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
什麼樣的人,才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好幹部?從政30餘年,他對此是如何思考和踐行的?古往今來,哪些好官走進他內心深處?
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幹部?當下,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習近平對好幹部標準,又施放了哪些信號?
對以上問題,本報記者通過梳理習近平歷次相關活動和講話,及其先後出版的書籍,嘗試回答。
五十年「焦裕祿」情結: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從一名初中生,到縣委書記,再到中國最高領導人,前後50年,習近平心中始終念著一個名字:焦裕祿。
中學時,習近平曾被焦裕祿的事跡「深深震撼」,「無論是上山下鄉、上大學和參軍入伍,特別是後來當縣委書記、市委書記,一直有焦裕祿的影子伴隨」。
及至1990年任福州市委書記時,習近平曾深夜填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詞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文末言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任浙江省委書記時,習近平多次撰文談焦裕祿精神。2003年,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中寫道:「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另一篇文中,他要求幹部「學習焦裕祿,就要學習他勤政為民、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3月17日—18日,因著「思君夜夜」的情結,習近平又來到「焦裕祿精神發祥地」河南省蘭考縣,並將該縣選為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一下車,他就來到了焦裕祿同志紀念館,他說:「我也是來學習的。」
5年前,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曾到過蘭考,並用「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概括焦裕祿精神。在他看來,焦裕祿是廣大黨員幹部應「見賢思齊」的好幹部,是一面鏡子,「總是把他作為一個榜樣」。
古今的「焦裕祿們」:心無百姓莫為官
焦裕祿的魅力,本質上就是一個好幹部的魅力。習近平推崇的「焦裕祿們」,既有今人,也有古人。
2004年,在《執政意識和執政素質至關重要》一文中,習近平提出要求:「像領導幹部的好榜樣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樣,做一個親民愛民的公僕,做一個忠誠正直的黨員,做一個靠得住、有本事、過得硬、不變質的領導幹部。」
2006年,在《要善於學典型》一文中,習近平提到多個典型:「學習牛玉儒,就要學習他廉潔奉公、清正無私的革命本色;學習鄭九萬,就要學習他『心裡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為民情懷。」
習近平還曾說,心無百姓莫為官。古往今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鄭板橋,「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的于謙,都被他看作是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的人。
1998年,習近平在《憶大山》一文中,介紹了曾任河北省正定縣文化局長的賈大山的為人為官:「雖說他的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可當起領導來卻不含糊。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層、訪群眾、查問題、定製度,幾個月下來,便把原來比較混亂的文化系統整治得井井有條。」習近平還曾撰文紀念前正定縣委副書記「呂玉蘭大姐」。
總體上,習近平推崇的幹部,雖大多級別不高,但都「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具備清廉、務實、為民的特點。
引經據典談為官:政績之本,在於為民
談及為官之道,習近平喜歡引經據典地給今人樹榜樣或敲警鐘。
為官之道,首在政績觀。習近平吸收了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2005年,習近平提到,「政績之本,在於為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2007年,他用「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俗語,強調「為民」的根本性。
習近平多次論及官員的品德修養。2007年,習近平用「百行以德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等,指出為官者「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他還用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王安石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等名言論修養。
有「德」,還要不斷學習。2013年,習近平在中央黨校講話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他用「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來談官員「修身」。
習近平相當重視官員選拔。2013年,他用「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談基層工作的重要,用「尚賢者,政之本也」,「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談選賢任能的重要,用「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談錘鍊幹部。
習近平非常重視作風問題。他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警醒官員,用「堤潰蟻穴,氣洩針芒」,「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等,談個人情趣無小事。
新時期好幹部標準:五句話二十字
從政30餘年,習近平多次談及幹部選拔標準和從政體會。
全面深化改革時期需要什麼樣的幹部?去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5句話20個字「好幹部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用28個字概括「從政體會」:激濁揚清、敬業樂業、樂在人和、力戒浮躁、貴耳重目、求知善讀、戒奢節儉。
他把「激濁揚清」排在第一位。中共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鐵腕反腐、落實八項規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一系列動作,無不體現「激濁揚清」。
24年前,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曾在一篇《從政雜談》中表達了對幹部培養的重視。他把「急於求成、自以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視為「四忌」,教導青年幹部應當揚長避短。
此外,他還多次談到,幹部「要『幹事』,更要『乾淨』」,「既要做『廉吏』,又要當『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今年兩會上,他又對幹部提出「三嚴三實」的要求: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25年前,他指出「幹部的基本功」,是密切聯繫人民群眾。
25年後,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本報記者 陳振凱 申孟哲