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安信期貨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實盤大賽已經逐步成為集競技、投教、學習、交流、業績鑑定、展示等綜合功能於一身的綜合平臺,社會知名度及市場認可度都很高,也積攢了很高的人氣。」國投安信期貨總經理戈峰中肯地評論說,大賽既是對公司結算、風控以及交易通道的檢驗,也是調動客戶積極參與市場、挖掘客戶潛力的一次很好的機會,而通過大賽選拔出的優秀交易人才,是經過檢驗脫穎而出的成熟合格的期貨人才,從這種角度來講,大賽為期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與此同時,他還認為大賽不僅是指定交易商品牌宣傳的平臺,還是藉此進行客戶維護、客戶服務以及挖掘和積累潛在客戶的過程,同時也是期貨業內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
大賽不斷前行,作為指定交易商的國投安信,其發展也為業內矚目,經過24年的發展,國投安信期貨創造了斐然的業績,塑造了形象,樹立了口碑。
砥礪前行 鑄就斐然業績
「二十四年櫛風沐雨,二十四年砥礪前行。」對於國投安信期貨的發展歷程,戈峰歷歷在目。他告訴記者,公司自1993年4月成立以來,一直秉承「客戶至上、規範運作、防範風險、誠實守信、穩健開拓、共同發展」 的經營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務實協作」的管理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樹立了口碑。「公司先後獲得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投資諮詢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資格,並於2013年年底設立了風險管理子公司,2014年獲得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全面結算會員資格。隨著全牌照的取得,公司也在不斷發展和壯大,行業地位不斷提升。2016年,公司吸收合併安信期貨,更名為國投安信期貨,與此同時,各項指標和所佔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增加,成交量、成交額、持倉量、交割量及權益排名大幅提升。」
戈峰告訴記者,除了各項經營指標的大幅提升,公司高管還是中期協會員理事、中期協調解委員會主任委員、大商所會員理事、上期所會員監事、鄭商所諮詢顧問委員會會員委員、中國企業聯合會理事、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副會長、鄭商所交易委員會委員、大商所調解及紀律處分委員會委員。
近兩年,國投安信期貨所獲行業榮譽眾多。2016年榮獲大商所「優秀會員金獎」「最佳產業服務獎」「優秀期貨投研團隊」等9個獎項;榮獲鄭商所「市場發展優秀會員」「產業服務優秀會員」等12個獎項;榮獲上期所「優秀會員30強」「鋁產業服務獎」等8個獎項;榮獲中金所「優秀會員金獎」及第14屆中國財經風雲榜「2016年度期貨行業品牌獎」「2016年度金牌產業研究獎」等。「2016—2017年,國投安信期貨在中國證監會期貨公司分類評價中連續兩年獲評AA級,行業地位大幅提升。」戈峰表示,以此為契機,國投安信期貨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並與其他期貨經營機構一起,齊心協力推動中國期貨業穩步健康發展。
服務實體 不斷探索創新
「國投安信期貨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通過運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在實體企業風險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三大類工作。」戈峰告訴記者,一是在農產品方面深耕細作,探索新型服務模式。近年來,國投安信期貨多次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及鄭州商品交易所合作,進行油菜籽、菜籽油、玉米澱粉、棕櫚油國際化等期貨新品種的研發,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起到積極影響,同時也為更多的產業鏈企業參與期貨市場豐富了品種,拓展了渠道;為實體企業提供期貨系列培訓,提供一整套的企業風險管理方案。同時國投安信期貨還積極參與大商所和鄭商所的「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在玉米和白糖等品種上做出了有效嘗試,保障農民利益,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是與黑色產業鏈企業密切合作,避險效果良好。國投安信期貨與重點服務的產業客戶保持套期保值及行情趨勢判斷上的密切交流,按照客戶的套保需求,因地制宜,提出更為貼切的套期保值方案,也對重點服務的鋼廠、焦化廠及煤礦舉辦行情交流會議及套保套利的相關培訓會議,幫助產業客戶更好運用期貨工具,並與行業企業開展合作套保業務。
三是對有色金屬類大宗企業套保管理精細化,把有色企業保值分為兩大類,並根據各類的套保特點進行操作,提供有效的保值服務。「一站式交割」的品牌服務,為產業客戶交割帶來便利。
多管齊下 踐行精準扶貧
為貫徹落實中央、證監會、中期協等關於扶貧工作的指導精神,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更好地履行公司社會扶貧責任,國投安信期貨積極響應號召,迅速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國投安信期貨成立了以董事長高傑為組長的扶貧領導小組,同時組建扶貧專項工作小組,明確小組主要職責,確定產業扶貧的基本理念和精準扶貧的目標,並根據公司在產業鏈上的客戶資源,搭建了產業扶貧的實現路徑和具體措施。」戈峰告訴記者,公司在產業扶貧的同時,還陸續打出教育扶貧、定點幫扶、錄用貧困地區大學畢業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等多個「組合拳」。
「國投安信期貨踐行精準扶貧的行動還有很多,公司將用實際行動,為脫貧攻堅戰略貢獻一份屬於期貨行業的力量。」戈峰說。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來源:「期貨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期貨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期貨日報",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馬寧
《期貨日報》社有限公司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