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根青竹到一張紙 富陽竹紙72道工藝覓傳人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從一根青竹到一張紙 富陽竹紙72道工藝覓傳人

2015-06-23 10:52:52來源:浙江在線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5年06月23日 10:52 來源:浙江在線 

參與互動

(

)

富陽竹紙工藝歷史悠久(資料圖片)

  6月19日,經民政部門批准,富陽竹紙文化保護和傳承發展促進會成立,富陽區境內70家竹紙製作單位及手工竹紙製作傳承人成為首批會員。

  富陽竹紙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宋時生產的「赤亭紙」和「小井紙」被朝廷列為錦夾奏章和科舉考試用紙。富陽竹紙中的名品——元書紙,歷史上有「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之說。2006年,富陽竹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008年9月,富陽泗洲村鳳凰山北麓發現一處造紙遺址,其中出土的「至道二年」、「大中祥符二年」等紀年銘文磚,則有可能將遺址的時代上推至北宋早期。2013年,泗洲宋代造紙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伴隨著造紙技藝的傳承,富陽地區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倫、紙工諺語山歌和長篇民間敘事歌謠《朱三與劉二姐》等民俗文化內容,說明富陽造紙技藝中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富陽造紙雖然從整體上說已跨入現代,但傳統竹紙製作技藝仍然傳承有序。全區手工紙生產涉及9個鄉鎮(街道)24個行政村,手工紙用於書畫創作、古籍印刷、佛教用紙、物品包裝等。目前,浙江富陽與安徽涇縣、四川夾江是全國三大手工紙製造中心。

  然而,與許多非遺項目相類,富陽竹紙生產面臨著後繼乏人、工藝繁複、環保壓力等諸多問題。現在富陽槽戶平均年齡在45周歲以上,抄紙、曬紙等關鍵崗位有部分工人來自外省,年輕人不願學,後繼乏人現象突出,這對竹紙產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富陽竹紙工藝精湛,世代相傳。從一根青竹到一張紙,需要經過72道工藝,勞動強度大,生產周期長,過程極其繁複。傳統竹紙生產雖然規模小,也存在著環境汙染的問題。特別是在當前「五水共治」的背景下,嫩竹製漿廢水汙水的解決,將保證傳統竹紙生產的健康發展。

  富陽區文廣新局局長周亦濤表示,目前富陽竹紙生產低端的佛教用紙佔了很大一部分,促進會要積極引導紙農生產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高端書畫用紙、印刷用紙。

  據了解,促進會成立後,將積極申報「中國書畫紙之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中小學書畫用紙產業基地」,組團參加全國文房四寶博覽會、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宣傳、展示富陽竹紙的質量與品牌,推進富陽竹紙產業的交流與發展,提升富陽「千年紙鄉」的知名度,振興竹紙產業。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方仁英

相關焦點

  • 富陽成了中國竹紙之鄉 一棵毛竹如何變成一張紙?
    「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因為「這張紙」,富陽有了新身份——中國竹紙之鄉。3月12日,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專家組對富陽申報「中國竹紙之鄉」工作進行反饋。專家組認為,富陽各項工作均符合「特色區域」評判標準,10位專家一致贊成富陽獲得「中國竹紙之鄉」稱號。富陽因此成為全國第27個由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的特色區域。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簡介富陽竹紙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317-581)。
  • 到富陽去,親手造一張紙
    李文德家世代造紙,他是竹紙製作技藝的第九代傳承人。  造紙工序散落山間。這邊廂,兩個師傅配合默契,把竹子用電鋸鋸成均勻的小段,這叫「斷青」;另一邊,穿著下水衣的師傅正把一捆捆的竹子往石灰水裡浸過再拿出來,這叫「醃料」,李文德解釋說就像我們醃泡菜一樣。之後還要「泡料」,這兩道工序是為了把毛竹裡的汁水泡出來。  從竹子到一張紙,古時需要72道工序。
  • 李文德: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傳承人
    李文德「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千百年來,富陽竹紙一直有著頗高的聲譽。浙江省富陽市素有「土紙之鄉」的稱號,其竹紙製造技藝始於南宋,世代相傳。富陽市湖源鄉新二村農民李文德繼承傳統竹紙品牌和製作工藝,創辦杭州富陽大竹元竹紙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元書紙,為富陽竹紙傳承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富陽是中國竹紙之鄉,富陽的竹紙製作工藝既獨樹一幟又自成一統。延續至今,竹紙製作工藝傳承最完整的,當屬湖源。李文德出生於富陽湖源鄉新二村。這裡山勢峻峭,深溝邃谷,峰迥水復,清澈的源頭水孕育了大片大片鬱蔥的竹林。
  • 製作過程需要淋尿的富陽竹紙,為什麼成為國務院專用紙?
    製作過程需要淋尿的富陽竹紙,為什麼成為國務院專用紙?斫竹斫竹之後,還有拷白、浸坯、煮料、淋尿、舂料、抄紙、曬紙等共計72道工序。李文德算了算,一張紙從竹子到成型,至少需要5個多月。
  • 【如果技藝會說話】富陽竹紙:北宋御用文書紙,十件元書考進士
    光是抄紙還不夠,蔡玉華還跟著師父去山上砍竹子,學師父削竹子,怎樣把一根竹子變成一張紙的過程,裡裡外外大大小小,蔡玉華都學了個遍。從一根竹子到一張紙的「72變」「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這句古老的紙農諺語是說元書紙要經過72道工序,才能從一根竹子,變成可以書寫的紙張。
  • 國家級非遺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傳承人莊富泉: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解說】竹紙製作技藝,四川省夾江縣、浙江杭州市富陽區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竹紙製作保持著完整的傳統工藝,它以手工舀紙術製作,從選料到成紙共有15個環節、72道工序。近日,記者來到富陽,探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陽竹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莊富泉的工廠,他表示目前自己是全國為數不多會全部72道工序,純手工製紙的匠人。
  • 這張被張大千青睞的富陽竹紙,曾經是國務院專用紙
    1990年,他接過父母的造紙小作坊,將「大竹元」品牌發展為年產5萬刀,元書紙單品生產規模居富陽乃至全國第一的手工造紙公司。 ▌從竹子到竹紙 新二村是富陽7個造紙文化村之一。這裡群山環繞,溪水淙淙,漫山遍野都是翠竹。竹紙的原材料就從這片無邊無際的竹海中來。
  • 稻草變成紙 富陽神奇民間手工造紙工藝瀕臨失傳
    「一根稻草變成一張紙」,當年獲得萬國博覽會大獎的富陽土紙,如今已沒什麼人會做了——  坑邊紙、鬥方、桑皮紙、綿紙、桃花紙、蠶種紙、雨傘紙……說起這些紙的名稱,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陌生。然而,在富陽市老一輩造紙藝人的眼裡,它們代表了富陽土紙曾經「一紙風行天下」的繁榮。
  • 緣竹坊裡竹紙香(中國民間工藝)
    如果說富陽是中國的竹紙之鄉,那麼富陽市湖源鄉新三村冠形塔自然村,就是富陽傳統竹紙製作工藝的源頭。站在這個源頭「弄潮」的人名叫李法兒,今年64歲。李法兒家的造紙作坊是村裡公認的時間最古老、規模最大的竹紙作坊,他家世代以做頂級手工竹紙「元書紙」為業,傳承到他這裡已是第八代了。  元書紙是紙中的珍品,其色淡黃或潔白,其質柔韌,聞之有竹子清香,久藏不蛀、不變色。
  • 遇見「最富陽」的紙文化
    參觀之旅,親睹紙的萬花筒  仿乾隆磁青紙封面的「中華再造善本」,12米高、32盞花燈、56隻小燈籠的常綠「紙糊高照」,紙紮的龍燈、竹馬、風箏,薄薄一張就值千元的蠶絲紙……6月14日至17日,在富陽市體育中心舉辦的「紙文化藝術展」,就像給市民打開了一個紙的萬花筒。
  • 竹紙有什麼特點 一根竹到一張紙的手工技藝
    竹紙與皮紙相對,是據造紙材料所劃分的紙張種類。竹紙以竹為材,從唐代浣花箋和花簾紙到宋各式宣紙,明代的宣德箋、灑金紙,以及清代數不勝數的紙張門類,眾多門類裡都不乏有以竹紙工藝為基礎的紙張。紙質柔軟,單薄,呈現半透明狀。由於年代久遠,紙張多處有泛黃的跡象。
  • 一紙釀造富春味 富陽竹紙匠人堅守古法技藝
    朱中華正在撈紙,這是古法造紙72道工序中的一個環節。董小易攝  浙江在線09月16日訊 (浙江日報見習記者 董小易)在富陽大源鎮很多農戶家裡,都還存有家譜——在世代更替的流轉中,在無數雙手掌摩挲的溫度中,這些家譜卻柔韌不腐,反而透出歷久彌新的光澤。
  • 竹紙如何保護傳承?專家齊聚富陽謀未來
    如今,竹紙製造依舊遵從古法,「手工造紙」這門工藝也流傳了上千餘年。該如何保護和傳承竹紙製造工藝,是不少竹紙專家學者們最擔憂的問題。10月22日,2015中國竹紙保護和發展研討會在富陽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竹紙產區代表、高校竹紙研究專家、非遺保護專家齊聚一堂,圍繞「竹紙的保護和傳承」,各抒己見 ,暢所欲言。
  • 富陽:「中國竹紙之鄉」實至名歸
    胥口鎮小把傳統的「稻草紙」工藝進行簡化,搬進了小學課堂。   3月12日,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專家組對富陽區申報「中國竹紙之鄉」工作考評情況進行反饋。通過兩天的聽取匯報、實地考察後,專家組一致認為,富陽的各項工作均符合「特色區域」的評判標準,準許獲得「中國竹紙之鄉」稱號,成為全國第27個由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的「特色區域」。  富陽素有「土紙之鄉」的美譽,手工造紙可遠溯魏晉,竹紙生產則始於東晉南北朝時期。
  • 一紙釀造富春味 杭州富陽竹紙匠人堅守古法技藝
    原標題:一紙釀造富春味   在杭州富陽大源鎮很多農戶家裡,都還存有家譜——在世代更替的流轉中,在無數雙手掌摩挲的溫度中,這些家譜卻柔韌不腐,反而透出歷久彌新的光澤。竹紙,作為這些家譜的載體,像是富陽這個物產豐饒的山區裡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它不易隨時間腐化,靜靜記錄著歷史。
  • 中科大在富陽設立竹紙研發基地
    中科大在富陽設立竹紙研發基地   日前,在富陽大源鎮大同村逸古齋,中國科技大學手工紙研究所富陽竹紙研發基地掛牌成立,為富陽生產精細化、多樣化的竹紙提供科技支撐。
  • 弘揚傳統竹紙文化 富陽雙溪書畫即將亮相蘇州創博會
    「說紙必說富陽紙」「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從古至今,人們對產自浙江富陽的手工竹紙有著頗高的讚譽。富陽是造紙之鄉,以生產手工竹紙為主。這裡的造紙工藝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出產的竹紙紙質柔軟。
  • 青竹為紙:從一根竹子到一摞紙
    古書《天工開物》卷中所記載之竹紙製造步驟有:斬竹漂塘、煮徨足火、舂臼、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焙乾。如今,在位於永川區港橋產業園的理文造紙廠內,從不能承受之重的竹簡到薄如蟬翼的紙上行雲流水,紙中君子,古法再現。
  • 富陽新聞網:靈橋造紙藝人著書傳承元書紙文化遺產
    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富陽出產元書紙歷史源遠流長。如今,在靈橋鎮新華村有位叫李少軍的造紙藝人,花費16年時間,將元書紙的生產工藝編寫成《富陽竹紙》一書,為傳承這一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傳統的造紙從原料竹子到成品紙,要經過切竹、淹竹、搗刷、製漿、撈紙、曬乾、打包等多道工序,生產一張紙,大體上要經過35個工序才能完成。李少軍編寫的《富陽竹紙》一書,全書十萬多字和500多幅圖片,詳細介紹了以嫩毛竹為原料,手工製造文化用紙的全套工藝流程,並著重介紹了「元書紙」的製作工序、操作要領、技術要求。他希望《富陽竹紙》一書能對元書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 杭州富陽被授予「中國竹紙之鄉」稱號
    近日,第三十七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暨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書法用品博覽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富陽被授予「中國竹紙之鄉」稱號。孫潔副區長代表富陽區人民政府接牌。自此富陽區成為全國第27個由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的特色區域。  富陽區於2015年11月組織開展轄區內竹紙生產情況調研,收集整理資料,12月向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提交了特色區域建設的申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