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贛一家親!湖北消防「戰地醫生」為江西村民義診

2020-12-21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7月16日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王方 胡騰羽)連日來,江西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長江、鄱陽湖水位暴漲,防汛形勢嚴峻。7月13日,接到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命令,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第一時間調集166人參與江西抗洪搶險。在江西,湖北消防救援力量不僅協助當地搶險救災、轉移群眾,7月15日,「戰地醫生」程建新還攜帶醫療器材和藥品來到村莊,為村民們義診。

走村入戶義診

當日,江西九江市都昌縣西源鄉多個村莊道路被淹沒,部分村民住房被洪水圍困。得知西源鄉源壟村有8名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和2名感冒患者,馳援江西的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戰地醫生」程建新攜帶醫療器材和藥品來到村莊走訪義診。

83歲高齡的李桂芳有發熱、胸悶等情況,在家裡打點滴,不小心將針頭碰掉。老伴撿起針頭又準備插進去,程建新趕緊阻止,給老人更換新的針頭,做血壓檢測等常規身體檢查,囑咐老人日常注意事項。李桂芳老人緊緊握住程建新的手,感動地說:「真的是太謝謝你們了,你們比我的親人還要親。」

為村民做檢查

當日,湖北消防救援人員還對一些不願搬離房屋的村民耐心細緻勸導,將數十名群眾擺渡到安全地帶,再由當地政府轉移至臨時安置點或村民親屬家中。

轉移被困群眾

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15日12時,馳援江西的湖北消防救援力量已累計出動98名指戰員23車25艇,轉移被困群眾55名(均為老人和兒童),運送生活物資300餘件,封堵小管湧17處,鋪設防浪雨布3200餘米。

相關焦點

  • 共飲長江水,川鄂一家親
    圖為醫療隊隊員於航班前合影(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不少人肯定都還記得,2月9日下午四川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在「英雄機長」劉傳健的護送下,從成都前往武漢。在這場疫情戰爭中,無數的英雄挺身而出,體現了「川鄂一家親」的人間大愛。
  • 義診諮詢送服務 優勢互補一家親|北京懷柔區泉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義診諮詢送服務 優勢互補一家親|北京懷柔區泉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懷安縣頭百戶鎮群眾義診諮詢 2020-10-1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農村廣播攜手武漢亞心醫院:義診下鄉惠及百餘村民
    湖北農村廣播《空中醫院》節目組和武漢亞心總醫院專家團隊數十名醫護人員一字排開,支起宣傳畫架,拉起橫幅,帶著藥箱,宣傳冊,免費為排著長隊前來尋醫問藥的村民們看病送藥。「好感動,武漢醫生把健康服務送到醫到家門口,還免費送我小藥箱呢。」甘棠社區86歲老人楊永生激動地說,這樣的活動要多搞,老百姓喜歡。
  • 【贛鄂相「隨」·風雨同「州」】江西醫療隊援隨護士成娟: 「非典...
    【贛鄂相「隨」·風雨同「州」】江西醫療隊援隨護士成娟: 「非典」17年後再次出徵 2020-02-14 17:3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上海知名醫療專家團攜手贛醫一附院開展健康扶貧大型義診活動
    10多位知名醫療專家聯合贛醫一附院舉行「重走長徵路」健康扶貧大型義診活動。鄒曉峰指出,這次「重走長徵路」大型健康扶貧義診活動在贛醫一附院舉行,既是贛南老區人民的福音,也是贛醫一附院的榮耀,更是我們醫護人員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將繼續加強醫院服務能力建設,繼續深化惠民服務活動,繼續深化拓展與上級醫院和醫學專家的聯繫,切實體現醫院公益性,為全市及周邊地區人民的衛生健康保障,推進健康贛州、健康江西建設,再創新業績,再做新貢獻。
  • 「京滬粵」贛籍醫學專家中秋回鄉義診 濟民可信公益贈藥
    9月14日到16日,江西省衛健委組織200多名在北京、上海、廣東工作的江西籍醫學專家,深入南昌市新建區、萍鄉市上慄縣、贛州市南康區、上饒市橫峯縣、吉安市吉水縣五地同步開展義診講學活動。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向活動發來視頻致辭。
  • 義診進鄉村 宿遷眼科專家給村民當家庭醫生
    當日上午,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專家與宿豫區迅哥有約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走進振友社區,為這裡的群眾免費體檢,並率先與100多名黨員籤訂家庭醫生協議。為村民免費測量血壓、血糖與眼科各項檢查。由於當日適逢黨員活動日,眼科專家還為社區黨員免費體檢。記者了解到,當天第一批籤約了100名老黨員家庭,接下來,繼續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簽約家庭醫生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基本醫療服務、眼病相關診療服務、轉診服務、住院優惠服務、特需服務、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關服務等。如籤約家庭中有糖尿病患者的,定期為其提供免費眼底基礎檢查。如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為其提供診治綠色通道。
  • 鄂贛兩地執勤起衝突,是故意阻撓湖北人出行,還是執行不力?
    3月27日上午,鄂贛兩地JF在九江一橋北黃梅收費亭發生執勤衝突。這新聞一出,輿論譁然。吃瓜群眾紛紛,眾人都在猜測兩地JC之間怎麼還鬧起了衝突。作為新聞老兵的我自然不甘落後,連忙聯繫了在前線跑新聞的記者朋友。
  • 江西援非醫生主動請纓,來漢和昔日同學並肩作戰
    楚天都市報2月17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王瀟瀟 王子文)2月11日,江西援鄂醫療隊抵達隨州。128名醫護人員中,有2名婦產科醫生,其中,餘臘梅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96級學生。2018年,她遠赴突尼西亞執行援外醫療任務。回國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她主動請戰,奔赴一線。「我對這塊土地很有感情,我想和我的同學們並肩作戰。」
  • 魯鄂一家親|中國食品報社攜手諸城外貿公司馳援湖北助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國各地物資緊缺告急,湖北告急,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中國食品報社發出向災區捐贈的倡議,各企業迅速做出響應,眾多企業主動捐款捐物,採取了各種形式的援助行動。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接到通知後立即著手部署一線工人加班加點生產,力求保證捐贈湖北生活物資儘快送達一線,為疫情防控區一線人員及患者提供幫助,切實承擔起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
  • 湖北的簡稱「鄂」是什麼意思?
    楚文化輻射範圍廣,影響深遠。而且,也有以河流做簡稱的省份,例如江西的「贛」(贛江)、湖南的「湘」(湘江)。可見,以「漢」做為湖北省的簡稱,看似也貼合。但晉國發展起來後,就把鄂國吞併了,鄂國遺民就開始往南逃難,逃到了現在河南南陽一帶,南陽現在仍然有鄂山為證。後來鄂國又惹了周王室,周又派人討伐鄂國,鄂國人又繼續開始往南逃難,逃到了今天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邊。鄂國人一路從山西逃到湖北,心想這下夠遠了吧,可以好好過日子了吧,就在鄂州建立了一座鄂王城,作為鄂國的國都,準備好好過日子。現在湖北鄂州的大冶仍然有鄂王城的遺址。
  • 湖北龍感湖:紡織企業復工復產 消防安全「不越雷池一步」
    原標題:湖北龍感湖:紡織企業復工復產 消防安全「不越雷池一步」黃岡龍感湖管理區,原系省屬國有農場,經批准設立黃岡市龍感湖管理區,總面積100平方公裡,全區總人口5萬人,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是鄂東門戶,也是魚米之鄉。
  • 時速350公裡高鐵串聯鄂贛閩,東西兩線再起紛爭,哪條經過你家鄉?
    今天,老張就和大家聊一聊串聯鄂贛閩三省的一條新高鐵大通道----武廈高鐵。武廈高鐵武廈高鐵又稱武廈客運專線,規劃運營時速350公裡,西起湖北省武漢市,東至福建省廈門市,連通湖北、江西和福建三省高鐵很多網友不明白,武廈高鐵是串聯鄂贛閩三地最便捷的快速通道,對沿線各地的發展極其重要,當初由三省聯合提出,為何如今進展會這麼緩慢
  • 積極參與大陸脫貧攻堅 這些臺灣人紛紛踐行了「兩岸一家親」
    針對臺商臺企參與大陸脫貧攻堅的情況,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25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廣大臺胞臺商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以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各地扶貧攻堅工作,為群眾增收、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國臺辦發言人為臺商「打CALL」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到11月23日,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
  • 近現代史上,醫療湘軍曾數次硬核挺湖北
    摘要:一江連兩湖,湘鄂一家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截至目前,已有1333名湖南醫療天團馳援湖北!然而,穿越歷史的硝煙,湖南和湖北又何曾只是一次肩並肩站到了一起。真可謂大愛無疆,源遠流長!2月21日,省衛生健康委再次緊急組建兩支醫療隊共224人,馳援湖北省武漢市。
  • 湖北的簡稱為什麼放棄了"楚"字,而選擇了"鄂"字?
    前言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每個省都會有一個簡稱,比如湖南簡稱"湘"、江西簡稱"贛"、安徽簡稱"皖"等,每個省的簡稱都不僅僅是一個字那麼簡單,裡面蘊含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比如在春秋時期被譽為禮儀之邦的魯國就是位於今天的山東
  • 【民族團結一家親】讓各族群眾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本報記者/米日古力·吾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開展以來,上海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巴楚分指揮部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團結工程,啟動安居富民、扶貧、醫療、民生項目,讓各族群眾充分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 「戰地」日記:來自湖北抗疫前線的濱海新區醫護人員
    戰「疫」中續寫「永不消逝的電波」 湖北武漢、天津、濱海新區心連心 一家親 「新聞地圖」板塊 開啟今天「戰地」日記
  •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
    湖南在洞庭湖之南,湖北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湖北的簡稱為什麼是鄂,而不是楚?下面我們談一下原因。 省級行政區域簡稱命名,有幾個規則。
  • 甘肅皇甫謐故裡推「醫療契約」 流行醫生巡迴義診
    ——甘肅省靈臺縣,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當地醫生們走街串巷、遍訪田野,在各鄉鎮間巡迴義診。 在靈臺縣獨店鎮的醫療服務站內,當地的衛生計生便民醫療服務隊正在開展一場服務鄉裡的集體義診。義診現場,前來檢查、看病的村民們絡繹不絕。周邊村民說,像這樣的集體義診,當地每月都會開展一次。  72歲的留守老人鞏昌祿這幾天感到有些頭疼,便撥打了電話,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值班醫生便立即來到他家為他檢查治療。  「他們到村民家裡來,家家戶戶進行抽查,進行檢查,尤其是針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