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唐詩《山中送別》

2020-12-21 經典詩詞賞析

山中送別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詩描述這樣一個畫面: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後,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半掩的柴門上。等到來年春風吹綠了青草,朋友啊你這時能不能回還?

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包含對友人深厚的感情,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雖是首送別詩,卻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而是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對友人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實則包含了對友人無限的思念情懷。

而次句寫到「日暮掩柴扉」,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像於無窮的。日暮讓人聯想到日落黃昏,夕陽西下,飛鳥歸巢,而此時友人已經遠去,內心是無比的失落。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楚辭中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而這兩句詩則在與友人分手的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不虧為送別詩。

相關焦點

  • 幼兒學唐詩之王維:山中送別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王維:山中送別 2013-02-01 17:30 來源:網際網路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送別 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每日一詩|《山中送別》(唐·王維)
    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賞析: 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題材非常普遍,構思卻獨具匠心,極有特色。其最顯著的特點在於並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於送別後的行動與思緒,並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最失落的送別詩,都在這句「日暮掩柴扉」
    就像是杜甫的律詩代表了唐詩律詩的最高成就,王維的五絕詩句在唐詩中也是最精彩的。在唐詩三百首的29首五絕作品當中,王維就佔了5首,包括《相思》、《雜詩》、《鹿柴》、《竹裡館》,以及本文要提到的這首《山中送行》。
  • 賞析《山中送別》,今天的離別,是明天更好的相聚
    《山中送別》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詩人喜歡參悟參禪,學莊信道,在詩、書、畫、音樂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書畫特臻其妙,後人稱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這樣評價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甲骨文集字,寫就王維的唐詩名篇《送別》
    甲骨文近幾日恰逢國慶假期,有足夠的閒暇時間在家中消磨,手癢難耐,於是繼續用甲骨文集字,來寫一首唐詩。今天要寫的是唐朝詩人王維的名篇《送別》,是一首著名的五言絕句!全詩如下: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已經記不得最初是在小學還是在中學背誦過這首詩了,但是對這首詩最深刻的記憶來自於李連杰主演的電影《方世玉》中方世玉的父親吟誦了這首詩!
  • 一首詩寫盡了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王維《送別》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畫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 【每天一首】之《山中送別》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山中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題材非常普遍,構思卻獨具匠心,極有特色。 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古詩賞析
  • 唐詩《贈汪倫》譯文與賞析 李白與汪倫深情厚誼、千古流傳!
    唐詩《贈汪倫》譯文與賞析 李白與汪倫深情厚誼、千古流傳!贈汪倫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注釋:①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裡。《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 唐詩中最絕妙的六首送別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餘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於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為了顯示這一時刻的重要性,他們會設宴餞行,舉酒相祝,此時,寫詩相贈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今天小樓就跟大家分享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和大家一起品讀古人的離愁別緒。
  • 《全唐詩》裡的六首經典送別詩詞,道盡人生離愁別恨!
    《全唐詩》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餘位詩人的48900多首詩歌。唐詩的作家上有帝王將相、下有漁夫樵人、僧道伶工。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後兩句用比興手法表達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之情。《送別》[唐]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 李白九首送別詩,道盡人間別離情 前三首小學生都會背,你會幾首
    唐詩300首,李白入選29首,佔了全部的近十分之一,而李白離別詩就入選9首,看來,送別詩還是李白牛,全是經典之作,李白九首送別詩,道盡人間別離情。前三首小學生都會背,你會幾首?你至少知道三首。(一)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 唐朝四首終極送別詩,堪稱絕唱,讀罷才知唐詩為何是巔峰
    送別和離別,是同樣的神傷。離別或許為了安慰對方而故作瀟灑,送別之人,則是無需掩飾自己的情感。當唐朝才情橫溢的詩人,遇上這種普遍的情感,則誕生了許多千古傳唱的佳篇。學者王兆鵬曾帶著自己的研究生,通過人工計算與大數據分析,歷經17年,從:歷代選本、歷代評點、20世紀論文研究、文史著作選介分析四個方面,排列出了個榜單。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渡荊門送別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渡荊門送別 2013-02-01 21:42 來源:網際網路
  • 8首深情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別時分,看友人走向遠方,漸行漸遠,內心有千言萬語,話到嘴邊,卻只有珍重兩字。今天,我們來欣賞8首送別詩,感受古人送別的依依情緒。賞析: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裡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 讀唐詩:駱賓王《易水送別》
    《易水送別》這首詩,大約就寫於這一時期。 簡要概括: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內容看,它又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送別友人發思古之幽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寄託了他對現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拋灑的苦悶彷徨。
  • 送別詩: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賞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與上面這首詩參證的江邊送別詩,有《別人四首》、《秋江送別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間所寫的客中送客之作。
  • 王維的《山中送別》,人人都能背,您能讀出其中的妙處嗎?
    王維的《山中送別》,是送別詩中五言絕句的代表作。大家對這首詩都非常熟悉。那麼,這首詩有何妙處呢?我們不妨一起再來讀一讀。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1、山中相送罷在山中送走了好友。
  • 5句唐詩千古名句賞析: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唐詩名句賞析系列(4):1.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章碣《焚書坑》這句詩諷刺了秦始皇。——王昌齡《送柴侍御》這是王昌齡送別詩中的佳句。正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古人對離愁,一般的態度都是十分傷心悽婉的,但是王昌齡在這裡卻一反常態,同樣是離別,但是卻寫得一點都不悲傷。即便是分別之後,青山我們可以一同見到,雲雨也是同樣的雲雨,明月也不會變成兩個,所以雖然分別,又何必去悲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