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獲得者在臺上領獎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1月16日訊(通訊員 李封)11月14日,第六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華東區賽在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舉行。本比賽分小組賽主旨口譯和決賽會議口譯兩個階段進行,主要考察選手聽辨信息、記憶、提煉主旨和英語、漢語兩種語言的表達能力。
經過一天比賽角逐,華東師範大學胡海雲、寧波大學張彩虹、浙江大學王佳楠、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榮崢名列前4名獲得一等獎,將代表華東區選手參加接下來的比賽。寧波高校選手2名入圍決賽,1名獲得一等獎,均來自寧波大學。
冠軍獲得者每天至少學英語11小時
參加本次比賽的一共有144名選手,最終21名選手進入決賽。獲得第一名的來自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胡海雲是研究生二年級學生。
胡海雲在場上沉著鎮定、表情豐富、用語精準的整體形象給現場評委和觀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之無愧地獲拿下了本次比賽的第一名,「我現在一天學習英語的時間至少在11個小時以上,早上8點開始到晚上入睡,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與英語為伴。除了必須的課程外,每天要聽英語廣播,看美劇,看英語報。甚至會把就同一個事件的英語和漢語的新聞報導拿來比較,從措辭和語法的差異中學習。當然,英語也是我最大的興趣愛好。」
獲得第二名的寧波大學師範英語專業大四年級張彩虹同學也每天和英語為伴。「我聽歌聽的是英文歌、看新聞上的是英文網站,手機裡APP全都是關於英語的。老師要求學生融入到英語的學習氛圍中,達到像母語一樣的熟悉和親切。正因為平時打好了基礎,所以也不覺得這次比賽有多難。」當然,學英語也是張彩虹的愛好,她就是覺得當一名英語老師太平淡了,所以選擇了口譯這條道路。
寧波跨專業複合型口譯人才緊缺
本次大賽邀請了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梅德明教授,復旦大學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熊學亮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俞利軍教授,浙江大學何文忠副教授等翻譯界泰鬥級專家擔當評委。
現在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每年畢業很多,就業前景到底怎麼樣?「從整個市場看,高埠譯人才肯定是緊缺的。」梅德明說,目前各類涉外項目談判、高層次會晤、新聞發布會以及國際研討會等都需要高級口譯人才,儘管現在學英語的人很多,幾乎每個高校都有英語專業,但能夠達到同聲傳譯高端水平的人還是少數。一般企業很少養高級口譯人才,有需要時會臨時找專業口譯人士來做翻譯。目前從事會議同聲傳譯的也多為自由職業者,工作難度大,收入也較高。
同時,口譯行業還缺少跨專業複合型,比如目前涉及金融、IT、醫療等專業性的會議較多,這就對口譯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往是「會英語的人不專業,專業的人不懂英語」。從高校出來的翻譯專業畢業生較少有專業知識儲備,往往需要根據職業需求進行自我充電。
這一狀況在寧波同樣存在,翻譯人才已被列為寧波緊缺人才之一。早在2011年6月寧波市人才需求調查就表明,80%以上用人單位急需熟悉地方文化的實用型翻譯人才,其中本科或以上學歷的需求達到95%。
寧大科院不斷提升英語人才培養質量
口譯人才的緊缺,使得口譯大賽獲獎者在就業場上具備極大的優勢,寧波大學科技學院阮益凡在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浙江省級賽時獲三等獎,馬上就被上海一家外企搶走,直接做了CEO助理,剛入職月薪起薪就有近6000元。
儘管今年的比賽寧大科院的選手沒有入圍,但是寧大科院一直致力於提升英語人才培養質量。2011年開設實用英語創新班,2012年開設翻譯英語專業,2014年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緊貼社會需求,教學與實踐、競賽、社會服務相結合,擁有全國英語翻譯華東區考培中心等高級教學實踐平臺10多家,與50多家企事業單位籤署實習基地合同,服務寧波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派出志願者參加浙江投資與貿易洽談會;陪同寧波當地企業赴廣交會等大型國際商貿會議進行商貿洽談。繼去年成功承辦海峽兩岸口譯大賽浙江省級賽後,今年再成功舉辦海峽兩岸口譯大賽華東區賽,也是旨在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與學習,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進一步提升自身專業培養水平。
寧大科院學生在「韓素音青年翻譯獎」比賽中屢屢獲獎,尤其在2013年,徐燕雲同學獲得漢譯英組二等獎;胡曉露同學獲得英譯漢組三等獎,為獨立學院學生獲獎最高級別。英語專業學生在2015年全國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中取得驕人成績,一次性通過率達到92.59%,其中良好率達到32%,2013級英語專業學生人數108人,通過人數100人。全國院校通過率為51.79%;
從就業情況看,畢業生就業前景較好。於2011年開設的實用英語創新班2個班60名同學於2015年7月畢業,就業率達到96.5%。從就業方向看,翻譯專業畢業生多就職於外企、外貿公司,也有部分自主創業開辦英語培訓機構、文創類公司,部分繼續考研深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