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中國人看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其他大學只能從第三開始往後排;因此,每年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人數就用來衡量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教學水平和尖子生培養實力,甚至被視為政績和潛在的考核指標。
讓人不得不佩服的是!有一個區考取每年清北的人數竟然能遠遠超過一個省考取的人數!請看下圖:
北京市海澱區的各高中學校,2020年考取清北人數加起來接近500人,遠超任何其他任何一個省份,當然也超過全國招生的牛校——衡水中學(含私立衡水市第一中學),如果整個北京的清北人數加起來,得有多少?
相比之下,河南作為人口第一大省,清北人數錄取已經不少,超過其他不少省份,但是與海澱區相比,還是汗顏;如果北京的孩子六百多分可以上清北了,河南的孩子(理科)700分也上不了。
如果想考清華大學,最好是進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你看圖表上,這個學校考取清華大學的人數遠超北大;那要是想考北大呢?當然是去北大附中,你看考取北大的人數遠超清華。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從網友的評論中就能得到一些信息,當然不同立場的人說法肯定不同,你怎麼看?
網友一:北京的考生,可能比不過一些外省市考試機器培訓出的考生。但是,北京考生的智商、學習能力和遺傳基因並不差,因為北京是全國人才聚集的地方,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國家機關等等,這些人才的後代智商和能力是不會低的。
網友二:從我身邊看到的海澱區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拼,報各種學習班,一刻都不鬆懈,但初中能上人大附這種名校的也是全市尖子生裡百裡挑一,高中更是競爭激烈。所以才有今年人大附中考取清北169人的成績。
網友三:北京自己出題,結果和其他省市雖然是一樣的考分,但含金量差遠了。再就是北京高校名校多,對北京市的招生名額也多,對全國的考生來說又是一個不公平。沒辦法,誰讓人家是北京來著。
網友四:知道北京為什麼要單獨用北京卷嗎?2002年北京也是用全國卷,結果一本線只有400多分,而山東一本線高達580分,同樣一張試卷,最後山東考生告到教育部,最終從2003年,北京單獨出卷,並不是北京學生有多強,強不強看奧賽啊,奧賽國際金牌北京拿過幾塊?強的還是兩湖江浙地區,從古至今如果說讀書,幹得過這幾個地區?所以還是不公平!
網友五:高考北京卷基本上是最簡單的
網友六:山東高三老師:馬上高考了,來做做北京卷找找自信。
網友七:北京十六個區,幾百所中學,每年能上清華北大的就那麼幾個區的幾個中學的學生,也沒聽別的區,別的中學喊什麼不公,因為他們知道只少在教育投入上比人家差很多。同樣北京市用於教育上的投資比全國各省市都多,擁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考生的省用於教育上的投資不如幾萬考生的北京多,怎麼去比公平?
網友八:太公平了,首先你好好高考,然後去北京找份能落戶口的工作,然後再買10萬一平的房子。你的孩子們就有機會上清華。別人就是這麼過來的,你也可以啊。
網友九:外省人,小視野。清北招生搞平均分配就合理嗎?我說過,這不是去分福利。海澱是清北所在地,也是著名高校和全國拔尖人才聚集區。而且,海澱在的高中下教育也是全國頭牌。不要拿衡水和海澱比,不要拿某省和海澱比。否則,遺傳理論要另寫了。還有,有意見的人不說某省考到700分去不成清北嗎?你可以讓幾個學生去試聽試聽清北課程,看和人家學生有否差別?
網友十:混淆概念,你知道海澱區聚集著多少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嗎,這是重視教育的結果!你可以放開,一起競爭,那樣北京的孩子考上清北的更多!
網友十一:你咋得不說海澱學區房多貴,1000萬買一個老破小也不提,這是光看到事物一面,學區房多貴父母付出了多少
網友十二:一年有好幾千清北留京工作,一年清北在北京就錄取幾百。北京的孩子比父母更難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