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或者老話對於農村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還是容易理解的,但前提是需要明白這些俗話裡有時是會夾雜方言的,如果是自己生長地方的方言,那很容易就理解了,但如果是別的地方方言,聽者就會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然。
有句俗話叫「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就很有意思,因為這個癟嘴貨是個泛指,並不是特指某些東西。
但是,這句話中的暗含的道理同樣也是個泛指,看似說的餵養一類,實際說的是做人持家一類。
下面我們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以及它暗含的道理。
一、這句話啥意思
在河南豫北地方,鴨子有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扁嘴」,為什麼叫這樣一個名字呢?就是說它的嘴是癟的,是扁的。
那我們再來理解這句俗話就會明白這個癟嘴指的啥了,它指的是一些扁嘴家禽,包括雞子、鴨子、鵝這類的。
明白指的是啥後,再來說為什麼要說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這個雞和鴨子這類的東西是吃不飽的,因為它沒有胃,是一根腸子直通的,吃了就直接拉。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家裡的雞鴨總是在吃,腦袋不停地向下叨,找食物,仿佛就沒有個吃飽的時候,事實上,它們也的確完全吃不飽。
這句話說的意思就是你家裡有千擔糧,也不夠餵它們的,因為它們就吃不飽。但是,雞鴨也不是光吃啊,還下蛋呢。
這類家禽並不是一無事處,為什麼還要說這樣的話呢?這就牽扯到了這句話暗含的另一層意思。
二、這句話中的道理
這句話還暗含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知道雞鴨是會下蛋的。但是,假如一直餵著它們,它們下的蛋跟投入的糧食是不成正比的,如果說一顆蛋值五毛錢,那麼它們會吃掉一塊錢的糧食。
而在我們這邊,扁嘴貨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家裡出了敗家仔兒。為什麼把他們比喻成扁嘴貨呢?因為他們也不是完全的一無事處,他們也會偶爾幫家裡幹些活,雖然好吃懶做,可實在指使得急了,他們也能幹一些輕鬆活。
不過這個幹的活跟他們需要的回報不成正比,比如他幹的這點活能值五毛錢,但他馬上需要花掉一塊錢。
所以,這句俗話明著指家禽,實際指的是就算是家裡有千擔糧,可一旦家裡出了個百家仔兒的話,那也是不夠吃的,不夠他一個人浪費。
最後:其實,農村很多孩子是懂事的,他們明白家裡人的擔子,也知道自己身上背負著什麼,所以他們會很努力地去掙錢,好讓自己的生活能變得好一些。但也並不排除一些好吃懶做的人出現,但這並不是農村特有的,城市裡這類人也很多,啃老族啥的。所以,我們應該在自己的能力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被家人或者外人稱自己為癟嘴貨,只有勤勞,生活才會一天天變好,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