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名言叫:條條大路通羅馬,從小到大有過很多街,也走過很多條路,但是因為這裡是上海,所以每一天路都很不一樣,每一條路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體驗,一起來感受一下。
01
人民大道,上海市最中心的地域——人民廣場可真的是大上海標誌性建築,在解放前是眾所周知的'跑馬廳',這塊地方連同周邊地區面積不過1平方公裡左右,然而她的百年滄桑卻凝聚著,上海這一國際化城市一步步起伏變化的腳印。人民大道位於人民廣場與人民公園之間,可謂廣場與公園的「分界線」,但實際上又是廣場組成部分,上個世紀90年代,人民廣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條中軸線,南起武勝路,穿過1996年建成開放的上海博物館的中心,再穿過浦江之光中心廣場、人民大道、人民大廈、一直到人民公園、南京路,把整個人民廣場地區連成一個以人民大廈為中心的有機整體。這是百年蛻變的文明底蘊。
02
四川北路——《上海風土雜記》中有這樣的描述:
北四川路跳舞場,中下等影戲院、粵菜館、粵茶樓、粵妓院、日本菜館、浴室、妓院、歐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星羅棋布,全上海除南京路、福州路以外,以北四川路為最繁盛,日夕車輛、行人擁擠。可見,當時的北四川路有多麼的繁盛
199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對四川北路進行了大規模改造。至此,四川北路已成為大上海一條獨具特色的'面向工薪階層的商業大街',四川北路也被認為是僅次於南京路和淮海路的第三大商業街。這,是四川北路的繁華。
03
福州路——福州路被譽為'中華文化第一街',在這裡,簡直就是上海灘的文化縮影,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書店:有上海書城、古籍書店、上海外文書店、科技書店等多家大型書店。而在19世紀40年代福州路及其附近,報館、書局、筆墨文具店集中。戲園、電影、茶園書場、遊樂場、舞廳等文化娛樂場所,密布洋行、藥鋪、百貨、照相、鐘錶行、拍賣行、煙號、茶食等商業初具規模,商市繁榮是申城最早的現代熱鬧大街之一。那個時候,就連南京路都不及它,與毗鄰的馬路相比福州路更有文化氣息且呈現出中西混合的特色。這,是老街的文化底蘊。
04
延安路——延安路是填平前的洋涇浜延安路,是延安東路、延安中路、延安西路的統稱,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滬青平公路,全長14220米。至1992年,延安東路商業街就已有31個行業、商店237戶。延安中路段有上海展覽中心、延安飯店、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上海文藝活動中心、華東醫院、圓明講堂等單位,以及中共「二大」會址、八路軍駐滬辦事處、延安西路段有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東華大學、延安中學、上海國際貿易商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等單位。如今,還有延安路還有最便捷的延安高架路,方便著幾代人的出行。每到夜晚,則是另一番景色。
05
金陵東路——金陵東路街道位於黃浦區浦西中南部
在1943年前,叫公館馬路。境內延安東路以北,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被劃入英租界,延安東路以南,於道光二十八年被劃入法租界,而金陵東路(原先的公館馬路)就是老法租界的商業中心,金陵東路上的一大特點就是騎樓,那是一股濃厚的正宗南粵風韻,「騎樓」是源自歐洲的一種建築樣式,曾流行於我國廣東地區,「騎樓」房屋的二樓向外伸出,以立柱支撐,自然形成遮陽避雨的「走廊」。金陵東路是目前上海唯一一條「騎樓」風貌馬路,而境內的文化、衛生、娛樂等發展並不落後有上海博物館、市工人文化宮、黃浦區少年宮,街道還設有兩個文化站、兩個圖書館、兩個科普站、兩個少兒館,24個居委會設有圖書室市、區兩所重點中學即格致和光明中學均在境內小學和幼兒園各7所,還有仁濟醫院、區結核病防治所等4所醫療單位,娛樂場所當然也不會缺席。這,可是金陵東路的風華。
06
長壽路——長壽路原名勞勃生路,修築於1900年,以前,還總是叫它「大自鳴鐘」。19世紀末以前,該地原是上海西郊的農田,築路以後,外商與民族資本家紛紛沿路及附近開設工廠,並使其逐漸成為輕紡工業集中之地,長壽路上的歷史建築很多——長壽路160弄1號原是著名掌故學家鄭逸梅舊居,長壽路170號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舊址,長壽路1186號,原滬西電影院等等……但是現在留下來的也是越來越少了,上世紀90年代,長壽路開始日益發展才形成了現在的商業繁華。長壽路更是有「邁向21世紀的綠色商住街」,「商住長廊、文明綠洲」之稱。如今,長壽路上有38條線路公共運輸車輛和其他車輛穿梭運行,其中有10條公交車是以此為起點站。繁華程度可見。入夜,彩燈通明,五光十色漫步在這條大路上,直教人想起李煜的詞句:恰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搜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