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這一生猶似一本教科書,從起家,到落下帷幕,堪稱中國版的教父,在壞人眼中,他是流氓,在好人眼中,他是君子,在有牽扯利益人的眼中,更是一位懂時勢的人,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杜月笙困難時非但未將借據收回,反而一把火燒光的緣由,今就帶大家看一看,為何如此。
杜月笙,一個用青幫稱謂的「社會組織」影響了整個中國格局的人,在民國,他就是日本的山口組,美國的黑手黨,俄羅斯的黑幫,他與很多諸如這類組織人一般,都是從小人物逆轉成為大人物。
好比他2歲喪母,5歲喪父,由於從小見證世間的人情冷暖,14歲時已經踏入社會,在上海灘先後做過學徒、童工,混混之類,最終成就上海灘一代梟雄。
成就梟雄後,他牽扯的利益開始由面而廣,諸如中共、國民、租借法警之類,包括很多地下勢力,但他會做人,對待這些勢力皆是面面俱到。
細數歷史成就梟雄的人物,多數都無法善終,然而到他這,可謂天生一顆八面玲瓏心,就拿那500根的金條借據談下他的格局,僅用一把火將自己的過往恩怨燒得乾乾淨淨,為自己,及子女留下善待的局面,從而有人給杜月笙如此評價:「他是一位懂哲學的杜先生。」
為何這樣講,在於杜月笙將賦有哲學的三碗面端平了,分別是場面、情面、人面,杜月笙曾說過:「我前半夜想的是自己,後半夜想的是別人。」
他將人生的人面看得很開,借出是一回事,但還又是一回事,但他還不是要借,哪怕晚年家境並不富裕,依然沒去拿借據要債,為何如此源於不想失那早年的顏面,而且他非常有氣度,梟雄時把情面放得很好,從不落別人的面子,也就導致晚年落魄也沒有不長眼的過來鬧事。
場面這碗面更不用說了,早年的他勢力涉足範圍涵蓋了整個上海灘各個角落,擁有上億財富,但有些東西不是你全家去香港,就能變現帶走的,有時放下,讓別人坐擁下也不妨。
走入香港後,他全身家當僅剩11萬美金,但依然選擇過自己的生活,並將早年積累下的借據全部燒毀。
借據的燒毀,在於杜月笙考量到了,即便去拿,肯定是能拿回來些,但是置人家臉面何堪?有錢的,肯定早還了,沒錢的肯定也還不了,催肯定是沒用,這是其一;其二在於能找杜月笙借到錢的,勢力肯定不會差到哪去,晚年的杜月笙也不想因這些「再掙之物」影響到下一代,這樣做的好處在於避免下一代因為財產分割而激化成矛盾,成為晚年和睦的導火索。
而且巨額的財富,在當時按其子女的條件,說句實話,還真沒能力保護的了,杜月笙做梟雄後,雖沒有黃金榮那般「劣跡」,但好歹是一位人物,晚年惦記他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但他由於處事圓潤,實際早年的梟雄生涯也並未讓他身陷禍事,從而導致較於三大亨中的黃金榮,不知道好到哪去了,悉知,晚年的黃金榮還在掃大街,死後都不得安寧,這就是做人的差距。
雖說杜月笙從小沒讀過幾本書,但人家發家後不斷的學習深造自己,最少在外面看來,一身長衫戴禮帽的杜月笙像極了先生一詞,不似黃金榮般,一看就是大腹便便,常年混跡歌舞廳的人,從而杜月笙子女出色,然黃金榮都沒親身骨肉。
而「杜先生」也是由此而來,據悉,杜月笙最喜別人稱呼他為「杜先生」,這也是為何在壞人眼裡是流氓,在好人眼中卻是一位翩翩君子,他處事重情重義,對得起老婆、對得起子女,更對得起朋友,遂,他那三碗面被譽為哲學。
「文/探索歷史奇聞」
喜歡的看官別忘了關注:探索歷史奇聞,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