致藩王反抗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那問題來了,實力強大的建文帝為何被小小的藩王朱棣打敗?
  • 四川宜賓的龍,靖難之役,明第二位皇帝 明朝朱元璋之孫,朱允炆
    四川宜賓的龍,靖難之役,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朝朱元璋之孫,朱允炆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朝朱元璋之孫,朱允炆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相傳當年朱元璋直接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而其兒子朱棣不服,將朱允炆趕下臺。朱允炆為了保命,佯裝自焚而死,後為躲避追蹤來到了川南敘府,——在越溪河畔的大龍寺出家為僧,最終在這裡圓寂葬於地下塔林。
  • 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成功了,朱棣下落不明
    朱標死後五個月,朱元璋把朱標第二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元璋等於告訴大家,朱允炆為皇位法定繼承人。朱允炆羅織罪名將幾個叔父逮捕或廢為庶人,加劇了他和各位叔父之間的矛盾。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明史》:「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
  • 「靖難之役」的罪魁禍首!朱允炆非嫡長孫,朱元璋真的立錯了!
    相信稍微熟悉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謎底,這位「名留青史」的皇帝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關於建文帝朱允炆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靖難之役」,被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奪了皇位,自己卻落得一個下落不明的結局,時至至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發生?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在眾多兒子之中,選擇一個作為繼承人的時候,沒想到朱元璋居然將孫子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相當於繼承了他的父親朱標的太子之位。最後朱元璋去世之後,朱標便繼承了他的皇位,史稱建文帝。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諸多藩王的不滿,尤其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
  • 靖難之役的元兇,即不是朱棣也不是朱允炆,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明朝對於「立嫡立長」是執行最到位的一個朝代,明朝後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而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卻是一個例外。他繼位後爆發了靖難之役,現在人普遍認為是朱允炆撤藩而逼反了朱棣。而事實上,真的如此,朱元璋就沒有責任了嗎?
  •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為何打不出這張王牌?
    「靖難之役」成就了明成祖朱棣,也讓建文帝朱允炆成為了天大的笑話,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建文帝朱允炆失敗的原因很多,有主觀自身性格、能力方面不足的因素,也有客觀上因為朱元璋大殺功臣導致其無將可用等原因。
  • 朱元璋曾留下一支王牌軍隊,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為何沒有動用?
    朱元璋曾留下一支王牌軍隊,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為何沒有動用?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英明睿智,生前為繼承人朱允炆繼位做了周全的準備,奈何朱允炆不堪大用,辜負了他爺爺的一片苦心,就連朱元璋為他準備的一支王牌軍隊他都沒來得及用。
  • 靖難之役,朱允炆為什麼如此輕易地就被取而代之?
    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沒想到這些措施後來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在他死了之後朱允炆繼位不到四年,皇位就被他的叔叔朱棣奪走,皇宮一場大火之後下落不明。朱棣不同於建文帝和朱標,他從青年時期就表現出了能徵善戰的軍事才能,在對蒙古作戰時立下了很多功勞,在明太祖的眾多兒子中他表現出來的才能是最為突出的。
  • 在靖難之役時,雲南沐家和朱允炆世代交好,為何沒發兵勤王?
    導語:在靖難之役時,雲南沐家和朱允炆世代交好,為何沒發兵勤王?朱棣借著清君側的名聲發兵攻打應天府,想要奪取朱允文的皇位,結果也可想而知,朱棣最終是取代了朱允炆。不過這讓很多人感到好奇,當時的朱棣僅僅攻打下了應天府,整個明朝藩王就向他俯首稱臣,特別是坐鎮雲南的沐家,和朱允炆更是世家好友,為何在朱棣攻打應天府時,雲南的沐家不前往應天府勤王呢?
  • 靖難之役期間,有30萬兵力的雲南沐家軍,為何不進京勤王?
    這個決定便是越過了自己眾多的兒子,直接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這種傳位方式在歷史上都是少見的,朱元璋聰明了一世,卻在傳位方面犯了糊塗。對藩王的過度壓迫也直接導致了朱棣起兵造反,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最終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得皇位。而朱允炆在一場大火之後杳無音訊,下落不明。不少人猜測是朱棣對於自己的侄子心軟了最終選擇放他一條生路,但是更多的說法是朱允炆殞命在這場大火中。
  • 靖難之役後,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是如何處理朱標其他後人的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靖難成功,建文帝隨著宮中一場大火「煙消雲散」,朱棣派人撲滅大火後,首先做的就是招文學博士方孝孺起草自己的登基詔書。不想方孝孺寧死不從,勸朱棣立朱允炆的兒子或兄弟,弄得朱棣下不來臺,只能苦笑道:「此乃朕的家事,詔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邊哭邊罵:「死即死爾,詔不可草」!
  • 靖難之役一打就是三年,死了多少人?
    與此同時,他更加不滿足於屈居人臣,認為朱允炆無勇無謀,根本沒有辦法與自己相比。於是,他便聯合了其他藩王,一起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這場內戰。然而,之所以稱之為「靖難之役」,主要是「靖難」二字有清除亂臣,掃平戰亂的意思。
  • 靖難之役,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建文帝朱允炆由於在執政期間,急於削藩,最終導致建文帝朱允炆與四叔燕王朱棣徹底反目,導致後來出現靖難之役,而靖難之役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建文帝朱允炆也在燕王朱棣大軍進入皇宮之後,一場突然的大火之後,就此下落不明,直到現在都是一個謎,建文帝朱允炆是有兄弟姐妹的,建文帝朱允炆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有三個弟弟,另外還有四個妹妹,另外建文帝還有兩個兒子。
  • 明朝那些事之靖難之役
    明太宗畫像提起大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就不得不想起成祖的發家之路「靖難之役靖難之役路線圖東晚君覺得「靖難之役」實際上是太祖朱元璋一手造成的有他在,朱允炆的天下便是座定了,哪有朱棣的靖難之役一說。可是事情敗露,被朱允炆親自誅殺於左順門。守衛金川門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見朱棣麾蓋,大勢已去,開門迎降,是為金川門之變。所以說徐增壽也白死了。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朱允炆佔據了絕對優勢,卻依然輸了?
    後來的朱棣即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 [8] 。故而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這其中,「靖難」的意思:「靖」指平息,掃平,清除。「靖難」代表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不過太祖的成法裡面還有一條就是皇帝先召喚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剷除奸臣後要五日之內離京。所以這不過是朱棣想要奪取皇位的一個藉口而已。
  •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奪取帝位,惠帝朱允炆是死是生?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的第二個皇帝,但他實在沒有當皇帝的命,不過短短四年,就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取而代之。靖難之役,南京城破,燕王朱棣奪取帝位。巧合的是當天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蹤,有說自焚宮中,也有說化裝成僧人出逃? 一場大火湮滅了一段歷史,建文帝的下落也就成為明史上一大未解之謎。
  • 「靖難之役」當中的主角明惠帝朱允炆為何削藩不成反被殺?
    「靖難之役」當中的主角明惠帝朱允炆為何削藩不成反被殺?在2003年的時候大家是否看過一部很火的穿越電視劇,而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就叫做《穿越時空的愛戀》。雖然現在在豆瓣上的評分僅僅只有是7.6分,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這部電視劇可是火遍大江南北的。
  • 靖難之役當中,朱棣不過是打下了南京,為何就能順利登基了?
    所以這麼一個什麼身份複雜的兒子,朱元璋是不可能把太子之位封給朱棣的!所以最終,老朱還是決定,選擇讓皇長孫朱允炆接班。朱允炆即位後,首先面對的 ,就是地方藩王權力過大的問題。所以沒法子,只能開始大肆削藩。朱棣也是被逼無奈,為求自保,而發動了靖難之變。
  • 靖難之役過後,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謎,原來他在此地
    大明帝國第二位君主,建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也是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孫。從1398年6月到1402年7月,朱允炆短暫的執政生涯,年號被定義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